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矿区地质条件和地表移动观测站设置 大雁矿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矿区煤系地层为侏罗系、上侏罗统、扎赉诺尔群、伊敏组和大磨拐河组。现开采大磨拐河组煤层。共含20个煤层,总厚度为43.96m。大雁地层其上层为第四系层所覆盖,厚度在10-40m之间。向下依次为:凝灰质碎屑岩段约35m;含煤段约250-700m;泥岩段为0-495m。  相似文献   

2.
一、宝日希勒矿区概况宝日希功矿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陈旗煤田宝日希勒控勘探区东南边缘.矿区走向长18.4公里,倾斜宽9.3公里。煤系地层为侏罗系上统(J_3)扎贲诺尔群、大磨拐河组含煤段.共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五层,煤层呈单斜构造,赋存稳定,构造简单,为近水平煤层.覆盖于煤田之上的沉积物上细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水城县汪家寨煤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煤层多,厚度变化大,根据区内钻孔地质资料,对矿区煤层分布组合情况、可采煤层分布情况、可采煤层特征情况及煤层对比情况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矿区内可采煤层含煤情况的分析,为今后汪家寨煤矿的开采提供可靠的煤层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大雁矿务局位于内蒙古自汉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草原,滨洲铁路穿越矿区.隶属于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大雁是七十年代初开发崛起的新型矿区.大雁煤田总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已探明地质储量为36.4亿吨.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好,可开采的九个煤层均属中厚煤层和厚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33.88米.煤层平均倾角在17°左右,适宜干机械化开采.煤质属中灰、低硫、低磷褐煤,平均应用级低位发热量为2700——3500大卡/公斤,适做发电、工业生产和生活用煤.  相似文献   

5.
一、综放开采的现状大雁矿区煤种均为褐煤,煤层倾角16~20°,煤层自燃发火期3~6个月,煤层厚度为厚及中厚煤层,围岩松软。自1994年起,大雁矿务局曾先后在第一煤矿、第二煤矿回采工作面成功地推广应用了综放开采,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这是先例。到1996年为止,大雁矿务局综放工作面共计生产原煤400万吨;工作面回采率80%;单产10.0万吨/个/月,比同期普通综采工作面单产提高1.5万吨/个/月。回采工作面的吨煤成本比普通综采工作面的吨煤成本降低13.00元左右,实现了安全生产,改善了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大雁矿区综放开采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金沙县安洛煤矿位于该县西南部的安洛乡,本区位于纸厂背斜东翼,中坝向斜西翼,总体呈一宽缓的单斜构造,井田内由北向南地层走向略有变化。受构造影响,地层走向N16~66°E、倾向SE~SEE,倾角一般为9°;沿走向有缓波状起伏,断层稀少,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P3l),煤层层数与厚度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平均厚114.45m,含煤11~15层,煤层总厚度一般为13m。可采煤层7层,编号4、5、8、9、13、14、15号煤层。4、8、9、14、15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5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13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7层可采煤层连续性及赋存情况较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矿井位置及地质特征万利矿区一号井位于东胜煤田万利矿区中部,距东胜市约7Km。井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井田内煤层的埋藏深度一般为100—200m。井田内煤系地层为层状结构,层理及交错层理发育,层面平直,岩石多泥质和钙质胶结。主采煤层顶底板以砂岩为主,抗压强度大多低于100Kg/cm2,属松软岩层。结构松散的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剥落,顶板易失重而垮塌。二、开拓开采巷道布置整个矿井的开采分三个水平,首先开采的第一水平主采煤层自上而下为2—2上、2—2中和3—1煤层;2—2上和2—2中煤层厚度为0.4—5.6m,平均厚度为…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六盘山弧形构造带罗山逆冲席和贺兰山西缘深断裂交汇处。研究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其太原组第三、四段为主要含煤岩段,含大部可采煤层10层,属较稳定煤层,煤类属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受华北板块南北两侧板块俯冲碰撞的夹击作用下,及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扩张作用,造成了区内数次相对海平面变化,使研究区发育障壁滨海-三角洲平原沼泽相,沉积了分布较广的多层煤层,在基底差异性升降的影响下,含煤地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  相似文献   

9.
盘江矿区是贵州省主要产煤地之一,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羌塘—扬子—华南板块(Ⅰ级)扬子陆块(Ⅱ级)上扬子地块(Ⅲ级)与江南复合造山带(Ⅲ级)接合部位,以盘南背斜轴线为界,北部为威宁穹盆构造变形区(Ⅳ级),南部为兴义穹盆构造变形区(Ⅳ级)。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层数多、厚度大,含煤性由南西至北东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0.
陕煤化集团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40104工作面为401采区首采面,工作面走向长度1920m,切眼长度260m。工作面为高瓦斯超长工作面。该工作面回采4号煤层。赋存稳定,厚度13.4~16.5m,平均厚度15.1m。煤层结构简单.含两层夹矸。赋存较为稳定,其中下部夹矸厚度0.05~0.10m.其距煤层底板1.0~2.0m不等,上部夹矸厚度0.2-0.4m,平均0.35m,距煤层顶板平均0.4m,岩性均以泥岩为主。  相似文献   

11.
沁水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其中盆地东南部边缘壶关段煤系地层剥蚀严重,煤层埋深较浅,笔者通过近几年在该区的勘探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该区域的东井岭煤业为代表,对沁水盆地壶关段煤层的露天开采条件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家坝煤矿一矿二分区内含煤层较多,煤层气资源量大。根据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结合勘探工作中J503号钻孔注入/压降试验,通过煤层瓦斯压力、理论抽采率、可抽放率分析,对矿区煤层气的地面抽采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大雁矿务局雁南井煤层注浆灭火工程实践研究高尔新,曲延锐,彭巍,杨志,付品海,刘全国1.矿井概况大雁矿务局矿建处雁南小井位于大雁矿区西南,东邻三矿一井,北部及西部为三矿大井井田。该矿在建井初期矿井涌水量较大,随着开拓巷道的延伸,矿井涌水被抽放,暴露出大...  相似文献   

14.
离柳矿区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翼,行政区划属山西省吕梁地区离石、柳林、中阳、临县。目前,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太绥公路穿过该区。离柳矿区在河东煤田中段,累计探明储量72亿吨,焦煤39.5亿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及上石炭系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有7层。矿区内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倾角5°~10°,适合于机械化开采。该区山西组煤为低灰、低硫优质炼焦煤,  相似文献   

15.
庞庞塔矿10#煤层位于河东煤田山西组的下部,上距5#煤层40.90~56.15m,平均50.13m。煤层厚度为7.45~13.30m,平均厚度为11.8m。10#煤结构复杂,一般含夹矸1~4层,夹矸厚度0.10~0.38m,岩性多为碳质泥岩,对开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红墩子矿区煤系地层煤、岩层的物性参数特征进行统计,发现煤、岩层在测井曲线上物性差异反应明显,并对煤、岩层进行了划分;再利用全区钻孔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山西组和太原组的地层界线以及区内煤层的层位、厚度及变化规律、结构和稳定程度。最终确定了5煤、8煤、9煤为矿区的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位于桌子山煤田南部,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研究区含煤地层主要沉积体系为河流-三角洲体系,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等亚相。煤层的发育受控于沉积体系的分布,太原组16号煤层发育于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内,山西组9号煤较为有利的聚煤区域为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  相似文献   

18.
二矿四采区位于井田西翼,其中30^#煤层为该矿井的主采煤层之一。煤层平均厚度13.66m,其煤质为黑褐色,木质结构、块状、煤质较好。其煤层结构为:3.70(1.23)8.68(0.05)1.00;伪顶为0.92m的砂质泥岩,老顶为泥岩和中砂岩,底为1.4.5m的泥岩和20.06m含砾泥岩。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该煤层回采巷道失稳情况愈加严重,巷道维护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该地层厚162.66~373.39m,含煤8~62层。各煤层煤为黑灰色~黑色,以块状及碎块状为主,似金属光泽,一般均显层理,断口主要为参差状、平状及细条带状等,充填薄膜状、细脉状、网状方解石,少量煤层充填黄铁矿结核。煤岩组分主要为暗煤、亮煤,其次是镜煤、丝炭;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光亮—半亮型、半亮—半暗型较少。纳雍县地区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去矿物基的有机总量为55.77%~99.60%;无机组分以黏土矿物为主,次为石英矿物,少量碳酸盐,黄铁矿最少,无机组分的总量为2.60%~31.33%。通过煤炭化验分析得出纳雍县地区可采煤层煤类大部分为无烟煤三号(WY3),伴有少量贫煤和无烟煤二号(WY2)。  相似文献   

20.
含春北—新村西找煤区位于天湖山矿区西侧,隶属永春县管辖。天湖山煤矿区经几十年的勘查、开发,裸露和浅部的煤系地层已基本开发;其西侧含春北—新村西找煤区处于侏罗系和白垩系火山岩的覆盖之下,未见煤系地层出露;近年来省197地质大队在西侧几个找煤区施工了多个钻孔,穿过火山岩后发现煤系地层的存在。本文通过找煤区收集的地质资料与天湖山矿区煤系地层综合分析,对该区的找煤前景进行研究,证明火山岩下找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