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亚平 《特区经济》2009,(4):176-177
在2007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一起,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央为什么选择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前沿阵地?如何认识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深化改革道路,坚定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信心,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2007,(1):4-4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综改方案已于9月10日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群)。在批复中,国务院批准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资源依托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具有绿色环保产业的特征,天然契合了“两型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因此,文章系统地分析了“两型社会”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全面剖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广西经济》2011,(6):8-12
2007年12月14日,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武汉城市圈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新区》2009,(4):8-8
3月29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和省长李鸿忠等陪同下,深入武汉东湖高新区考察调研。 近年来,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武汉·中国光谷”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温家宝总理先后来到冠捷显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和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调研。  相似文献   

7.
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一)成功做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武汉城市圈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吴永保 《山东经济》2009,25(2):133-140
“一城独大”、“小城区大农村”,是武汉城市圈的典型特征。在武汉城市圈进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都市圈发展向高级化演进,促进区域发展与转型,提升中部地区对外开发开放水平,具有重要试验价值。“以大带小”要做到示范引领、项目支撑、产业带动、市场牵引、服务拓展。实现“以大带小”应在国家规划层面上明确武汉中部经济中心城市定位,建立健全多样化的区域组织与治理体系,遵循市场规律和市场主体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9.
12月7日,从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获批的还有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城市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一)成功做法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武汉城市圈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年来,武汉城市圈按照"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形成了规划引导机制、政策促进机制和改革试验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有新进展,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两型"社会建设有新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有新业绩.  相似文献   

11.
两型社会的价值解读及导向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这两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促进东中西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价值哲学的视角来看,要取得“两型社会”的成功,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价值结构,促使“两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主体建立合理的价值导向,在不同的价值维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形成合理的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12.
倪琳 《开放导报》2009,(3):88-90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体制机制、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武汉全面启动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09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从全局的高度,提出武汉是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最重要中心城市,希望武汉加快发展,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这是中央赋予武汉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武汉加快发展的新基点。面对改革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起点,武汉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最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武汉城市圈的资源环境特点和产业结构现状。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2003,(7):3-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6月10日上午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24日,国家统计局和湖北省政府在武汉联合召开座谈会,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等出席。会上宣读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在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开展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验的批复》。  相似文献   

17.
刘鹏 《产权导刊》2011,(9):71-71
7月28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面对动车追尾事故遇难者家属,温家宝总理两度深深鞠躬。(据7月28日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成员.近三年来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要求.从勾画蓝图、突出“两新”、彰显特色、突破瓶颈、试点示范、凝聚力量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发表了新一年楼市调控新政,即“国八条”。由于国八条部分政策是2010年两次调控政策的深化和升级,所以被普遍认为是前两次调控的延续,是中央政府对楼市的“第三轮调控”。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两型社会”配套综合改革试验区,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