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曲建 《开放导报》2003,(5):26-27
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本地国民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经济学领域,传统国际投资以及现代跨国公司理论,解释和分析了外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因此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流出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迅猛。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流出外国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绩效,并以经验证据论证了流出FDI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力。最后,针对我国的流出外国直接投资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辉 《特区经济》1992,(11):24-25
<正> 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步入更为艰难的发展时期。面对总额超过1.3万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发展中国家需要吸收大最长期资本。尽管发展中国家在80年代同跨国公司讨价还价的能力有了增强,但8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的剧变,为发展中国家吸收长期资本增添了许多困难。因此,9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将采取重大行动,谋求更多的外资流入,以弥补国内生产要素的严重不足。作为构成有利投资环境要素之一的外资政策,尤其是规范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外国投资法,必将作相应调整,以进一步适应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笔者认为,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政策有可能出现如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效应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行业数据为基础的分析结果表明,外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大于外资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外资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大小又与外资进入的行业有关。分不同外资来源的分析结果表明,港澳台投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小于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OECD投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大于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从上海经验出发,我们认为,我国必须根据外资对我国本地企业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大小,甄别和遴选外资来源、流入形式和进入行业,在若干难以明显获得外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领域,采用内资替代外资的投资政策,以增加我国资本要素的投资收益,减少GDP与GNP之间的差距,降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福利漏出。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技术进步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东 《亚太经济》2000,(4):9-11
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技术水平是发展中国家工业进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与非股权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实现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则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商务部外商投资管理平台公布的外资企业设立信息与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等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经济增长目标对其外商投资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增长目标对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会促使该地区引进外资中的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东部地区和服务业的外资结构优化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则存在显著的负向阻碍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从增加传统要素供给的视角来看,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下,地方政府扩大土地供给会促使制造业外资结构优化,但对服务业外资结构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从促进优质要素形成的视角来看,财政支出扩张引致的教育和科技支出增加对吸引高技术外资和促进外资结构优化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新发展格局下优化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体制和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余雪锋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59-162
文章从行业、城市和因果关系三个层面出发,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浙江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最后得出FDI(外商直接投资)能通过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外资政策时不应该只一味强调引入外资的数量,而必须从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诸种因素出发,充分发挥外资对当地内资企业的辐射作用,以促进浙江经济长期增长。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8年浙江省教育厅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87-200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发现:FDI作为“投资”本身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但它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挤入”国内自身的投资,从而间接地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国有部门在全社会固定投资中占居主导地位,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是显著的,但对全要素生产率并无明显作用;私人部门投资对经济增长没有直接促进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也无显著影响。因而,相对于国内资本来说,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催化剂”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张艺影 《开放导报》2007,(4):99-100,104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取世界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但其效应是潜在的,要获得这种溢出效应是受限制的。而制约这种溢出效应强弱的因素就形成了阻碍技术转移和溢出的平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熟练劳动力跨国移民对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效应近年来被许多文献所强调,不过这些文献都忽略了这种激励效应对于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通过区分人力资本的类型,构建了一个基于技术进步、知识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了熟练劳动力跨国移民对于移出国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显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力资本,跨国移民的经济影响取决于移出国所处的阶段。在技术模仿阶段,跨国移民的激励效应会扭曲移出国人力资本积累的结构,从而延缓经济增长。只有到了技术创新阶段,这种激励效应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扭曲才会消失。另外,目标国对熟练劳动力的移民"门槛"政策,会加重移出国人力资本积累的扭曲,进一步延缓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国际直接投资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直接投资急剧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引起西方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走出去的同时降低中国水足迹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基于动态面板数据,利用Sys-GMM法实证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水足迹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了中国水足迹,其中对外直接投资通过经济规模效应、出口增长效应、环境污染效应和国内投资效应提高了中国水足迹,通过技术进步效应、要素配置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降低了中国水足迹,后两者降低作用不显著。分类型而言,市场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了中国水足迹,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降低了中国水足迹,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了中国水足迹,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降低了中国水足迹。文章还发现,经济规模、水资源禀赋、城镇化水平、进出口贸易和气候因素提高了中国水足迹,外资并未显著提高中国水足迹,用水效率、技术进步和环境规制有助于降低中国水足迹,产业结构和居民收入水平对中国水足迹的降低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财金系朱孟楠,林勃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远远超过国际贸易与世界生产的增长。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1985—1990年世界对外投资名义年增长率高达34...  相似文献   

14.
不同国家组群的FDI流入量与世界GDP增长率波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跨国公司对不同类别国家在不同经济景气阶段的投资态度。文章认为,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投资意愿,并且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意愿随经济波动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甚至高收入的石油国家的投资表现出明显的短期倾向和周期性,这是这些国家市场的有限性、经济对外依赖性和政府对经济的可控性差等因素对跨国公司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稳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并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输入国。外资的引入对于弥补经济建设初期国内资金短缺,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和促进出口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却十分有限。本文借助于“索洛剩余”,对外资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同现实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跨国公司行为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跨国并购取代新建设资枯对外直接投资中占主导地位。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化趋势增强、复合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确立、技术传播速度加快以及全球竞争环境改变。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对待跨国公司和外国直接投资时,需要认真考虑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目标冲突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是决定东道国吸收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文章梳理了FDI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既实证考察了FDI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也检验了FDI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国内投资和人力资本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FDI对人均实际GDP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增加;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地区,FDI主要通过促进国内投资及增加物质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中等地区,FDI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种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FDI既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要素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是有关外资间接效应的一个重要主题。已有的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莫衷一是,而以中国产业为分析对象的实证还不多。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外资溢出效应文献作了回顾,然后对中国四大高技术产业的外商投资溢出效应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最后运用来自这四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对这些产业从1997年至200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生产率溢出效应的存在作了一个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投资是拉动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外商直接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不断扩大。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主要对外资影响就业的机制展开分析,分别从劳动需求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人力资本提升与技术溢出效应、制度变迁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六大机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国有化,对国有化风险的防范,母国方面要建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保证制度;母同与东道国之间签订保护投资的双边条约,参加多边条约和多边投资保险机构;东道国方面通过宪法或外资法对国有化风险提供保证,对跨国公司本身应区分投资前期、投资中期、投资后期,有所侧重地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