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家宝 《民营科技》2013,(3):197-197
我国由于煤矿企业通风系统不完善发生的煤矿事故还很多,导致事故的发生不只是通风系统不完善造成的,还有煤矿通风评价、管理工作较混乱造成的。煤矿的开采条件复杂,一些瓦斯、粉尘、火灾事故仍难以避免,这些事故大部分是由于煤矿的通风不良造成的,预防这些事故的主要方法就是通风技术,现以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煤矿通风安全评价与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确保煤矿通风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网络监测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也在煤矿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这体现出了网络监测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力。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矿的灾害也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比如有顶板事故、突水事故、瓦斯事故、粉尘危害等几大灾害,其中瓦斯灾害就是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因此,针对开滦林西矿业公司提高安全生产的需要,对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安装以及监测系统的理念进行了阐述,并对整套系统的衔接进行了描述。这种矿井瓦斯监测系统的管理模式在煤矿生产中正快速的发展中,对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5,(29):28-30
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安全思想松懈、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深刻汲取瓦斯爆炸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的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努力把我们的煤矿打造成一个本质安全型、和谐稳定型、强势竞争型、科学发展型的现代化矿井。  相似文献   

4.
煤矿生产是一种具有高风险的生产活动,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性质也具有高危性。矿井灾害主要有矿井水灾、矿井火灾以及瓦斯爆炸等等。其中,瓦斯爆炸是矿井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事故,而造成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就是地下通风管理不到位。本文主要分析煤矿通风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潜在的隐患提出防范意见。只有做好煤矿的通风工作,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的安全、高效率生产,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开发》2016,(15):46-47
瓦斯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瓦斯治理历来都是各个煤矿企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瓦斯的治理工作也越来越困难,如何能够有效的治理瓦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已经成为煤矿企业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煤炭企业的动力是电力,矿井正常生产需要煤矿供电安全、可靠、经济和技术合理。煤矿如果供电中断,不仅会影响产量,而且有可能发生人身事故或设备的重大损坏。可能造成触电及电火花引起的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煤矿企业的安全、可靠、经济的供电,对煤矿安全生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煤矿供电系统安全问题谈一下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目前国有重点煤矿大多数属于瓦斯矿井,其中高瓦斯矿井和突出矿井占全国矿井总数的44%。预防、控制瓦斯爆炸事故,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瓦斯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采取有利措施,有效防治煤矿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的事故统计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为此,瓦斯称为煤矿灾害之王。因此,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订防治对策,显得特别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瓦斯涌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煤矿的安全生产,伴随煤矿生产逐步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瓦斯涌出的概率进一步提高,危险性也越来越大。文章以铁法矿区晓南井田即将开采的15-1#煤层为研究对象,针对未开采煤层瓦斯涌出的几种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AHP-FUZZY),对铁法煤业集团晓南矿15-1#煤层各区段瓦斯涌出情况进行危险性评价,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有效遏制矿井瓦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矿井水灾与瓦斯突出与爆炸、煤尘突出怀爆炸、矿井火灾和顶板事故并称为矿井五大自然灾害,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矿井水灾是仅次于瓦斯突出与爆炸的重要事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核定受到水灾危害的成产能力占煤矿成产能力的1/3,生产矿井中现有储量约1/3,由于受到水灾的威胁,不能或者不敢直接开采,影响了许多煤矿企业的生产连续性和服务的年限。所以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是我国现阶段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则主要对煤矿水灾事故的引发原因、水灾事故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合理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煤炭工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环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煤矿机电事故也成为制约煤矿生产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煤矿机电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损坏机电设备,还会对机电管理人员造成伤害,更严重的是,它还可能引发煤矿煤尘、瓦斯的爆炸,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人身安全。笔者归纳、分析了当前我国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主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矿井的生产过程当中,煤矿瓦斯事故是非常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煤矿安全生产过程当中煤矿瓦斯事故都是一个制约其不断发展的瓶颈。最近几年,虽然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煤矿瓦斯事故的防止工作,而且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在矿井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对煤矿瓦斯的分布、存储、涌出、流动以及运移的规律产生影响,所以如果要想对矿井瓦斯的运移和分布规律进行比较准确的掌握、对涌出量进行准确的预测、对抽采的钻孔位置进行合理和有效的定位就有很多的困难。本文则主要对煤矿瓦斯的抽采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它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本文主要分析机电事故多发原因,如何减少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在煤矿企业整体管理活动中占据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但是煤矿生产中的事故不断发生,如顶板事故、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提升运输事故、透水事故层出不穷,文章结合2013年的全国各地的几起重大安全事故,对事故的起因进行了分析,对技术管理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矿井需要防灭火技术的原因和目的,简单陈述了矿井的一些防灭火技术。总结了包括瓦斯防治、矿井通风系统,矿井水处理系统等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矿井防灭火措施。从而使得煤矿的灾害事故才大幅度地减少,煤矿的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相似文献   

16.
营子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0m^3/min左右.煤尘具有爆炸性和自然发火倾向.其发火期为6个月~12个月。该矿自1958年投产以来已发生3次瓦斯爆炸事故,KJ101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使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在突出危险煤层采掘过程中,放炮震动易造成瓦斯事故,为避免瓦斯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事故扩大,丰城矿务局要求各突出矿井采取突出危险工作面区域性、远距离、定时、定点、停电、撤人、警戒、放炮,避免因爆破诱发瓦斯事故对人员的伤害,确保了突出不伤人,有效地保证了矿工的人身安全,从而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促进了矿区的和谐、稳定,通过对此制度应用的浅析,希望能对相似矿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瓦斯爆炸是煤矿特有的极其严重的一种灾害。一旦发生,不仅能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会严重摧毁井下设施,中断生产,有时候还会引起瓦斯连续多次爆炸、井巷垮塌、顶板冒落和井下火灾等二次灾害,从而加重事故的灾害程度。不论是事故的预防还是对事故进行处理,都需要了解和研究。文章从分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灾害事故的原因及特点着手,介绍了预防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说明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必须放在安全工作的首位,才能使瓦斯爆炸事故及其它灾害事故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9.
孟津煤矿煤为新建矿井,层埋藏较深,瓦斯压力大,瓦斯含量高,自2006年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副井井底水窝揭露的二1煤层出现突出空洞,煤层顶板极为破碎且易垮落,加上煤与瓦斯突出产生的巨大冲击破坏,造成井筒片帮严重,通过采用锚杆、锚索、钢筋混凝土等支护形式,来加固突出后巷道及井筒的支护强度,从而解决了煤与瓦斯突出后对周围巷道的影响,也为后期矿井建设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0.
李强 《科技与企业》2011,(11):149-149
孟津煤矿煤为新建矿井,层埋藏较深,瓦斯压力大,瓦斯含量高,自2006年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副井井底水窝揭露的二1煤层出现突出空洞,煤层顶板极为破碎且易垮落,加上煤与瓦斯突出产生的巨大冲击破坏,造成井筒片帮严重,通过采用锚杆、锚索、钢筋混凝土等支护形式,来加固突出后巷道及井筒的支护强度,从而解决了煤与瓦斯突出后对周围巷道的影响,也为后期矿井建设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