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源自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之规定,即"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该制度实施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是也出现许多困惑,以至于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含义、诉讼地位、权利和义务等存在诸多争议,究其原因在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本文试图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的第三人制度理念,来重新界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含义、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
白天保 《发展》2012,(7):49-49
《民事诉讼法》第五章中的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其中第五十六条规定:“第三人即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在司法实践中,曾出现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本文以案例剖析如何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张倩 《魅力中国》2011,(17):138-138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问题,是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设计与操作的核心和关键。随着诉讼实践的深入,第三人问题变得日益复杂,我国现有的性质诉讼第三人制度在立法上条文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司法实践中处理混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政诉讼第三人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谢凯 《魅力中国》2013,(26):290-290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已对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缺乏相应操作细则。本文针对民事诉讼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的具体适用问题展开研究.试图在参考有关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该制度的具体适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洁云 《中国经贸》2014,(3):108-109
本文论述了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性质及其法理基础,综合分析各学说后指出“原始取得说”最具合理性。文章第三部分对我国目前直接请求权的规定进行了梳理和评析,指出不足之处,建议明确赋予受害第三人以直接请求权。  相似文献   

6.
仲裁与诉讼是解决民商事纠纷最为有效的两种方式。在诉讼活动中经常涉及到第三人,而仲裁活动以往一般不涉及第三人。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商业交流的日益加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复杂的经济纠纷,致使众多争议突破了传统的当事人双方的范畴,而出现多方当事人纠纷,即涉及到争议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因此,在我国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第三人范围界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第三人保险赔偿金请求权的基础,决定着责任保险人保障的范围。本文通过对第三人范围在不同国家的横向比较研究,与我国目前立法状况及实务操作相比较探析,发现我国第三人范围的规定过于狭窄。结合我国的现实社会情况,提出我国第三人范围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依法所应负责任为标的,目的是为了分担被保险人在责任保险事故发生后对第三人的赔偿责任。由于责任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仅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第三人虽为最终受偿对象,其求偿权仍会因其非当事人之地位而受到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牵制。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应该增加第三人向保险人的保险金直接请求权,以确保保险事故发生后第三人的利益得以及时有效地维护。  相似文献   

9.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一种具有物权性质的请求权,在房租租赁关系已经登记备案或者第三人知道租赁关系之时,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可以对抗第三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其实是对他所有权行使的一种限制。基于优先购买权制度的立法目的,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应当优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10.
计红 《特区经济》2012,(1):245-247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是为救济处于公司僵局的股东、弥补公司自治的不足。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规定,由于制度简陋,影响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我国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司法解散的替代措施、规定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审理和判决原则、建立防止股东滥用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在法律适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厘清和深入探讨。作者认为,在归责原则上,应将过错推定原则引入到婚姻家庭领域中的损害赔偿制度中;在性质认定上,应将婚姻法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定性为侵权责任;在请求权行使方面,认为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不仅配偶有之,家庭成员也应该享有,而且应将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作为一个独立的请求权,而不把离婚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南方经济》2004,(7):24-26
在公司经营遵循资本多数决的情况下,国外公司法普遍赋予中小股东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与社会公正。我国法律对于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存在立法缺失和规定不统一的弊端,为此,笔者建议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13.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该法的第二百四十五条是首次在立法上确立了占有请求权制度。占有物返还请求权作为占有保护请求权的一种请求权,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予以立法明确规定,但一直以来,学界对占有保护制度.尤其是对占有保护请求权的研究少有涉及,导致对该请求权仍然比较陌生或者对其相关具体问题仍然存有疑惑,因此对占有物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与私力救济、本权之诉的关系辨析等方面进行一番考察和研究,进而初步提出占有物返还请求权的诉讼设计,以期在占有物返还请求权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具体实务操作有建设性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业已启动的诉讼程序中依法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为诉讼第三人,确认诉讼第三人必然会受到本诉的制约,而立法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如何确认只有粗略规定,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这与行政审判客观上要求对相关各方利益做出公正裁断的矛盾十分突出。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确认,应结合行政实体法运作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外延和司法审查的有限性及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变化的可能性,综合判断,区分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鉴于汶川地震灾后住宅重建,因我国物权法对于建筑物的再建并无直接的规定,现行立法以处分共有土地方式进行再建,导致效率低、产权纠纷高而影响灾后重建。提出我国应建立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方式的再建制度,完善再建决议机制,增设让售请求权和买回请求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虚假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入手,并分别从道德和经济层面、法律制度和司法运行层面分析成因。从大陆法系国家对有效自认效力的确定,英美法系国家对虚假民事诉讼分类和认定分析,得到对我国相关制度完善的启示。最后,文章结合了对域外相关制度的考察,从建立社会诚信评价体系,提高虚假诉讼违法成本,完善民事侵权责任体系、损害赔偿制度和禁止撤诉制度,加强诉前预防、识别和诉中防范机制,完善民事证据制度、自认规则和民事调解制度,完善第三人权益保护诉讼制度,寻求专业机构、人员介入帮助,司法运行方面改进等方面提出对虚假民事诉讼治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益偿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基于街平理念而规定的一项特别请求权,但是其中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本文在分析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的必要性及性质的基础上,指出了<票据法>第18条关于利益偿还请求权规定的不合理处,并提出修改建议,以期更好地完善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在我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杨宏芹  吴海郎 《特区经济》2011,(10):245-248
公司诉讼代表人冲突问题是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弊端在诉讼法上的体现。在对国外立法理念和两大法系立法的比较研究下,笔者认为要想解决公司诉讼代表人冲突问题需要改革我国公司代表人制度,依据私法自治,赋予公司对代表人模式的选择权,而且立法需要同时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正以保持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同步,以避免法律体系内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公益诉讼制度是弥补我国传统三大诉讼在排解劳动争议和处理侵害集体劳动权利的行为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的必然要求。为维护劳动者公共利益之需要,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允许无直接利害关系的有关组织和个人可以作为公益诉讼的原告,建立和完善我国劳动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吴晖 《中国经贸》2010,(22):85-86
经济公益诉讼是与经济法在内在精神和品格上相得益彰的独立诉讼制度。这种独立的诉讼制度带有强烈的公益色彩,有效地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从而使经济法体现社会本位的宗旨更为明显,使经济法律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它也有利于经济法对民法功能缺陷进行弥补,限制经济上强势阶层的专横和保护弱势阶层的利益,并从诉讼制度层面上巩固经济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