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佛山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和品牌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科技化、设施化发展步伐,有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二农场有限公司、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二分公司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科技农业,提升推广应用能力;以生态为优势,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可将续发展能力;以优质为基础,发展质量农业,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全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为形成农业领域航母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贯彻落实意见要求,需要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向园区集聚、民向城镇集聚、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聚"三个聚集",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要按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放大特点、凸显特色的思路,优化人居环境,拓展住居空间,留足农业发展空间,突出丹徒"宜居、宜行、宜乐"定位,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做足农业产业特色,让高效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加工型农业、服务型和旅游型农业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苏州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确立城乡一体发展导向,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城乡一体推进机制,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积极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保持了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和底蕴,取得了发展水准高、科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农业财务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提出了农业财务工作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要加快从机关财务向服务农业农村的大财务转变;加快从争取部门小项目向谋划农业大投入转变;加快从偏重争取和分配资金向实行项目全过程大管理转变。这是我部根据农业农村经济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提出的工作思路,对新时期全国农业财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7.
<正>嘉定区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全面实施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依靠改革创新,不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嘉定特色高效农业现代化,力争使嘉定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市前列,为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村经济》2011,(9):15-1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江苏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现就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江苏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现就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苏州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确立城乡一体发展导向,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城乡一体推进机制,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积极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保持了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和底蕴,取得了“发展水准高、科技含量高、服务水平高、综合效益高”的明显成效。下一步,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苏州将突出“五个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思维方式、生产发展方式、农产品营销方式和农业服务指导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势所趋。近年来,盐城市农业信息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创建1个国家级试点县,3个省级试点县,建成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社"215家,建设数量和质量居全省前列;开展大田作物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建成20个粮食作物农情监测点,平台技术水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实现“三化”同步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任务。总结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得到的启示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必须正确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同步发展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工业化、城镇化的支持带动作用,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14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江苏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现就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推进农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南京市以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构建"五大体系"、推进"五个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功能多元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5年1月被农业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现代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市带动农村作用不强。"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坚持"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坚持不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关键举措。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黑龙江作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深怀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勇于担当这一历史重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关键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把一切转变观念、意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农一师作为兵团的农业大师,经过5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兵团前列。"十二五"期间,兵团党委提出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建设,为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本文拟就农一师农业结构大调整、农业发展方式大转变做一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新思路、新论断、新观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强调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广陵区作为扬州市主城区,在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加快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把现代产业的  相似文献   

19.
<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不断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要闻     
<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在指导思想方面,《意见》明确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重点任务上,《意见》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系统部署了七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