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这种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推动农业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实行以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体制能否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和国际农业竞争加剧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已成为摆在广大农民和农村工作者面前的迫切问题。一、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的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农业经营组织共同发展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一)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是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经营组织。党中央坚持解放…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初期阶段,由于基础差、起点低、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2.2亿多农户,多数地区经营规模小,生产链条短,农产品销售手段落后,市场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两个市场的竞争,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实施如下对策: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体系。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正>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自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体制具有旺盛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家庭承包经营曾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 ,不少地区农民耕作的积极性以及农业的生产效率未能保持住以前的强功增长势头 ,从而引发了部分人对家庭承包经营的疑问 ,如“家庭承包制是否还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等等。而我们认为 ,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看 ,还是从现实的效应看 ,家庭承包经营都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都是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的 ,它仍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一、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问题,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我们认为,首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由我国国情决定,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动摇不得.  相似文献   

7.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海林 《农业经济问题》2004,24(6):61-62,65
我国农业经营体制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状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方式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近10年来,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及实际工作者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经》2014,(1):124-125
<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调整了生产关系,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改变,农村劳动力就业更加充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已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改革起步于农村,发端于农村经营体制变革。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奠定了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稳定繁荣的制度基础,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开辟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户承包经营的耕地规模细小且高度分散。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户平均经营耕地不到0.5公顷,地块却多达5.7个。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五六块、甚至几十块土地难以适应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生产经营效率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资本市场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走上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农业自身天然的弱质性和长期“以农补工”的政策性因素,造成了农业自身积累能力低下,加上近几年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不佳,国家财政面临巨大压力,对农业的投入十分有限,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培育和发展农村资本市…  相似文献   

12.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改革30年我国经历的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再到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历程的回顾,分析农业产业化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的发展与完善、继承与统一的关系,揭示现阶段我国既存在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这一新型经营方式的必要性,又必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经营制度,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所必须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之路提供必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一、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体系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30多年的实践证明,以"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经营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与劳动力快速流动,我国农业经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弱者种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这些因素必然引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并导致农村部分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农业规模化经营能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专业化经营水平.本文以铜川市烟叶生产农场化为例,对该市劳动力转移和烟叶生产规模化经营等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现阶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解决部分农村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积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意义重大 农业经营体系,是指在一定农村经营制度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方式,及其权责利机制。我国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我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营体制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奠定了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稳定繁荣的制度基础。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开辟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营体制的变迁和绩效,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国家、集体与农民关系深刻变革、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等新形势对农村经营体制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这个问题,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有人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已过时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要求集中土地扩大经营规模。还有人主张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甚至实行土地私有。怎么看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首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由我国国情决定,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城镇化的深度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人量转移,农村人地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村庄空心化、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经营副业化和兼业化等新现象日益显现,准来种地、怎么种地、以准为经营主体等问题日益严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问题,提出发展家庭农场,聚焦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实现经营形式的创新。一、家庭农场的内涵和规模效益(一)家庭农场的内涵目前,学界对家庭农场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种生产模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松江和浙江宁波已出现,它是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趋势的产物,也是农户家庭组织农业生  相似文献   

19.
1.提升农户经营模式 要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问题,应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特别是把一些专业大户经营提升为家庭农场经营。杂粮种植实行家庭农场经营更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杂粮种类繁多,农民种植不同的杂粮,相互之间影响比较大,制约了杂粮生产的发展。实行家庭农场经营,不仅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和买现农业机械化,而且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立体式经营,有利于推进产业化发展。二是杂粮是附属粮,而且多种植于旱地、山坡地及边角零星地上,一些农民对杂粮的种植及其耕地不太重视,土地流转相对较容易。  相似文献   

20.
<正>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增加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和增进他们的福祉,就要在稳定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需要进一步稳定完善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项改革把农户确立为农业经营的主体,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几亿农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