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09—2021年被并方为上市公司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并购溢价与并购绩效双重视角系统地分析被并方CEO并购补偿的作用是代理问题加剧的财富转移还是代理问题缓解的薪酬契约完善。研究发现:当预期并购协同效应较低时,被并方CEO并购补偿与并购溢价显著正相关,更多地体现为薪酬契约完善;当预期并购协同效应较高时,被并方CEO并购补偿与并购溢价显著负相关,直接后果是压低了被并方的并购溢价,更多地体现为财富转移。薪酬契约完善假说与财富转移假说得以存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不同协同效应下被并方CEO留任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CEO留任在并购补偿对并购溢价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被并方CEO并购补偿对主并方短期并购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并购后商誉减值具有负向影响,说明从整个并购市场的角度来看,被并方CEO并购补偿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薪酬契约完善。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支付并购溢价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支付的溢价比较明显并购溢价是并购方支付的高于被并购企业资产价格的部分,从金融学角度来看,并购溢价代表并购方对并购以后发生协同效应的预期。并购者愿意付出溢价是因为并购者对并购后的预期价值大于各自独立时预期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陈英 《财会月刊》2005,(6):71-71
我们对于协同效应的基本认识就是“2+2=5”.但取得“5”这一效应的机会及难度有多大却并不明确,这不能不算是并购研究的一大缺憾。由“并购净现值=协同效应-并购溢价”这一公式就知道,要在并购中创造价值,必须使取得的协同效应弥补支付的溢价,溢价支付得越多,需要取得的协同效应就越大。其实,股东完全可以自己购买目标企业的股票而不必支付溢价,但为什么要由企业支付大笔溢价实施并购呢?  相似文献   

4.
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5—2019年间241对企业的并购溢价数据,应用实证方法研究企业间高管联结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在并购溢价决策上存在组织间的模仿行为。进一步考察信息源、信息流通渠道和信息终端对并购溢价决策模仿行为的调节效应,得出如下结论,目标企业与联结企业关系为内部高管联结时,目标企业并购溢价与联结企业并购溢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目标企业网络联结数量较少时,目标企业并购溢价与联结企业并购溢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目标企业与联结企业发生并购时间差越小,目标企业并购溢价与联结企业并购溢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以上发现在理论和企业具体实践中都对企业了解高管团队和并购活动之间的关系有着正向帮助。  相似文献   

5.
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异常审计费用衡量审计师对上市公司频繁并购重组的风险溢价,探究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与审计师风险溢价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会导致审计师风险溢价提高。从商誉和盈余管理角度探究其路径机制发现,商誉和真实盈余管理是频繁并购重组导致更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两个重要中介变量,而应计盈余管理并没有发挥中介作用,即频繁并购重组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6.
公司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的协同效应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并购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存在着协同效应,为此,许多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支付了大量的溢价,结果使许多并购公司因支付溢价而逐步发生亏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文章通过分析公司并购中协同效益产生的条件,以及利用协同效应来补偿支付溢价的难度,提出了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并购的协同效应是个陷阱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并购重组一直是各国证券市场上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是并购重组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除了纳税协同效应外,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下的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理论以及效率理论等都能对这一现象提供部分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活动整合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获利能力,使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原分离企业的价值之和,即获得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活动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方面的收益。有效评估财务协同效应和并购溢价不仅对企业并购活动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有效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企业并购具有多方面的效应,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分散企业经营风险,还能通过并购达到一定的规模,增加企业市场占有率。并购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但初始动机总是与节约财务费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联系在一起的,其直接动因就是财务协同效应。并购犹如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产生的财务效应也分为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使用2011年—2013年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研究了并购交易中的业绩补偿承诺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以及协同效应在并购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文章结果表明,并购交易中引入业绩补偿承诺,可以显著提升并购的协同效应水平,这种协同效应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业绩补偿承诺的信号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业绩补偿承诺在显著提高并购溢价的同时,也会提高收购方股东的收益。积极有效地运用业绩补偿承诺这一契约工具,能够有效地提高并购效率,促进并购交易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如果企业完全出于市场行为,并购的目的就是通过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实现财富与价值的增加。所谓协同效应就是通常所说的1+1>2效应,即并购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效益大于并购前两个独立企业的效应之和。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并购发生法律效力后,该项并购活动即告一段落。但这并不保证并购企业必然产生协同效应,企业只有在并购后加强资源整合,尤其是人力资源整合,才有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资产负债水平、估值判断以及并购溢价三者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估值判断与并购溢价之间呈正向关系;资产负债率水平与并购溢价之间呈正向关系;资产负债水平能够强化估值判断与并购溢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并购溢价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为研究视角,以2015—2019年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另外研究了产权性质对二者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的企业,其在并购中支付的并购溢价也越高;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因为民营企业这一产权性质得到显著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医疗器械行业并购的特点以及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体系着手,从经营、管理、财务三个方面对Y企业并购S集团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经营协同效应来看,Y企业虽然并购后产品成本增长较大,导致销售毛利率略有下跌,但是并购后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均明显增加;从管理协同效应来看,并购后Y企业的管理费用比率以及销售费用比率都在稳步缩减,对存货的管理不断完善,存货周转能力提升,但是其他资产的周转能力不尽如人意,因此企业仍需加强资产的管理;从财务协同效应来看,并购后Y企业获取资金偿还债务的能力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作为我国上市公司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并购后财务协同效应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主要表现,以2013年发生并购的主并购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针对财务协同效应在短期和长期如何实现及财务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并购在短期内可以实现财务协同效应,但是长期这种效应会减弱;从影响因素来看,并购企业的盈利水平、负债能力、并购类型和并购现金支持比例财务协同效应的实现影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如何更好地实现财务协同效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以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水平显著正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拥有更大的溢价规模;自由现金流能够强化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间的关联关系,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越充裕,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负债水平负向调节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间的关系,企业的负债水平越高,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的正向影响越小。文章拓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关系的研究边界,也为企业建设管理团队、完善并购决策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购是企业集团扩张的必由之路,其主要动因是追求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本文运用重庆太极集团购并案例,在分析并购协同效应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整合来实现协同效应,以及如何评价企业在并购后协同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假设竞争的并购企业之间、成功的并购者和目标企业之间关于并购成败的信息不完美,管理者自大,利用实物期权博弈论方法,研究生产函数为Cobb-Douglas函数情形企业并购的时机和条件。研究表明,目标企业本身的规模经济参数越高、所在产业价格的增长性越高、波动性越小、并购的协同效应越高、并购的沉没成本越低,以及剥离期权的价值越大,则并购发生的时间越早,反之亦然。目标企业本身的规模经济参数越高、所在产业价格的增长率和波动性越高、目标企业与并购者相对规模越小、并购的协同效应越高,则目标企业的保证金越高。模型可用于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定价。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0—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双重差分估计法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并购的事前选择效应及并购对目标方融资约束的事后处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融资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收购方,且其更偏好于收购融资约束程度与自身存在差异(高于自身)的中等规模企业;(2)并购后,目标方的融资约束程度总体上显著降低,但不同成长能力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存在异质性,对于非国有企业和成长能力较高的企业,并购带来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表明,通过缓解目标方融资约束获得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并购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经济活动,尤其是上市企业更是如此.研究以2006年发生的80起并购案例作为考察对象,首先通过计算差量来获取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三年共计五年的财务时间序列数据;并采用差值分析方法分别对同业并购和混业并购所获得的财务协同效应进行比较,在通过有效性检验和主成分分析对财务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主成分综合模型.研究得到的结论是:短期来看,我国上市企业并购的的财务协同存在着一种放大效应,但长期则显现出了财务协同的紧缩效应;长期看来同业并购资本使用效率上的放大效应更加能明显地持续下去;在偿债能力的放大效应上,短期内混业并购要优于同业并购,但在后期同业并购仍然要好于混业并购.所以我国企业在采取并购时,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战略和并购目标,如果公司期望通过并购来提高自身的资本使用效率,采取混业并购战略更能达到这个目的;如果希望通过并购来进行业务的整合和扩张,那么企业应该采用同业并购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