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量危机与质量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后,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媒体,特别是美国的媒体,对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排山倒海"的炒作,一时间,"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成了有毒食品、有害商品的代名词,使中国的出口产品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质量危机.  相似文献   

2.
最近,世界不少国家的媒体,特别是美国的媒体,对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排山倒海”的炒作,一时间,“MADEINCHINA”(中国制造)成了有毒食品、有害商品的代名词。使中国的出口产品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质量危机。  相似文献   

3.
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曾经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并逐渐演化成一场所谓的"中国制造"危机。究其原因,既有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偏见和歧视,又有某些国外媒体别有用心的炒作,还有国内个别企业确实授人以柄。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才有可能避免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4.
《楼市》2007,(16)
隔着太平洋发生在美国的一场房地产次级贷款危机,成为每天中国媒体关注的重点,我们不打算预言这一轮危机是否会导致美国经济衰退,也不打算讨论中国房地产与美国房地产的异同。简单地判断经济问题,给经济开一个立马见效的药方,是那些"专业经济学家"的事情。本文只计划完成一个小小的分析,就是这一轮次级贷款风波中的角色分工。  相似文献   

5.
"富士康诉记者案"是一个典型的企业诉媒体侵犯名誉权案件,虽然双方以和解告终,但反映出了媒体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的公关意识及公关策略的严重缺失。本文试图通过对"富士康诉记者案"的解读,分析中国媒体在危机公关时所存在的问题及所应采取的策略,以期对媒体今后的危机公关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和企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同样面对着各方面的冲击和严峻挑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经济发展的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去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张德江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质量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指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把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提到是"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部署,保增长、扩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任务"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四川标准化与计量》93.5发表题为《“复关”与质量》的评论员文章,指出;“复关”在即,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关键武器就是“质量”。 文章说,“复关”为中国工业、中国产品、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市场经济秩序不完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是普通消费者,可能对此也深有体会,那就是买任何产品或者服务都似乎是一场有关"质量的赌博"。其实企业也不想这样,但总是难以让买方对质量信服。很多时候,不是我国企业不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也不是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而是即使提供了,也很难说服买家从而获得高回报。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只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中国曾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击假冒伪劣运动,名曰"中国质量万里行"。当年,媒体披露打击的主要是散兵游勇式的小作坊,但现在被曝光的往往都是"正规军",且不乏所谓的大企业、"品牌企业",而且,手段越来越隐蔽,性质越来越恶劣,其深层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的Marcj·Schniederjans等人对中国制造产品和外国制造产品进行了对比调查与分析,根据对500位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产品平均质量得分2.77(满分为10分),非中国产品平均质量得分7.22。这一结果显示了中国产品在美国消费者心目中的质量形象很差,这对于希望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尽管2004年中国国际贸易额可能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但我们必须冷静思考:中国产品仅仅依靠低廉价格抢占国际市场的做法是否可以长期持续?外国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制裁日益频繁,当地制造业的激烈抵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协议的签订,中国已迈步世界贸易组织的门槛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国内众多企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那么,我们的企业应当如何来迎接这场挑战和机遇呢? 朱总理说得好:“产品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要发展经济,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产品质量是关键。”中国加入世贸组  相似文献   

12.
"金砖四国"是指新兴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这四个国家21世纪初的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是,正当"金砖四国"的经济迈入发展的快车道时,一场源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到来了.那么,这场经济危机对于新兴的国家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金砖四国"又应该如何面对这场危机?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质量法实施一年了。"质量第一"应成为一项国策。目前中国的质量状况仍然让人感到忧心。当世界强国今天都把质量做为"经济和军事竞争的聚合点"时,我们感到的则是危机。危机感必须转化为动力、凝聚力,伴随着责任感、奋争感!此刻,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一下那句国歌吧——"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相似文献   

14.
质量文摘     
《人民日报》- 忽视质量将导致行业危机 10余次的中国 之行,让加拿大杰格 工程咨询公司的爱 默里总裁既惊叹于中国史无前例的公路建设 速度,也对存在的质量隐忧痛心疾首。在高 速公路建设方面,中国仅仅用了10多年的 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多年 才能走过的历程。然而与建设速度相比,更 重要的是公路质量,他在中国看到了好多早 期损坏的路面以后,痛心地说:"如果再不 彻底解决质量问题,公路的早期损坏和修复 问题会很快成为中国公路行业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日前从媒体看到国家部分科学研究院所与大型企业集团在倡议书中提出:“计量保证质量”。 产品质量不仅是一个或一种产品质量水平的体现,我们还应把它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对待。因为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生产出质优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即将加入 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要求我们必须抓好产品质量,以“质量兴国”。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经济发展的一个具有根本性的基础问题。改革开放20年的成功实践证明,企业的健康发展,经济的持续繁荣,得益于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基于ERM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经济已渡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并逐步复苏,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将掀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形成新能源、绿色经济等一系列竞争浪潮.后危机时代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应克服障碍.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自从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一跤摔掉了总统帽子后,以后世界上众多涉嫌危机或丑闻的事件,都被舆论界笼统称之为"门"。依此惯例,什么"伊朗门"、"食品安全门"、"洋品牌门",直至前段时期针对中国制造业的一场无  相似文献   

18.
正5月9日~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对于这一重要论述,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指出,这是总书记对党的十八大关于"将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深入阐释和具体拓展,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这既是对质量工作莫大的鼓励鞭策,也是质检系统的重大机遇和努力方向,更是新时期质量工作明确具体的行动纲领。5月19日上午,福建省质监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  相似文献   

19.
质量看点     
朱兰的质量管理论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而所谓‘合用性(Fitness for use)’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事实证明,TQM带给企业一个强烈的呼声,一个新的工作动力,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为此,我们对TQM必须全力以赴,再接再励。因为TQM给我们的企业经营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朱兰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2-2013"于1月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为主题,就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开讨论。国经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有关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一场危机"、"一方动荡"、"一轮调整"和"一次转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各国要为摆脱危机、重拾增长做长期奋斗。西亚北非、中东地区政局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