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2年11月18口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公布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该办法实施以来,积极推进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了大量富余人员。但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产牛了负面问题和影响,出现了法律政策的冲突,国有资产、国家税收流失和社会不公问题本文仅就上述方面存在的问题发表初见。  相似文献   

2.
改制是改革,通过改制分流达到安置富余人员的目的,这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总体思路。这里改制分流与带资分流、转制分流是有区别的。 改制分流和带资分流在内涵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带资分流含义并不准确。带资分流不仅有无偿量化国有资产的嫌疑,而且由于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不变现,仅用资产抵扣给予职工经济补偿金,企业职工并没有“带资”,这样容易引起误会。  相似文献   

3.
陈志强 《经济师》2006,(2):294-294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增强对重组改制中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利用“三类资产”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的“四自”型独立法人实体,是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安置富余人员的重大方略。精华公司属于国企主办的集体企业,被列为中石化改制企业范围。通过改制盘活存量资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法人治理结构、劳动关系、产权关系的规范化,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将为企业拓展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必将增强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实施企业改制,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调整,涉及企业能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  相似文献   

4.
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凡符合相关条件的,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符合规定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在哈市商业银行利达支行办理不超过100万元贷款。同时,财政部门按照基准利率给予贴息。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在这样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中,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精干主业、做强主业,又要利用”三类资产”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这是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既有成功改制,企业高速发展的典范,也存在改制无疾而终,反而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的现象。如何认识和对待国有企业在  相似文献   

7.
唐振龙 《经济师》2006,(4):55-56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与辅业改制是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改制的重头戏。文章针对国有企业改制中资本经营中存在的误区和盲点,阐述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其资本经营在国企改制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8.
天津精华石化有限公司是整合天津石化公司的多经企业后合并而成,原是天津石化公司的二级单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精神,于2007年3月27日进行企业改制.  相似文献   

9.
邹筱  林维柏 《经济师》2002,(3):155-156
文章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的富余人员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安置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及辅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静   《技术经济》2005,24(12):35-37
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产权制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改革中出现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举实例说明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吕杨  李小明 《当代经济》2006,(15):17-18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精干主业、做强主业,又要利用"三类资产"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这是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既有成功改制,企业高速发展的典范,也存在改制无疾而终,反而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的现象.如何认识和对待国有企业在改制进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是因哽废食,还是坚持到底?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1997年末亏损的63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通过扭亏增盈、兼并改制、破产退出,到2000年末已减少4799户,脱困面达72%。二是实现利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谢作雄 《经济师》2007,(4):204-204,206
文章以苍南县长运总公司的企业改制为个案阐述企业改制中劳动关系的处置和富余人员的分流途径两个问题。处理劳动关系的原则是坚持思想教育领先,准确把握政策精神,照顾好老职工群体。分流工作的特点是:人员多、任务重、难度大,必须采取多渠道安置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关闭破产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策性关闭破产”是指国家政策调整下的国有企业计划性破产,与一般意义的依法破产主要区别在于,关闭破产的企业可享受使用破产企业财产变现首先用于职工安置,安置费用不足可申请国家财政专项补助,其次才是债权清偿。但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实施的情况看,往往职工安置后,债权几乎得不到任何清偿,政策性关闭破产被用来主要解决劣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退出通道问题。我国政策性关闭破产从1994年试点城市中国有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到几十年代后期国家分行业、分块,集中组织企业关闭破产已有卜个年头,其效果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一)建立和完善劣势企业市场退出通道,为实现国有介业改革和脱困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加快了行业和地区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三)妥善安置了职工,职工生活困难逐步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5.
破产企业由资产变现所得支付职工安置费,可往往因资产变现与职工安置的时差导致破产难。由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破产准备金,并通过借款垫付和拨款支付两种方式,先行垫付职工安置费用,将加快国有企业破产步伐。  相似文献   

16.
赵庆元 《经济师》2001,(3):200-201
为了解企业改制工作 ,笔者先后到多家国有汽运企业考察改制工作的实施情况 ,发现在改制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规范的问题 ,现作简要归纳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一、汽运企业改制工作不规范的几种现象现已改制的大中型汽运企业多为国家控股、职工参股的形式 ,虽比单一国有和国有独资企业有进步 ,但因脱胎于国有企业 ,受到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仍沿袭经理负责制和承包责任制的做法 ,以致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与改制前的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方式及经济责任制考核等管理措施方面大同小异 ,部分职工认为改制工作就是“换一块牌子 ,搭一…  相似文献   

17.
主辅分离--辅业从国有企业分离出来,并改制为民营企业.这是一场深层次的改革,也是一场关系到千百万企业和职工前途命运的改革."分不分得好、改不改得好、活不活得好"是分离改制主管单位、辅业企业及职工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戈 《经济师》2011,(10):234-235
国有企业辅业改制分流实施过程中,合理有效地选择改制企业持股形式成为一个重要难点。信托持股的运用,是规范地解决工商登记问题,保护改制股东的根本利益,确保改制企业今后稳定运作的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央决定,全国有3000家左右劣势国有大中型企业将在3-5年内消失,政府今后3-5年将划拨2900亿元人民币,用于核销破产企业的银行呆坏帐,进而对290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关闭破产。 推进劣势企业破产是今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包括用于核销破产企业银行呆坏帐准备金的投入和推进  相似文献   

20.
余菁  罗仲伟 《经济管理》2004,(15):12-16
存续企业问题是近两三年来才开始为人们所关注的课题。梳理其产生的政策和宏观经济背景,可以考虑从特大型中央企业改制上市、大中型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和当前的整体上市热这三条线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