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诗意"不难,难在"栖居"。诗是一个"大话题",曾流行过"诗意的栖居"一句,被传为海德格尔所言,实则为海德格尔引自荷尔德林的诗句。我以为,在这首诗中,"诗意"不难,难在"栖居"。"栖居"一词在西文中非常考究,在莎士比亚著名的《哈姆雷特》中,有"to be or not to be,it's a question."这实为极难翻译的一例。句中无任何生僻词,可是如何翻译to be?  相似文献   

2.
对海德格尔哲学的研究在中国早已成为显学,究其原因,认为海氏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姻缘关系。海德格尔与萧师毅也曾传过共译老子《道德经》的故事,这段故事中的相关细节仍是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海德格尔哲学中有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的阴阳学说和海德格尔哲学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关联性,从中可以看出海德格尔的哲学已经非常接近中国阴阳学说之境。  相似文献   

3.
庞德的《在地铁站》是意象派诗歌的经典。对这首诗歌的分析通常也是从意象派三原则角度展开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用原型批评方法,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解读诗中意象背后的神话原型,挖掘其潜藏的集体无意识内容。  相似文献   

4.
"诚"是《大学》《中庸》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立足当下的社会发展,对其进行解读,并挖掘、探讨其在当代的转化与运用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永恒"这个主题一直在宗教哲学中备受关注。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是继诗人华兹华斯后的桂冠诗人,毕生创作了499首诗歌。其131首的组诗《悼念集》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哀歌之一。此诗为了缅怀其挚友A.H.哈勒姆而作,不仅传达了诗人对不朽的精神追求,以及其人生哲学,还呈现出诗人探索"永恒"问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朱湘作为新月派的重要诗人,曾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的济慈",他给诗坛上留下了优美和谐的《采莲曲》、《昭君出塞》等优秀诗篇,在诗歌"三美"方面努力钻研进取,给新诗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诗经·兔■》篇"肃肃"一词的确解,直接关系到整篇诗歌主旨的探求。历代关于"肃肃"的歧解主要纠结于其指人而言还是指器而言。本文从《诗》内互证、赋《诗》引《诗》、"肃"字本义及其狩猎实践等多重证据考察,发现其作为"恭敬貌"更为合乎事实。诗人由捕猎者的恭敬其事,预见其作为武夫之有勇有谋,可堪公侯好仇、腹心之大用。《兔■》实是一首歌颂武夫之作。  相似文献   

8.
《大众商务》2010,(9):9-9
行动目标:"让灾区人民喝上干净水"由《大众商务》杂志社发起,联合长沙水科方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小投资》、《创业经》、共同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五毒清抗旱特别行动"4月1日正式启动。《大众商务》杂志社携手长沙水科方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全国读者、企业发出救灾呼吁,一起出力为灾区送水捐款、挖掘水井。目  相似文献   

9.
谢默斯·希尼的诗歌植根于自身及其所拥有的爱尔兰血统之中。作为爱尔兰人的希尼,面对着爱尔兰文化同英国文化、爱尔兰人身份同英国人身份的冲突,在其诗歌中展开了一条自我挖掘、自我救赎之路。这一历程也清晰地反映在其不同阶段的诗歌中。最终诗人在艺术的创作中找到了一条自我平衡之路,一种"钻石般的稳定与纯粹"。笔者正试图通过对其不同阶段诗歌的分析,逐步揭示这一条诗人的自我挖掘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是一位基督教意识浓厚的诗人。文章以他的名作《荒原》为材料,从文本本身和诗歌意象等方面讨论“死亡”的主题,以及诗歌中所体现的基督教情结。诗人认为只有皈依上帝,现代西方人才能走出精神的荒漠地带。文章最后比较了《荒原》和《神曲》这两部宗教意识较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波希米亚是西方19世纪以来一场影响颇为深远的艺术文化运动,在这一运动的美学转型过程中,波希米亚文人波德莱尔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由于他的理论提升和文学实践,波希米亚由一种自由放浪的艺术家生活,真正成为一种诗学现象,最终蕴酿出20世纪以“生活与艺术边界溶解”为核心的先锋艺术原则。波德莱尔抓取了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核心,真正给予波希米亚主义意义转型,为生活进驻艺术提供了美学辩护。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就此打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技术的历史批判是一种人类学立场,而海德格尔关于技术的形上追问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立场.但我们不能抽象地把二者截然对立起来,应具体地看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他们的技术思想中不仅都包含着形而上学的思考,而且都在技术的危险中找到了克服危险的道路.同时,两者都在使人自觉到自身有限性的同时获得了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良知与沉沦——浅谈海德格尔的此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是德国存在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此在”概念在海德格尔哲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海德格尔对“沉沦”和“良知”的思考打破了所有以前人们思想中固有的理论框架,让沉沦和良知在存在的深度上作为人最切己的生存现象,活生生地显摆出来,为我们在沉沦中寻求解脱、召唤良知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哲学思维之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在当代面临巨大挑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家卢卡奇、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这里尤为突出。他们分别在生产和消费阶段抓住时代的发展要素展开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但是他们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要么回到纯粹思辨或走向虚无,要么抛弃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最终都具有局限性。重估这些批判理论及其局限性,更有利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坚持并运用马克思学说,从而体现其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旅行社电子服务质量对网站使用者感知价值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服务质量对网站使用者的感知价值及其未来的网络购买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质量维度的影响不同。其中,网站效率、信息保护和易于联系3个维度对感知价值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系统应用维度对感知价值的影响虽不显著,但对购买意愿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信息保护和易于联系两个维度虽对购买意愿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通过影响感知价值对其产生间接影响;网站效率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不仅有直接影响还通过感知价值对其产生间接影响;网站使用者的感知价值部分中介了旅行社电子服务质量对其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已成大势所趋,现有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存在缺陷,有必要借鉴欧盟社会融合指标和欧盟移民整合指数,并根据中国人口流动的特殊国情,建构我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标体系,以推动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17.
可以说,没有尼采的鲁迅不成其为鲁迅,同样,尼采也依凭着鲁迅在中国思想舞台上更为引人注目。鲁迅借用了尼采的个人主义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明构思"立人"的蓝图;同时,他对尼采接受愈多,批评也愈多,鲁迅是在对尼采思想的不断扬弃中而成就为一个中国的思想家和国民灵魂的工程师;他的早期论文,他的小说和散文都留下了尼采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日本的国土规划已先后制定六次。每次国土规划的制定,均依据日本当时所处的特殊的国际国内社会经济背景,按照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明确的国土规划实施目标,并制订详尽的配套规划与政策手段以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日本国土规划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平衡地区产业布局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当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这四大板块的开发布局业已形成,如何促进这四大板块的协调发展,日本的国土规划在规划立法、规划体系、规划模式以及实施机制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法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社会背景当中,研究法律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权保护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防治路径包括化解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冲突、畅通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完善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以及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司法救济力度。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7月以来,美国次级按揭贷款风险不断显现,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并通过其衍生产品链条将风险逐次传递给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我国银行业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将来银行业结构的变化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