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和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推出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增加了《股份支付》准则,对国内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会计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对调动企业高管的积极性,减少短期行为,实现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在股权激励理论和实务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高管股权激励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薪酬激励模式,已被认为是公司治理中极为重要的机制之一。但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高管层对股权激励实施的根本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激励计划的实施缺乏有效监控,而上市公司内部缺乏科学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应采取对公司高管层监控、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等对策,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同时,通过加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建设、完善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规章、培育成熟理性的资本市场等措施,深化股权激励机制管理与创新,推动上市公司规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审计收费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收入来源和被审计单位的一项必要支出,是双方就服务供求协商一致的价格,而公司的激励和分配机制直接影响高管的决策从而作用于审计收费的制定。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的角度研究高管激励机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会显著增加审计收费,高管股权激励会显著降低审计收费,分析师关注度的增加促进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对银行提高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汇丰控股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然后评析其激励机制的合理性与适用环境、最后借鉴汇丰控股高管股权激励机制的成功经验,浅谈构建中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通过股权分置改革确立了股权激励制度在中国的合法地位.在股改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出现了中小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事件,但同时不乏成功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小上市公司和格力电器的股权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寻找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原因,并从成功的企业寻求经验,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管人员激励机制研究是当前上市公司薪酬设计的重点且难点问题。如何有效地激励高管人员和解决“委托——代理”矛盾,已成为公司治理的重点。股权激励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广泛推行的新形式的激励制度。本文对上市公司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从我国当前法律环境、资本市场环境等角度阐述了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不适应性,进而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虚拟股票激励。  相似文献   

7.
高管人员激励机制研究是当前上市公司薪酬设计的重点且难点问题。如何有效地激励高管人员和解决“委托——代理”矛盾,已成为公司治理的重点。股权激励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广泛推行的新形式的激励制度。本文对上市公司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从我国当前法律环境、资本市场环境等角度阐述了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不适应性,进而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虚拟股票激励。  相似文献   

8.
《商》2015,(15)
本文从上市公司高管大幅减持甚至是离职减持的现象出发,反思目前的股权激励制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中高管离职、减持的研究,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实施的环境与约束条件,使股权激励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薪酬激励制度和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增加高管套现的难度,从根源上降低高管套现的动机。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它对于进一步调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的积极性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股权激励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股权激励实施的难点,并就如何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雪川 《商》2014,(40):135-135
股权激励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辉瑞(PFIZER)公司,目的在于减少公司高管薪酬被高额的所得税所削减。安然、世通等公司破产的会计丑闻,伊利、海南制药等费用化后账面价值的巨额亏损事件,巨额的股权激励费用吞噬公司真实业绩。第一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中捷股份以失败告终,许多上市公司高管在股权激励期满后大量抛售其股权后辞职,严重损害广大股东的利益,股权激励的弊端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1.
高灿 《现代商业》2013,(35):159-159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为对象进行研究。首先,我们讨论了中国的高管薪酬是如何设定的。接着,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影响薪酬契约的因素。考虑到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股权分置改革及其可能对上市公司高管报酬方式与公司绩效关系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我们挑选2008-2012年上市公司序列数据。研究发现,对于高管而言,薪酬—绩效敏感度变得显著,说明中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得到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7-2008年上海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的效果并不理想,薪酬背离公司绩效逆势上涨与股权激励不足并存等问题。提升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的效果,不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动态激励机制和内部治理结果,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外部治理机制的建设,从内外相结合的角度共同促进高管激励的合理化、有效化。  相似文献   

13.
实证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与企业R&D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有利于企业的创新行为;而且,国有控股公司高管持股更能促进企业的R&D投入。但同时,数据资料也表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有局限性。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对国有控股企业高管的股权激励机制及制度,引导企业高管强化主人翁意识,加快建立股东与管理者利益趋同的机制,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公司的绩效对高管及员工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往往是一系列公司利益主体的变动。从理论分析来看,股权激励可作为稳定公司高管人员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通常被认为是解决委托—代理矛盾的首要机制。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采用高管股权激励的方式来对管理层与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进行协调。本文基于上述背景,结合实例,对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高管的行为以及公司绩效的影响作了分析,以期能为公司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股权激励作为激励公司技术骨干以及核心高管人员努力工作的重要工具,逐渐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目前,公司实践中的股权激励方式已经相对完善,形式也非常多样化。但是,不同企业之间的具体股权激励方式与方法不同,进而造成会计和税务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如果公司在对股权激励进行财务处理的时候没有谨慎处理好会计和税务问题则有可能给公司或员工造成一定的损失。本文在分析股权激励的会计与税务处理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重点探讨了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以期能够为企业更好地应用股权激励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制为研究基础,重点讨论了含股权激励机制的风险收入的确定,以及该年薪制模式的实行程序,对上市公司完善绩效考评指标和股权激励机制,解决股东与高管层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造成的委托—代理矛盾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丽萍 《现代商业》2011,(26):124+123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股权激励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说明了主要原因,提出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改进国内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股权高集中阻碍公司治理 "由于证券公司没有上市,致使它仍然是一个国有独资公司而导致它一股独大,股权缺乏流动性,造成内部人控制公司的现象比较严重,现在要通过改变股权结构,引进外部独立董事,改变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许运凯告诉记者.许运凯认为,证券公司的激励机制已出现老化,新的激励机制急待建立,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证券公司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这对公司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9.
结合内部控制的本质和代理问题探讨高管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高管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机理分析表明,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有效减少代理成本,形成长期稳定的有效激励,促使高管有效维护和运行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通过高管薪酬激励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激励分析表明,在实施了高管股权激励的基础上,对高管实施薪酬激励,才能避免高管追求短期利润而造成内部控制失效,高管薪酬激励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股权激励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激励作为公司的一种创新激励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最大程度的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引导公司健康运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形势下,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的基本理论及其功效,应有更清晰的认识.文章指出,应认真审视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发展的基本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从而使股权激励制度的正效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