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科技培训》2012,(11):30-30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广东省两年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63.28公斤、518.18公斤,比对照品种粤香占分别增产5.57%、6.96%,2003年增产不显著,2004年增产极显著,除韶关、清远、肇庆试点一年增产外,其他试点两年增产。2004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29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45%,日产量3.68~4.04公斤。  相似文献   

2.
一、产量表现 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小麦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量453.0公斤。比对照扬麦11号略增产;2006~2007年度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24.5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6.1%。  相似文献   

3.
棉花品种 1.中江棉8号适应范围适宜在江苏省枯萎病轻病区、非黄萎病区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来源与类型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系,属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特征特性(1)增产明显。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子棉亩产217.7公斤,比对照增产4.4%;皮棉亩产86.4公斤,比对照增产2.6%。(2)抗病性强。经省农科院植保所病圃接种鉴定:枯萎病指19.4,黄萎病指42.4,耐枯萎病,感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粮食自给工程科技重点县示范项目自1998年实施以来,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效益显著。1999年省财政继续投入230万元,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又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青神县旱地改制种植发展两季玉米,种植秋玉米3000亩,亩产419-8公斤,创造了四川盆地高产纪录;北川县薯玉套作高产中心示范片660亩,马铃薯亩产803-2公斤,比对照田块平均增产34-25%,最高田块亩产1146公斤,比对照田块增产109-3%,玉米平均增产44-7%;长宁县优质玉米示范项目区1998年取得平均亩产416-28…  相似文献   

5.
李全德 《农家之友》2009,(16):36-36,38
2008年早稻,在临桂县的临桂镇花埕村委陆家村进行了水稻秸杆不同碳氮比调节还田比较效果试验,旨在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不同碳氮比调节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量且碳氮比为40:1的增产明显。稻草全量还田的小区,亩产分别为422公斤(处理2)、434公斤(处理3)、454公斤(处理4),比对照高6.0%以上,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四(碳氮比40:1)比处理3(碳氯比25:1)增产4.6%,达到极显著水平。建议以后稻草全量还田配施尿素7.5公斤,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2008年早稻,在我县的临桂镇花埕村委陆家村进行了水稻秸杆不同碳氮比调节还田比较效果试验,旨在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不同碳氮比调节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量且碳氮比为40:1的增产明显。稻草全量还田的小区,亩产分别为422公斤(处理2)、434公斤(处理3)、454公斤(处理4),比对照高6.(%以上,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四(碳氮比40:1)比处理3(碳氮比25:1)增产4.6%,达到极显著水平。建议以后稻草全量还田配施尿素7.5公斤。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超甜204     
超甜204是浙江东阳市种子公司选育而成的大穗、高产、优质鲜食甜玉米新品种,2001年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2000年经东阳、诸暨、新昌等四点试种平均亩产1012.5公斤。比超甜3号增产15.4%;2001年省区试6个点汇总亩产745.0公斤,比超甜3号亩产596.0公斤增产25.0%:大田种植鲜果穗一般亩产750—80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1000公斤。特征特性:该品种出苗至鲜穗适收,  相似文献   

8.
2009年,据实产调查,全县小麦单产达到470公斤,总产83.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2%和3.7%。特别是现代农业项目区,平均亩产可达557公斤,较全县平均增产87公斤,增幅18.4%。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徐淙祥,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人,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旧县镇张槐社区管委会主任。他科技承包种植的优质高产示范田,自2006年以来,经相关专家现场实收实打,屡屡刷新安徽全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2007年平均亩产607.3公斤:2008年平均亩产631.9公斤;2009年平均亩产718.2公斤:2011年平均亩产741.1公斤。一时间,种粮能手徐淙祥成为江淮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安徽麦王”。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早稻,在我县的临桂镇花埋村委陆家村进行了秸杆不同还由用量比较效果试验,旨在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量为全量的二分之一至全量时,增产明显,在还田量为全量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全量还田时,亩产分别为442公斤、456公斤、482公斤,比对照高7.6%以上。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三(全量二分之一还田)比处理2(全量三务之一还田)增产3.2%,处理4(全量还田)又比处理3高5.5%,达到极显著水平。继续加大还田量,增产明显。农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增加稻草还田量,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1.
李丽清  秦英 《农家之友》2009,(16):31-31,40
2008年早稻,在临桂县的临桂镇花埋村委陆家村进行了水稻秸杆不同还田方式比较效果试验,旨在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不同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处理对加快稻草的腐熟分解作用最好,它可以快速地将稻草腐熟分解,释放养分,疏松土壤,使禾苗及时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养分,禾苗生长健壮、分蘖量多、易形成有效穗、幼穗分化及抽穗提前,亩产量显著提高,处理1和处理2的平均亩产量分别为446公斤、428公斤,比对照亩增产6.1%以上。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处理1(全量还田且翻压)比处理2(全量还田免耕)亩增产4.2%.经分差分析也达极显著水平。总的来说稻草还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不同还田方式增产效果不一样,能够加速稻草分解的方式对水稻产量增加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农村经济》2011,(12):38-41
棉花 1.品种名称:新植5号 特征特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2010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1千克、97.4千克和89.6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8.4%、9.3%和12.4%。  相似文献   

13.
中椒三号甜椒该品种系中国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常规种。1990年由内蒙古种子站引进,经过两年保护地内种植表现极早熟,前期产量亩产1374公斤,总产量亩产5056公斤,较农牧永久椒增产38.5%和38.6%,较农牧永久提早7~10天上市,果实灯宠形,深绿色...  相似文献   

14.
《农民科技培训》2007,(3):40-40
2007年粮食价格年涨幅将有所提高。2004年至2005年.我国连续两年获得丰收,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6年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比上年增产74亿公斤.增长7.0%;早稻产量319亿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等机构最近的预测.2006年粮食产量将超过4.900亿公斤,连续三年保持增产:有专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4.96亿吨.较上年增长2.48%。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之友》2004,(9):12-12
“富优1号”是运用高新技术育成的超高产杂稻新组合,2003年已通过全国审定(长江中上游组)。2001年在全国区试中平均亩产612.5公斤,名列第二。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597公斤,名列第一,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7.04%,2003年已进入全国长江中下游组和武陵山区区试。近两年生产试验亩产为600~800公斤,比对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亩产达到500公斤后.如何使其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即亩产达到600公斤左右.是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03年至2006年在河北省永年县原种场连续进行了三年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平均亩产都达到了580公斤以上。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综合的栽培管理措施:首先得选用单株生产力高、株型较紧凑、抗倒伏、不早衰、综合抗逆性强并且具有亩产600公斤的增产潜力的良种,用种衣剂包衣: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除这些常规措施外.在肥水管理上有了新的突破,并总结了一套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新两优6380是农业部认定的第2批超级杂交稻。一、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5%,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18.2%。  相似文献   

18.
川香优3号是四川省农科院最近选育出来的具有香味的高产、优质、多抗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产量:该组合参加四川省2000年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03.9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0.16%,2001年继续参加  相似文献   

19.
南粳44原名“宁4009”,属早熟晚粳稻品种,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南粳38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2005~2006年参加江苏小区试,两年平均亩产量588.1公斤,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621.9公斤,较对照增产7.1%。每亩有效穗19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  相似文献   

20.
深刻认识新形势新挑战 扎实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极为难得的好成绩,在连续几年的高基数上实现了非同寻常的新突破。粮食生产实现“双增双超”,总产、单产双双连续五年增产、双双超历史最好水平。预计总产达到10570亿斤,比上年增产538亿斤,增长5.4%,实现近40年来第一次连续五年增产;亩产达到330公斤,比历史最高的2007年增加13.4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