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点入手,分析了某些基层政府在群体性事件应对方面存在乱扣帽子和丧失原则等误区,进而提出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应该以预防为主,结合以人为本、信息公开、利益协调、依法处置等原则,从而提高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医患纠纷、危机管理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医疗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概述、类别、特征、备用处置预案等方面的文献较多,对医疗群体性事件的本质及规律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但总体来讲,目前该类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基层政府处置医疗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从这几年基层政府对医疗群体性事件应对来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各种医疗群体性事件,以此来提升对医疗群体性事件的认知,进一步为基层政府在面对医疗群体性事件时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的政府行政能力是关系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核心环节。导致民族群体性事件治理不当的主要原因是对其特殊性认识不到位以及公共权力的行使不当等。政府建构应对民族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政府的治理理念,以促使民族地区的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确保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梅中玲 《魅力中国》2009,(19):45-46
派出所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必须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派出所应根据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相关规定及公安机关的职能,树立"防范是基础、处置是关键、善后是保障"的观念,科学应对群体性事件,并建立相应的群体性事件的防范机制、处置机制和善后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群体生事件频发,部分组织处置事件的地方政府,由于缺乏对诱发事件原因的深刻认识,常常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出现处置原则把握不准,方法与步骤使用不当,严重影响了事件的有效处置.为了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尽量减少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现从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入手,对群体性事件处置原则、方法与步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玉萍 《魅力中国》2013,(19):72-73
当前中国正处于迈向人均GDP10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因为发展中存在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因素,社会矛盾加剧。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信息的传播、人群的动员聚集提供了先决条件,近年来中国群体性事件较为多发,激化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矛盾,动摇了政府公共决策合法性基础,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以江苏启东事件为例,运用利益相关分析与群体行为组织动员机制。研究群体性事件的发酵产生过程,从而针对性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为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特征,即去个性化,逆反心理,盲目从众,宣泄情绪,认同感.据此,探讨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措施: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应急体系;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赵璐 《改革与开放》2013,(12):100-10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秩序。主动预防、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政府在内的各级公共管理机构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群体性事件中,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已有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应对,从而对相关学科和领域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这种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于理解和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一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发生已经威胁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县级政府是直面该类事件的政府机构.本文从县级政府在应对公共应急管理过程中的责任缺失分析入手,对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完善县级政府应急管理责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发生已经威胁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县级政府是直面该类事件的政府机构.本文从县级政府在应对公共应急管理过程中的责任缺失分析人手,队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完善县级政府应急管理责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理顺中国社会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的产生逻辑.认为首先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不平等造成不满和怨愤情绪,其次突发性事件中强势群体首先制造对立行为,使得弱势群体先前因不平等产生的情绪找到了宣泄的着力点,并在"情绪感染"和"行为模仿"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随后,本文引入经济学中的分离均衡理论,指出避免这种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归根到底是对上述两次不平等输入的矫正.最后,本文指出,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从产生逻辑和预防之道上根本区别于"现实性"群体性事件,我国政府应该对这两种群体性事件做出区分,对症下药,以更好地应对群体性事件,化解社会戾气,提高治理能力,稳定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折射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复杂性.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既是形成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之必要,更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需要.本文立足于群体动力理论分析群体性事件,拓宽了目前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视角,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危机的反映,是时现有制度与控制机制的自我重构与自我治疗的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针对群体性事件具体的性质、成因以及利益结构冲突等状态,在社会秩序重构的前提下,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科学合理的应对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突发的社会公共事件及群体性事件偶有发生,在治理中的政府公信力是解决突发的社会公共事件及群体性事件的基础,因此,通过提高政府公信力快速、最优的解决社会公共事件及群体性事件是政府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以及怎样在突发事件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刘师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11(3):28-30,40
县域政府治理在追求自身利益和人民利益之间、执行中央决策与现实基础之间、完成经济目标和维稳目标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一旦治理出现失误,就很容易成为各种冲突与矛盾的爆发处、"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目前,县级地方政府一方面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治理困境,导致我国县域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另一方面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又导致县域政府治理的进一步弱化。正是由于县域政府治理和群体性事件的紧密关系,使我们试图从解决县域政府治理困境这一角度入手,来寻找解决县域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智超 《魅力中国》2014,(1):382-382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此间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各种因新旧体制交替引发的问题和矛盾大幅度增加,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呈现阶段性多发的态势。本文试从民族地区群体事件的含义、特点、现状和危害等方面分析,希望各级政府能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疏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做好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增多的趋势。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因为环境资源利用的不公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浙江东阳一则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政府和民众三方在利用公共资源中的利益格局,及其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作为改革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集中反映的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直接折射出我国地方政府在基层管理中的缺陷,如何有效消除地方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实现信息公开的障碍,发挥行政信息公开对消除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作用 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上访是由多人参加的通过上访方式诉求自己利益的行为。一般来说,群体性上访事件本身是合法的,法律赋予了人民上访的权利。群体性上访体现出来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时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依法处置的原则、民主协商的原则。在应对问题上,应着手建立干部作风长期整顿机制、风险防范长期机制、领导带头接访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从全国环境信访数据变化分析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趋势,再根据广西近几年环境信访数据变化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状况,以社会冲突为视角分析广西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从政府、企业和民众三个主体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