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邮政汇兑业务是方便人民群众经济交流的一种业务,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经济交流的一种通信手段。然而近两年来,邮政汇兑兑付难,大量的“绿条子”已使中国邮政的信誉和银行的声誉受到损害。造成“绿条子”积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汇兑资金结算、调剂时间过长。邮政汇款,本是公民委托邮政部门办理的一种个人资金流通业务,当汇款人把现金交给邮局汇出后,邮局将钱存入当地开户行,而收款人在承兑邮局拿到的汇款,实际上是由承兑邮局开户行垫付的。按正常情况,汇兑资金周转一圈应是7.9天,与汇款单费时大体相合。可是,实际上目前汇票积压比比皆是。其原因,一是汇款对汇款者和收款人是没有利息的,多占一天就是一天;二是由于近年来省际间互  相似文献   

2.
动态     
《黑龙江金融》2011,(7):80-80
能力银行 一个虚拟的银行,主要业务包括能力存储、能力支付、能力汇兑及能力升值等四大内容。中大社工在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成立了“能力银行”,义工们可以将自己的时数登记下来,再折算成“能力货币”存进社区“能力银行”,需要时能够兑换服务或钱。多名参与者表示,做义工不是以兑换为目的,只享受其中的快乐。思,快乐和拥有多少钱无关。  相似文献   

3.
童一翱 《中国金融》1992,(12):37-38
问题的起因我在参与对各专业银行外汇业务的检查时,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在人民币利润中包含的“汇兑损益”(或“外汇买卖损益”)中,大部分实际是外汇。按照国家的外汇管理规定,外汇的利润是要通过结汇上缴给国家的。因此,搞清楚“汇兑损益”中的外汇收入,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专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有一笔美元的自有资金,表示在“外汇营运资金”科目的贷方,外汇业务经营中的会计平衡关系为:  相似文献   

4.
一、 系统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工商银行 (以下简称我行 )于 1994年推出了批量电子汇兑系统,实现了异地资金 24小时内到帐的功能。 1997年我行又推出了实时电子汇兑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异地业务的实时数据传输,达到了异地资金 2小时内到帐的目标。两个系统的推出 ,显示了我行异地汇兑业务的电子化水平,为我行电子汇兑网络建设打下了基础。 一直以来 ,我行采用的都是资金统一核算,即“动帐不动钱”的清算办法 ,这种办法暴露出很多问题,存在分行严重超占汇差现象,潜伏着金融风险。因此 ,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  相似文献   

5.
规制汇兑型“地下钱庄”的法律规定与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兑型“地下钱庄”是跨境洗钱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考察了我国目前打击汇兑型“地下钱庄”的主要法律规定,分析了其局限性。通过借鉴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本文提出可以从控制本外币出入境入手,打击汇兑型“地下钱庄”。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汇兑业务是14世纪在地中海沿岸一些转运贸易较发达的城市中发展起来的。然而,在中国唐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一种汇兑形式——飞钱。  相似文献   

7.
<正>一、对转资金,套取利差一是“新账户”变成“过渡户”。由于邮政汇兑业务与储蓄业务是混合经营,汇兑资金账户透支的利率是 2.775%,而邮政储蓄转存款老存款户的利率是 4.131%,两者存在着利率倒挂,邮政部门当然地利用邮政汇兑资金往来账户透支,将汇兑资金转入邮储转存款“新账户”来确保邮储转存款“老账户”余额不下降,以此对转资金达到套取利差目的。二是“转存款”变成“调剂款”。据调查,邮储部门从新账户上存和调入资金频繁。邮储部门一要缴存备付金到省邮政储汇局资金清算中心,同时也可从省邮政储汇局资金清算中心  相似文献   

8.
行业扫描     
《证券导刊》2014,(28):52-55
媒体9日报道称中国银行“优汇通”业务涉嫌避开国家外汇管制,实现超额汇兑,协助客户“洗钱”和向海外转移资产。相关报道认为,“优汇通”是一项见不得光的银行业务,整个过程没有通过外管局的兑换系统,偷偷打通资金外流通道,实现超额汇兑,已经涉嫌“洗钱”和“地下钱庄”。由于汇兑通道畅通,越来越多的客户实际是在借移民名义偷偷向海外转移资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商人以票代银。运用金融工具历史悠久。早在公元9世纪的唐代.商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用“飞钱”作异地款项汇兑。在明清金融革命中,货币工具与信用工具进一步结合,出现了近似于现代本票,支票、汇票以及转账支票、商业汇票、银行汇票、融通票据甚至旅行支票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区农行分辖实时汇兑经过紧张的试运行,于1997年1月8日正式开通,这是我区农业银行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农行联行业务电子化已处于国内商业银行的领先水平。农行广西区分行分辖实时汇兑可在数分钟之内把客户的款项从实时汇兑网的一个经办行汇到实时汇兑网的另一个经办行,比原有的电子汇兑“二十四小时到位”更快捷更优越,实现即时到帐即时抵用。据悉,农行广西区分行分辖开通实时汇兑,是全国金融业中唯一具有“即时”汇款到位的汇兑系统,对加快农行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领先水平。作为在金融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的优…  相似文献   

11.
一、汇兑损益会计处理的两种观点 汇兑损益是外币兑换损益的简称。常见的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一笔业务观点和两笔业务观点。 1.一笔业务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汇兑损益虽发生在债权或债务结算之时,但起因于产生债权或债务的实物交易业务,因而这些“损益”亦应“溯源”地归属于这些业务,而对原来的销售收入或购货支出的计价作相应的调整。例如,大隆公司12月15日向美商购进生产用元器  相似文献   

12.
吕德勇 《上海会计》2002,(11):75-75
长期以来,无论是行业会计制度还是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我国对于利息费用都是通过“财务费用”科目核算的(本文只讨论非资本化的利息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该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这与国际通行做法有些不同。1.核算范围不同:我国现行的做法是把利息收入、利息费用、汇兑损失、汇兑收益及相关的手续费合并在财务费用中核算,尽管它们的性质不尽相同;国际通行做法是将利息收入、利息费用分别核算,也没有类似我…  相似文献   

13.
工商银行电子汇兑系统的情况电子汇兑系统建设工程指挥部根据“科技兴行,服务社会”的精神,工商银行电子汇兑系统自1994年9月1日正式投产以来,一直运行稳定,网络传输通畅,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这里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系统的基本情况工商银行电子汇兑系...  相似文献   

14.
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汇兑损益”科目说明的浅见广东深信会计师事务所郭世江《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关于“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对第557号科目“汇兑损益”的帐务处理,说明似不够完整。该科目说明之二规定:“月份、季度或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有关外币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银行“现代支付系统”的推广,农村信用社电子汇兑系统的业务空间被压缩。在此背景下,农村信用社电子汇兑系统的出路何在?针对此问题,笔者对农村信用社电子汇兑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指出了农村信用社电子汇兑系统当前应进行升级及改造。  相似文献   

16.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又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由此,说明双点通宣统大样钱数量较多,版式也并不单一,现将三枚宣统大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最近,借到山西开会之机,参观了平遥古城。除了对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留下深刻印象外,还侧重参观了以“日升昌”为首的多家票号,更是令人难忘。 “票号”是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亦称“票庄”或“汇兑庄“。票号初期主要经营汇兑业务,以后存款放款业务逐渐发达。到20世纪20年代末,票号相继停业或改组为钱庄。  相似文献   

18.
袁园 《金融与经济》2006,(12):80-81
如何计算确定汇兑损益被认为是检验分币记账法正确与否的试金石,财政部在“具体会计准则”(有关外币折算附录中已经提出采用分币记账法的企业,应将编表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的‘货币兑换’账户的余额按期末汇率折算为编表货币金额,折算的金额与编表货币的“货币兑换”账户账面余额的差额,即为“汇兑差额”。  相似文献   

19.
回眸2004年,各商业银行的营业厅,看到最多的不是基金代销的广告,就是个人理财产品的形象宣传。各银行的理财产品走马观花,信手拈来,如建行的“乐当家”、工行的“理财金账户”、农行的“金钥匙”、交通银行的“圆梦宝”、招商银行的“金葵花”、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民生银行的“钱生钱”、广东发展银行的“真情理财”……一时间,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相似文献   

20.
1993年以前,邮政汇兑资金的清算由国有商业银行承担,采取存款、透支均不计息的清算方法。1993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邮政汇兑业务大量增加,原有的邮政汇兑资金清算办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出现了邮政汇款兑付难、“绿条子”泛滥的局面,严重损害了银行和邮政部门的信誉。为解决邮政汇兑资金兑付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