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永成 《西部旅游》2023,(19):88-90
<正>县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重要的空间单元,具有衔接城市旅游以及带动乡村旅游的关键作用。构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环线,是有效整合县域各类旅游资源、营造安全舒适旅游出行环境的重要支撑。文章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域旅游环线构建为例,运用GIS对旅游资源进行核密度分析与可视化操作,科学判断盱眙县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通过对相关规划的衔接与部门乡镇板块的旅游线路对接,构建以省道、县道、乡道为主要道路的“主线+支线”可操作实施的大小环线布局方案,以期为县域旅游线路选线与划定提供一定的借鉴,形成交通旅游相融合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陶长江  郭凌  林瑶 《旅游学刊》2016,(10):97-107
关注旅游发展下客家妇女地位变迁状况,有益于深化旅游对东道主女性影响研究和客家文化变迁研究。以四川龙泉洛带古镇为例,采取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法,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旅游发展下洛带古镇客家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迁状态、变迁特点和变迁原因。研究表明,旅游发展影响洛带客家妇女地位变迁;旅游对洛带客家妇女家庭地位变迁影响强度大于社会地位变迁,且更易于被感知;旅游参与方式对洛带客家妇女地位变迁程度无明显影响;旅游影响洛带客家妇女地位变迁的原因集中表现在生计、自由空间和家庭分工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县域旅游作为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旅游发展潜力。为了对县域旅游发展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汇总了国内关于县域旅游发展综述的理论研究,对目前我国在"县域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县域旅游发展侧重点为角度,从县域旅游经济、产业结构、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发展模式、文化六个方面对县域旅游发展研究进行阐述[1]。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与中国旅游产业的成长阶段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我国旅游产业的成长历史表明,旅游管理体制变迁是产业演进的重要动因;而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的制度创新都是基于特定的环境和诱因的。未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注重管理体制、市场组织和管理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23日,由我社参与主办的“蒙牛·中国县域旅游品牌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举行。论坛以“品牌,让县域旅游更红火”为目标,以“县域旅游品牌化、旅游品牌产业化”为主题,进行了四场主题演讲和两场高峰对话。我社常务副社长、常务副总编张稳柱教授出席大会并做主题演讲。组委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景区、县域和人物”相关榜单。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23日,“蒙牛·中国县域旅游品牌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举行。论坛以“品牌,让县域旅游更红火”为目标,以“县域旅游品牌化、旅游品牌产业化”为主题,进行了四场主题演讲和两场高峰对话。组委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包括景区、县(区)、人物等  相似文献   

7.
分析桂林市各县域的生态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明确其当前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市场、农民、发展定位、从业人员以及现代化发展等六个层面为桂林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建议,以供给侧改革推进桂林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升级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国旅游业竞争重心的转变以及县域旅游地位的提升,县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已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暨市为例,阐述了旅游吸引物体系、旅游产品体系、旅游营销体系、旅游环境体系、旅游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内容,以期为带动县域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23日,"蒙牛·中国县域旅游品牌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举行。论坛以"品牌,让县域旅游更红火"为目标,以"县域旅游品牌化、旅游品牌产业化"为主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大群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升级,全国人们耳熟能详的桂林、张家界、九寨沟等著名旅游品牌的推广能力已近颠峰,而国内众多的县域旅游品牌其实已经逐渐走到了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黄金需求点上。越来越多的县级人民政府把大力发展旅游品牌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亮点和突破口,旅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构成、影响因素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行动资源与保障机制两个视角构建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逻辑框架,并对要素结构变动、制度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效率、结构和环境3个维度构建并测算了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指标,运用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要素结构变动、制度环境分别是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行动资源、保障机制;(2)代表要素结构变动的资本劳动投入比对中、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正向作用显著,对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而景区禀赋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3)制度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中、东部地区作用显著,对西部地区的作用尚不显著;(4)制度环境能够调节要素结构变动的作用方向及程度,二者交互形成集成动力对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均产生正向作用。针对上述结论,文章从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要素结构升级、制度创新等视角提出了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面向市场化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以市场化指数表征制度变迁,利用各省份的市场化指数与旅游经济面板数据,从时空角度剖析中国制度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ADF单位根、E-G两步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模型检验显示,从1997年到2009年,中国市场化进程与旅游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制度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显示,市场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明显,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14.47%和旅游经济增长的4.45%是由市场化改革贡献的,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贡献效应还在加强;制度变迁对不同区域的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效应,但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区域,旅游经济越发达,区域的市场化变迁程度越强,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度越大。中国的市场化体制改革还远没有完成,改革依然是中国尤其是中西部省份旅游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其创新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李永文  李瑞 《旅游学刊》2002,17(3):26-30
本文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方面认真分析了中国旅游规划发展中的各种制度性矛盾,预测了中国旅游制度环境的发展趋势。在以上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旅游规划制度环境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1949~2013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发布的379个旅游政策文件的多维度统计分析入手,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政策的演化历程。研究发现:(1)我国旅游政策演化是资源配置的行政化转向行政权力制约下的资源配置市场化过程。(2)旅游政策目标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可大致分为服务外事、经济型事业、经济新增长点、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四个阶段。(3)旅游政策工具以微观管制为主,对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宏观调控能力不足。(4)旅游政策的制定部门范畴不断扩大,政策力度呈波动趋稳态势。研究认为,旅游经济的有效运行高度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制度安排。在《旅游法》颁布、旅游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企业竞合关系协同引领的产品业态与商业模式创新是未来产业效率提升的基本方向,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旅游管理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张骁鸣 《旅游学刊》2011,26(3):62-69
近年来,中国西南边陲的藏族村落雨崩村逐渐成为研究中国民族地区社区旅游发展的一个热点。既有研究已经详细介绍了雨崩村的两种由社区主导的旅游利益分配制度——住宿收入分配制度和马队轮换制度。研究者的分析与讨论也基于这两种制度的形成、变迁、影响来展开。然而。在不同研究者那里,无论是在制度变迁的时间认定方面,还是在变迁的具体内容方面,有关基本事实的表述却出现了明显分歧。文章根据实地调查得到的一手访谈记录和辅助性的二手材料,主要以“制度变迁的时间”为例证,探讨了这些分歧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研究者对待当地的基本事实应该有曼加严谨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Government is often prominent in tourism policy making and policy initiatives for destin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whether and how government coordinates the tourism policies and activities among different actor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administrative levels, and how such government influence may evolve temporally. This issue is explored from a new institutionalism perspective that considers the co-evolution of structures and practices that shape tourism policies and activities. Use is also made of a strategic-relational approach to social theory to understand structure and agency relationships. These perspectives are applied to understand continuities and changes in government involvement in tourism marketing policies for Athens, Greece from 2000 to 2008, a period when the city staged the 2004 Olympic Games.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制度变迁的浙江省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林  葛敬炳  苏静 《旅游学刊》2008,23(5):33-37
制度变迁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创新的过程.浙江省通过制度创新,引导、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投资住宿、餐饮等中小型旅游企业、大中型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开发自然或文化旅游资源是浙江省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在浙江省,住宿餐饮业、景区景点、旅行社等旅游环节民营资本均占有重要地位.民营资本的进入促进了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对中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投融资等制度创新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辰 《旅游学刊》2008,23(1):67-70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出现了区域合作的热潮,有效的制度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区域旅游合作实际上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在合作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各旅游企业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打破原有效率低下制度的锁定,推动合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Transformation theory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long-run process of structural shifts that occur in an industry and economy as a result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While transformation theory is being advanced and tools have emerged to measure institutions, these innovations are yet to be applied to consider institutional change across the development spectrum. This is critical for developing institutional theory to underpin the tourism transformation process. Consequently, this paper aims to: 1) assess the institution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ree region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ransformation, and 2) compare tourism to other industries within the reg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the tourism industry matures it becomes smarter, more adaptable, and takes its own trajectory by departing from the institutional norms of non-tourism organizations in the region. The tourism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are that learning, research capabilities, adaptability and collaborative marketing plans should be fostere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