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保障,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经营对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土地流转的形式、特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机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同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尤为重要.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已是必然趋势.土地流转问题成为现阶段研究和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点.文章首先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现状及流转的制约因素,探讨促进和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逐渐集中和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只有通过土地流转才能实现,同时也只有不断规范农用土地流转,才能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考察,寻找当前制约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化、规范化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而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土地制度的变革给我们带来了提高生产效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也造成土地细碎化,农业实现现代化规模化困难,所以明晰现有土地产权,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完善现有土地配套制度,让有限的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才能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制度是社会诸种关系最集中的体现。变革土地制度,则是人类社会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当前土地的流转,已成为影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它牵动和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土地流转的热潮在全国各地掀起,这对激活和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土地流转制度在众多地方的实践都很成功,同时涌现了许多土地制度创新模式.本文就江苏省东海县土地流转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对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十多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力的承载能力不断被释放,目前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的趋势有一些不适应也显露出来。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应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应县的土地流转率在朔州市也是首屈一指。应县土地流转的特点或多或少的反映着中国北方农村的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切面。应县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农业劳动力人口的年龄与土地流转的愿望成正比;土地肥沃程度的高低与农村土地流转率成反比;经济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带动土地流转价格和规模等等。应县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土地流转时间不长;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土地流转价格不高;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不完善等等。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作为新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对我国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具有重要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土地按人口均分使得土地资源小而分散,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土地流转和农地集体化经营成为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高效配置的新举措。本文以江苏镇江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实行效果和暴露的弊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鲁美芬 《中国经贸》2011,(24):146-147
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途径。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流动,才能提高使用效益,也只有合理流动,才能真正体现土地生产要素的性质。所以,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华宁县宁州街道办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流转因素及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正确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事关土地经营机制的创新,利益分配格局的组合,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直接影响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必然触及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魏章官 《开放潮》2002,(9):41-43
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其适度规模经营,是新时期实现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没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或者说没有土地使用权结构性的调整,就没有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对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制”有方,但“活田”不足。特别是近年来福建省在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土地流转不适应、缺规模、引导不得力等现象。今后怎样使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承包权的流转有新突破呢?“瓶颈”必须突破 土地使用权流转,就需要突破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瓶颈”,建立新的土地经营机制,也就是说要进行土地制  相似文献   

13.
易远芝 《特区经济》2013,(9):115-118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却受制于种种因素而未能大规模的推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地流转市场的欠缺,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构建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来分析我国当前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统一而又有差别的农地流转市场的建议,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农民的职业化,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魏葳 《产权导刊》2012,(12):13-15
中国的农业要成为现代化的大农业,必须打破已实行了30多年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标志的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制。而要打破这种土地承包制,首先必须改变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要改变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必须先从土地确权开始。说到底,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土地流转起来。如果土地不能流转,则中国的农业成为现代化的大农业,永远只是“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5.
王恒 《改革与开放》2016,(14):22-23
土地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保障,而且也是维系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土地进行流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有序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既有一般性的影响因素,诸如农民的流转意愿的大小、社保体系的完善程度、家庭特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成熟程度等,又包括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产生的一些特殊因素,如土地所有制度、不完全市场化、土地减轻货币化压力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各种影响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才能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有序展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岳凯旋 《魅力中国》2014,(8):278-278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新时期充当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角色。我国农业发展正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土地流转制度也是一种促进机制。然而,土地流转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农民权利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也缺乏一定得激励机制,导致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并不高,使得土地流转制度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本文试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改进措施的探索,希望能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7.
苏莉 《魅力中国》2011,(14):104-104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土地流转背号的思考,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并且提出了应对土地流转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业发展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对陕西省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效益的典型案例作了剖析,提出了政策建议.应提供土地流转价格指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市场;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健全风险化解机制;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切实提升生态效益水平;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土地中介组织;鼓励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提升农业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土地流转目前颇受关注 ,本文分析了土地流转产生的剩余、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土地流转的剩余的分配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文章认为 ,土地流转没有改变目前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生产要素的质量 ,从而也没有给农业生产带来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王玉 《魅力中国》2010,(31):7-8
当前,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之一。如何妥善地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对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以及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以期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