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购房所付的保险费其实是可以打八五折的,不要在售楼处买保单,外面的保险公司都可以为你打折。■现在高价房根本不用首付三成,但是你不要去找大银行,找些小银行,你完全可以办成8成贷款。■开盘绝对没有好房子,好的房子全部被保留,然后每个月推出几套,但单价升得很快,要么就是你有关系,我们才给你好的房子。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一名学者,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书。跟许多同行一样,我们的生活即是读书,读书即是生活,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书。从大处讲,读书帮我们确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掌握了服务社会的知识和能力;从小处讲,读书培育了我们丰富的情怀,使我们内心充实,从不会感到寂寞空虚,哪怕是退休在家,哪怕是年届耄耋。我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50多年,在阅读书报杂志中经常不经意地获得许多知识和启示,这里选几则跟读书做学问有关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只有深刻理解传统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幼时,有一种书,老鹰抓小鸡之勇猛轻易抓住了我,不过.我驰骋其间快乐近狂.书中的故事,原野上的荒草一样葳蕤茂密,人家叫它小说,书又大又厚,眼睛可以像越野车那样排除障碍,不认识的字,查不查都无妨.一口气读完,就去给伙伴们讲.书来得特别困难,我苦思冥想,沙漠中不会只有一棵青草吧!绞尽脑汁,书又来了,一本接着一本,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4.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知识的宝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显示其文明的标志。读书,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昭示,职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证明。因此,伟人们,导师们无一不“处处逢人劝读书”,无一不反复倡导,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晚我总习惯于坐在床上,背靠靠垫,捧书而读;继而钻入被子,侧身再读,最后竟不知不觉以读书的姿态进入梦乡。当然,第二天爸爸总是少不了唠叨一句——你昨夜又没关灯。后来,老爸便不知是赞美,还是讥讽地冒出了一句话:“女儿最美的时候是拥书而眠。” 不过,我却很喜欢这句话。要拥书,得先买书。休闲时,我总是喜欢在书店超市或书摊流连,凡看中的书籍杂志必买。每月虽花去几十元钱,但我觉得这是一种超值消费。 相似文献
6.
以短期功利而论,读书似乎最是无益,“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就长远成长而言,读书确能润物无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于无声处听惊雷”。胸有书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增力量,智慧助闯关,机遇从来只青睐有准备之人,这世间永远不会辜负我们自己的就是我们用心去读的书。 相似文献
7.
以短期功利而论,读书似乎最是无益,"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就长远成长而言,读书确能润物无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于无声处听惊雷"。胸有书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增力量,智慧助闯关。机遇从来只青睐有准备之人,这世间永远不会辜负我们自己的就是我们用心去读的书。本栏特邀主持人 高志明gaozhiming2002@yahoo.com.cn 相似文献
8.
节前,机关工会团购了一批图书,鼓励大家尤其是年轻人读书,这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导向。春节期间,翻阅着自己订购的书籍,回忆着走过的生活历程,发现自己尤其是中年以后没什么爱好特长,不喝酒不抽烟,不擅长文体,不善于交际,很少参加各种 相似文献
9.
我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双休日喜欢逛书店,出差在外喜去阅览室,特别钟情阅览室那种氛围和格调.偌大的阅览室里静悄悄的,柔和的日光灯下,整洁的桌椅前,稀稀落落几个埋头看书人,间或有翻动书页的声音,如小夜曲一样悦耳动听.坐下来,轻轻打开喜欢的书,情真真,意切切,一门心思沉浸于字里行间,即便脚下闹地震,也将以绝对的静功置之度外,反正坐了下来,就再也不管书面外的事,对书的痴迷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这样一副律己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作者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封建官场上,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唯读书自乐,确属难能可贵。"除却读书都让人",只此一句,直入我心扉,人生世上,至乐之事莫如读书。 读书应该是一件很纯洁、很高雅的事,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它却被灌注了太多的功利色彩。"万般皆下品, 相似文献
11.
常会遇到一些职业经理人或企业高管抱怨老板对自己"不信任",其中不信任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本该属于职业经理人或分管副总职责范围内的事,老板常喜欢越级干预,说好听一些,是对手下"扶上马,送一程";说直白一点,就是"你做事,我还是不放心". 相似文献
14.
古语云:"开卷有益",此话作为古训代代相传,当然很有道理.但是,古人又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孟老夫子当年对此还有过一番解释,说是我们对孔老先生整理过的经典尚且不可尽信,又何况其他呢?可惜自孔孟之后,中国的读书人多半早忘了孟子的这一教诲,不仅死读书,而且每每将前人的言论语录集为经典,以从中体味其微言大义,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武器.这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做法害人害己,误国不浅,也早已为聪明的读书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15.
我出生在西北乡下,常年生活在西安,一般不爱出门,能不见人尽量不见人。但是对于搞创作的人来说,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必须要去一下,比如上海。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古往今来,成功人士,莫不是由读书起家,因读书成长的,在这里,便生出诸多读书的经验和趣话,以"三"统之者,比比皆是。今天我们重新品味"三"字读书法,不能不有受益匪浅之感。 三国时著名学者董遇提出"三余"读书法。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这 相似文献
17.
读书占据了属于我私有的全部时间,包括在国内出差的火车上和出国访问的飞机上。如果哪一天没读成书,睡不踏实,就像丢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有时我给自己定下课程,什么时候要把什么书读完,可惜计划有时落空,但事后一定要补上。说起读书,令人汗颜。书到用时方恨少,确然。此话原指个人所藏之书永无足够之时,而我则是时时觉得所读之书太少,年纪越大这种感觉就越强烈。在这种自觉愧赧的情况下要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快乐是人生中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快乐,是人生中一种最高的享受。关于快乐读书的界定传统的读书观其实还是有快乐的,只是这快乐不在读书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读书观中有三句很有名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科举考试使读书很苦,苦不堪言。但是一般人读出来之后,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行为细节往往最能反映他的个性.因此,有些单位在招聘时还设计些细节方面的试题,以此来观察应聘者;有些单位甚至通过"吃相"、"笔迹"等细节来决定用人与否. 相似文献
20.
我没进过正规大学的校门。我的“大学”是利用业余时间,在读书、自学中进行的。这种“读书生涯”,几十年如一日,真的是几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