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存在巨大减排压力。从不同城市工业生产贡献率和污染物排放负担率的分析来看,规模大的城市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治理废气污染物排放的成效显著。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过程中,完全依靠大型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是不现实的,城市的生态化发展,不能一味地追求城市的大型与规模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城镇与人类之间良性互动的一种新增长模式。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产与城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并不断积极探索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以推进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文章尝试界定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然后探讨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机制,最后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成功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必须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同步推进城镇化。漳州城镇化建设必须与漳州工业化布局相适应,在工业化进程中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庞亚君 《浙江经济》2012,(24):28-29
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对于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这四大历史性任务,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结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征 《产权导刊》2014,(5):53-56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结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表明,城镇化与工业化存在阶段性关联.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原因并非目前盛行的城镇化滞后所积累的追赶效应,而是中国工业化特定阶段的内在要求,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进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提高,内需市场也会随之扩大.因此,在实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并无需刻意提高城镇化水平,而要转变政策导向和财政投入机制,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实现进城农村劳动力职业、身份与收入的同时转变,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好小城镇建设与土地合理利用的关系,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处理好耕地保护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集约用地,坚持土地有偿使用,加强土地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目前山东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镇化率也突破50%的社会风险预警线,进一步了解当前山东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发展进程及存在问题,研究如何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形成良性互动发展,进而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密切产城关系,提升城镇化质量和工业化水平,促进其双向融合、协调一体发展不仅是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型城镇道路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内蒙古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产城一体化的提出:产城发展不同步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我区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加快推进,开始进入由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由提高城镇化率向提高市民化率、由分散布局向联动发展转型的新  相似文献   

11.
朱意 《魅力中国》2014,(20):48-48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的推进,反过来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是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文章梳理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成效和主要问题,指出了城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并提出了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期推进我国城镇化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步骤,也是缩小与发达城市差距的赶超战略。哈尔滨市将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推手,进而对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哈尔滨市通过工业化发展带动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方式,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哈尔滨市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一、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代表着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发展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彰显该地区现代文明发展的程度。随着城镇化基础地位进一步凸显,工业化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将越来越紧密。因此,把握实际、找准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结合点,使两者在相互促进中实现新跨越,对江西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中云南跨越发展既存在有利因素也面临若干问题.要实现云南跨越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是助推器;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建立效能型政府新机制是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同步发展,既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城镇化~头连着农业与农村,一头连着工业与城市,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有了城镇化,不仅工业化可以生存与发展,而且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条件;没有城镇化,不仅“三农”问题更加积重难返,而且工业化也会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重要历史阶段,既面对着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殷浩清  蒙柳 《中国经贸》2014,(10):116-117
“城镇化建设”已经写入十八大报告,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而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诸如城镇化建设市场主体不健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镇化建设缺少有效的宏观调控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城镇化推进的效率,要想保障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关系和利益关系以及要解决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法制保障,尤其赋予经济法保障更为有效。经济法体系中的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正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下简称“两化”)。是加快建设“中部壮腰”工程的重大举措.是恩施州在武陵山实验区建设中晋住次的新机遇.是遵循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恩施州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