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民消费贫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的贫困是中国贫困问题的核心。从1978年至2007年中国农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来看,农村人口的总量、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出、第一产业的产值、以及接受小学以上教育的农民人口比例这四方面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中国的扶贫政策应该加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提高第一产业的产值水平、在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的同时国家更多地分担其教育费用。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s on poverty of privatization, an impact to which donors have given little attention in their concern with efficiency and markets.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al impact of privatization activities draws on empirical cases in the utilities sector in a wide rang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principally in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After a critical consideration of the World Bank position on privatiz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arguments presented by donors on the pro–poor effects of these economic reforms, the article turns to the negativ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It is argued that privatization has demonstrably damaged the poor, whether through loss of employment and income, or through exclusion from, or reduced access to, basic services. This is mainly because private firms are principally concerned with profits, prices and costs, and are highly selective as to sectors and types of consumer. Meanwhile, the weakness of governance and regulatory capacity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lead to poor control of market abus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proposing that donors should take more account of local variations in state–market relations, and be prepared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alternative economic strategies where privatization is not working as intended.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扶贫攻坚任务趋紧形势下,市场化反贫困被认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是否符合实践需要,基于广西和陕西两省(区)连片特困地区419份农户调查数据,应用拓展的AF方法对农户多维贫困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1)多维贫困问题在连片特困地区广泛存在,且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较高。不同维度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维度按MPI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参与贫困、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基础设施贫困。(2)市场参与维度各环节贫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产后环节、产中环节、产前环节。因此,要深入推进市场化减贫战略,通过促进农户稳定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收入及教育常规扶贫手段等推进反贫困工作。  相似文献   

4.
Chronic poverty is of greater social consequence than transitory poverty but its measurement requires longitudinal data. This article uses six waves of data from the 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in Australia Survey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ongitudinal data contribute to what is known about poverty from cross‐section data. We find an imperfect correspondence between people’s annual poverty status and chronic poverty status. Consequently, policies that aim to reduce chronic poverty using means‐tested benefits may be partially misdirected if beneficiaries are identified using annual income. Furthermore, some households experiencing chronic poverty may fall through the safety net.  相似文献   

5.
基于WPI-LSE模型的中国水贫困测度及空间驱动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WPI模型测度了200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贫困水平,并以资源、设施、能力、使用和环境5系统得分的贡献率为指标,采用LSE方法将各省市划分为不同的水贫困驱动类型。结果表明:我国水贫困程度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的规律;资源因素是所有北方地区共同的水贫困驱动因素;在东北、中、西部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设施和能力因素构成对水贫困的驱动因素;在资源条件较好的东南和西南地区、以及发展水平不高的西北地区,使用因素形成对水贫困的驱动效应;东北和东部地区的水贫困亦由环境因素所驱动。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区制定缓解水贫困的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方黎明  张秀兰 《财经研究》2007,33(12):47-57
中国农村制度化扶贫是一种开发式扶贫战略,其政策效应日益削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更为分散;相当数量的真正贫困人口没有能力从扶贫项目中受益;现行的扶贫策略也难以有效针对疾病、教育等致贫风险。现阶段中国扶贫政策在收入救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贫困风险人群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承诺水平现已成为国内外金融界、监管当局和众多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探究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的承诺水平与以市场准入为前提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本文在对其进行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纵向"来看,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比过渡期间均有大幅提高,相对而言,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提高幅度更大一些;从"横向"来看,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仍不高,且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差距较大,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地区已无差异;相对于市场准入承诺水平与国民待遇承诺水平比较协调、匹配的发达国家或地区而言,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与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相比,二者还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市场化与消费的迅速膨胀,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在我国也越来越明显.消费道德规范的建设和实施成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消费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实施消费行为道德规范的现实意义及客观依据,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消费道德规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岳佳彬  胥文帅 《财经研究》2021,47(9):123-138
市场竞争在企业参与外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创新激励作用吗?从这个问题出发,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为研究背景,从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两个层面,政府与市场两个视角,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出发,考察参与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使用201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先从投入维度实证验证了企业参与治理会在一定程度产生"创新投入挤占效应",即上市公司参与扶贫治理与其创新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然而,更高市场竞争程度能显著降低"挤占效应",有效发挥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的激励作用;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区分信贷资源和政商关系的异质性,这种"挤占效应"在信贷资源可得性较差、政商关系水平更低的参与企业中更加显著。机制研究表明,这种"挤占效应"通过政策性负担的增加、管理层业绩压力的降低而显著提升。最后,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参与贫困治理虽然挤占了其创新投入,却提升了创新产出,企业创新产出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改善,参与治理为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带来了益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企业主体创新行为的理解,为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考,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12)
选取2013—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纵向、横向分析相结合方法全面分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山西农户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变动趋势,通过加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支出力度,同时引导农户减少不合理消费,优化山西农户消费结构,提高农户消费水平,以期从消费视角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资产扶贫具有重要的主体培育和增能作用。本文在多维贫困理论和测度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多维资产贫困指数,运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特征事实和非正规金融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资产缺乏现象较为普遍,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的资产积累都不理想;农村土地与住房的资产效应太弱导致高收入家庭将财富转化为住房资产时遭受了更严重的"隐性剥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家庭收入与资产积累产生了显著的逆向分配作用,其更多地有利于中高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的减缓,由此扩大了农村中高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不平等程度。据此,应着手构建资产扶贫的政策体系,这对于乡村振兴及资产扶贫赋予脱贫人口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进入后脱贫时代,我国的相对贫困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相对贫困、农村相对贫困、公共服务相对贫困、经济相对贫困四个方面,其产生的根源均在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要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入手构建治理相对贫困的有效机制.解决区域性相对贫困的关键是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消除农村相对贫困要依托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通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协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公共服务相对贫困要求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区域间、城乡间扣人群间的均等化供给.治理经济相对贫困的重点是构建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除了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外,还要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分配、促进经济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自我理论中的宾我和积极错觉内容引入营销领域,以探索消费者在消费领域进行共同创造价值活动的形成机理,并采用了实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参加节日活动的消费者进行研究,发现:物质我、社会我和精神我意识,是消费者参与共同创造价值活动的重要动机;具有积极错觉的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大的参与创造价值的动力,但过高的能力评估并不利于共同创造价值活动的开展.本文研究结论对消费领域如何开展共同创造价值的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现可持续消费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环境和健康,供应商也更加看重绿色产品市场,我国迎来了发展可持续消费和壮大绿色产品市场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研究和分析当前我国可持续消费的现状,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消费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可持续消费的背景,然后对天津市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供应的调查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绿色认证和监督管理等角度对政府、供应商和消费者提出完善我国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供应的建议,以达到充分促进可持续消费发展的目的,加快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形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基于消费需求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一直是经济学中相当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收入分配——消费需求——经济增长这一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表明收入分配将会通过消费需求这一渠道影响经济增长。采用1990年~2007年中国经济的相关数据对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收入分配调整将会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产生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收入分配政策的分类和选择范围,并对部分收入政策工具的效果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强化经济系研究生与科研新人专业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针对研究生基本功欠缺的问题,借助案例分析,说明“从学习中研究”和“从研究中学习”的“补课”方法。其次,以专题调研项目执行中的能力建设为例,阐述如何通过以“干中学”为主的团队专业训练方式,对科研队伍新人加以引导。最后,对于实地调查基础之上的研究报告写作要领,引用范例加以扼要提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宣传和教育的不断深入,消费者对可持续问题的正向态度和个体实际消费行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章把调节聚焦理论应用于可持续消费领域,从个体调节聚焦视角揭示可持续消费态度及行为之间差异的形成机制.文章指出,不同调节聚焦倾向的个体态度行为差异发生的主要环节不同、在认知失调处理方式上也有所差异,所以在行为转变的劝说中,针对不同调节聚焦应采用不同的内容、框架、格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必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否则会迟滞双方的共同发展。实证发现,中东部地区的福建、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优质协调发展,而西部地区的青海、西藏、新疆等省两者的协调度较低。研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坚持绿色化发展的理念、实施新型城镇化资源环境保障战略,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杠杆化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4月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7年底还没有对美国的商业银行造成太大的打击。但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破产撼动了商业银行生存的根基。本文分析表明,商业银行的业务越来越多地涉足到资本市场,而去杠杆化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商业银行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I discuss indice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poverty in Australia among demographic groups and over time. The strengths and deficiencies of indices in current use are noted and alternative indices are presented. The theoret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dices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he discussion is extended to include a brief review of poverty lines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method used to update them. Poverty is measured for 1981–82 and 1985–86 for broad demographic groups.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in each year and trends over time are noted and discussed. The performance of alternative indices are compa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