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农村》2011,(2):80-80
刘奇在《中国发展观察》撰文说,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重中之重”,一个在汉语词汇里已达极点的程度表述,旨在警示全社会都应树立一个理念,只有农业文明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文明,没有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都将毫无意义。在强势文明视农业文明为拦路虎,摧毁它、吞噬它时,“重中之重”更显得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要把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为开发的根本。为此 ,如何在全社会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就显得尤其重要。(一 )  一般的文明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它是文化中进步、积极、合理成分的总和 ,标志着文化的进步程度。从人类发展史看 ,人类经历了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近代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 ,依靠农耕牧渔而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 ;工业文明从人类的创造力和人类自身的生存…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工业文明之后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文明形式,是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的经济社会进步的成果或状态。作为全国首批命名的绿色小康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的陕西省凤翔县,必须把生态文明摆在重要位置,实施四大工程,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业》2010,(7):10-11
党的十七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人决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曾经经历了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中国在"挑战——应战"模式下,在学习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创新之一,不但是"五大建设"的重点,更是难点。生态文明时代就是要缩小生态赤字,实现生态盈余,实现绿色发展。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重要途径和重要任务,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6.
文明既改造自然又离不开自然是理解生态文明的前提。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原则与处理人与人(社会)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差异,有时甚至是冲突的,其各自所获得的和谐成果不适宜归为一类,因而把生态文明限定为人类所取得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成果比较妥当。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文明形态又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结构。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理性反思的产物,也是对传统文明的摒弃和超越,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应体现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8.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正式列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社会重视,林业工作者身上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东阳市以生态文明理念建设防护林,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造起一道绿色的屏障。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快,它对社会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它一方面促进社会物体的进化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自然资源枯竭、空气和水污染等等环境问题的现象,怎样协调国际贸易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目前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平等、共同、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文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应在以自然资源环境为对象创造和享受社会财富的同时,促进自然资源环境的循环、更新、稳定、持续发展,形成共生、包容、协调、统一的人地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兼顾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认识、制定战略、总体谋划,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制、机制,补充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人类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中观层面出发把社会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4个紧密相连的结构部分。人类文明的成果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各个结构领域,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其建设需要融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结构领域。依据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理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结构领域,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四个融入"的困境出发,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并能科学地利用自然规律的综合体现。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以来,我国及垦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已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生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既是工业文明发展到现阶段的社会共识,更是人们对未来新文明形态认识的升华。营林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性产业,必须得到巩固和提高,以集约经营方式,吸纳社会各种经济主体投入到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大力发展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原料林、用材林和干鲜果品的基地建设。围绕营林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成立种子苗木、绿化造林等专业化公司,服务社会,服务大局。  相似文献   

14.
住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社会文明程度下,有着不同的实现形式。人类从散居、群居、定居到村宅、乡村、城镇、城市和大都市,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每一层次都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而提高。这一发展在一定区域之间、人群之间又是不平衡的,它受地域经济、政策、文化与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面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难题,以创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推动资源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生态文明时代,按其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功效不同,资源环境价值区分为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运用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提升国土资源工作水平。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国土规划作为调控工具,平衡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解决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强调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要以新的发展观、文明观来指导防沙治沙工作。  相似文献   

17.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加强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谋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可持续发展,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积极推进思维方式转变,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积极推进开发利用方式转变、消费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天地孕育了生灵.生态造化了人类。自从盘古开天地.自然界的主体——人,就依赖于大自然而繁衍,在物质循环中生息。从农耕渔猎进化到现代,人们在尽可能地利用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不断地在探索中把客观规律在主观层面上升华。于是,现代人清醒地认识到,在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水生态文明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态发展基础上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科学的、长远的、协调的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社会文明状态。针对陕西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在细致分析陕西农村水生态法律问题基础上,从制定综合的农村水生态保护法规、完善农村水生态监管机制、健全水生态救济制度、提高农民水生态保护意识等角度,提出促进陕西新农村水生态文明实现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将“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继200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之后,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当好生态文化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