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OTC生产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已将药品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实行分类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以推动和鼓励自我治疗.目前,药品分类管理已成为国际通行的药品管理方法.我国于2000的1月1日起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随后,又陆续颁布了<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处方药、非处方药流通监督管理办法>、<非处方药品专用标识管理办法(暂行)>、<非处方药转换注册办法>等.  相似文献   

2.
《广告大观》2000,(12):13-15
2000年元月国家卫生部推出了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其中医药分家和药品分类制度的全面推广特别引人注目。药品分类制度的推出不仅使药品市场逐步规范同时也使更多的生产处方药的药厂看到了另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那就是非处方药市场(OTC市场)。许多医药厂家推出了适应OTC市场销售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李高波  苗盼 《市场研究》2006,12(8):52-54
自2000年1月1日药品实施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的分类管理以来,我国医疗消费市场掀起了一场OTC的消费热潮,OTC药品消费成为我国整个药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OTC的市场营销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已经完全成为买方市场,消费者在市场中占有绝对主动,市场充分细分,单一的OTC药品难以独占市场,出现产品和品牌多样化趋势;生产商之间的竞争层面提高,专业化、品牌化、科技化趋向明显;消费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对药品消费的明确评判标准,市场主体由卖方转向买方。营销环境的巨大变化,使OTC药品营销工作日益艰难,生…  相似文献   

4.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它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等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并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其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系统的阐述国内国外药品分类管理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对比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巩少伟 《商场现代化》2006,(29):110-111
随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药品市场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非处方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展现出了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文章从OTC药品市场的特点分析入手,分析了广告在OTC药品营销中的重要作用,以及OTC药品广告定位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OTC药品广告定位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对药品开始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这对老百姓是一件新鲜事,更是一件好事.OTC即非处方药,简单说就是指消费者对普通疾病,自己去药店买药治疗.由于我国实施OTC不久,加上一些医药企业自身的先天不足和短期行为,导致目前市场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出现了少数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在消费时,要擦亮眼睛,不被假象迷惑.  相似文献   

7.
《致富天地》2015,(3):62
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都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处方药(Rx)。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目前,大部分药品都属于处方药,如所有的注射剂、抗菌药物、毒麻药品等。非处方药(OTC)。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根据其安全性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非处方药  相似文献   

8.
国药管市[200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工商行政管理局 :我国自2000年1月1日起已正式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这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广告宣传是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的方针 ,根据目前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总体步骤和非处方药遴选工作的进展情况 ,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有效 ,现公布第一批停止在大众媒介发布广告的处方药 ,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相似文献   

9.
OTC是ovter the counter的英文缩写,即非处方药。随着我国医保改革的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也已开始实质性启动。笔者就如何培育OTC市场作初步探讨,以期有更多的志士同仁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文化知识越来越普及,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卫生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医疗保险制度及自我治疗的习惯逐渐发展起来并趋向大众化。当今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先后实行了以推动和鼓励自我治疗为目的的非处方药制度,对药物划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实行分类管理,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药品管理的有效办法之一。我国目前虽然尚未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但是在民间使用传统医药疗病祛疾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并取得各方面更大成就之际,为了同国际医药卫生工作接轨,在我国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已成为当今医药卫生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所谓"处方药",是指那些需凭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购取的药物,或者是那些应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指消费者可不经医生处方而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取的药物,而且不  相似文献   

12.
药品行业营销传播策略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是中国药品行业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岭前是浑沌世界,行业利润增长一路高歌,众家企业蜂拥抢食蛋糕;岭后山青水秀,各归其位——策性药品降价和原材料高涨导致的年利滑增长率首度下降,相当数量企业面临出局;药品分类管理遴选完毕,两大类药品目录定局;第三终端兴起。市场三分格局。 本篇报告展示了2005年药品行业营销传播动态,分析了药品行业广告主在当前一个市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种类型产品。三个终端出口下的营销传播活动面临的挑战,以及战略走向和策略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一个全新的市场——OTC市场在新世纪的中国已经形成,并展现了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文章从OTC药品市场的特点分析入手,分析了辽宁省OTC药品生产企业实施CIS战略的必要性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宁省OTC药品生产企业实施CIS战略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我国OTC药品市场格局与市场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坚 《商业研究》2003,(19):87-91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OTC药品市场在产生初期就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分析OTC市场格局的基础上,从市场定位、营销网络构建和品牌经营这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OTC即是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开药方,就可以在药房买到的药品。目前,国际上用OTC(Over The Counter)来表示非处方药,与OTC相对的就是RX即处方药。在国外,OTC药品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渠道,但在国内还处于开始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 公司组织了一场针对性、实效性很强的营销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可是,几个月过去了,销售并没有令人欣喜的表现。培训为何没有切实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原来,培训内容还在学员们的脑子里睡大觉!笔者所在的营销策划公司曾为 A 公司提供营销策划服务。A 公司是一家制药企业,销售渠道一直以医院终端为主,现在打算将 OTC 药品(非处方药)市场作为企业销售和利润新的增长点。经过我们和企业市场人员的调查分析研究,我们计划采用运作OTC 药品市场最为有效的策略——终端生动化陈列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医药行业正处在转轨阶段,政策、市场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药品的强制降价、药品招标采购的实施等等,给医药生产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带来了难得的机会。本文对医药营销渠道建设环境变化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医药广告 雾里看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医药消费市场掀起了一场OTC(非处方药)的消费热潮,它的出现打破了医疗单位销售药品占药品总销售绝大部分的格局.非处方药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定、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等不同于处方药的特点,购买决策过程相对简单,显示出与其它日常消费品类似的购买特征.  相似文献   

19.
OTC2.0时代     
自1996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55实施至今的12年,可以说是OTC的1.0时代。这个阶段,整个行业的发展经历了无数的生死考验和绝地挑战。回顾这12年,OTC品牌的1.0时代,核心特点是低水平的单向沟通。具体有三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OTC药品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适合患者自我药疗。而促进OTC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实施科学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但是,我国实行药品分类制度的时间相对较短,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针对OTC药品市场的管理制度。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对建设我国OTC药品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OTC药品管理制度,并对完善我国OTC药品市场建设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