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畜力集材生产量合理确定的必要性过去的几十年里,亚布力林业局的集材方式主要以机械原条生产为主,畜力原本集材为辅.前些年,畜力原木生产量每年在7~8万m~3,约占总产量的1/4.随着森林可采资源的变化,森林采伐由集中连片作业向高、散、远延伸.采伐方式由适宜机械集材的皆伐、渐伐向低强度择伐、抚育伐过渡.新的作业条件和采伐方式给机械集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单株材积过小,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高山脚、跳石塘伐区,有些资源拿不下来.畜力集材比较机动灵活,可集径级较小的木材.高山角;跳石塘地段的木材也可以利用人力串坡或单根抽的方式拿下来,因此畜力集材的优势越来越突出.畜力原木生产量也越来越大.1990年至1991年冬运,畜力原木生产量为14万m~3.1992年冬运畜力原木生产量17万m~3.1993年冬运畜力原木生产量还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该文就内蒙古森工企业在现行资源状况下,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增加“后伐”、“一次采育伐”两种主伐作业方式,对主伐作业广泛推行“畜力集材”提出了看法,为今后主伐作业方式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天保”二期工程实施以来,森工企业木材产量逐年递减,如何使有限的可采林木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森工企业亟待面对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做好伐区设计,科学测量、精细选材,强化剩余物拣集利用,实施贮木场商品材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努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木材生产过量采伐,把“大木头”放在第一位,忽视了伐区剩余物的开发利用,有很多宝贵的伐区剩余物资源,白白浪费掉.本文试就伐区剩余物的管理和开发利用进行探讨.1.伐区剩余物资源浪费严重森林经过采伐作业后,把树干运走,剩余的枝桠材、梢头水(材长2m以下)、小径木(径级8cm以下)、树根等,都称为伐区剩余物.通过对亚布力林业局宝兴、双河、跃进、青云等18个林场、经营所剩余物的调查结果,每年约有75%左右小径木、梢头木收拣利用;枝桠仅有20%收拣运出,大部分遗弃伐区腐烂掉.树根基本上没有利用.经过现地对针阔叶混交林每公顷出材量平均45m~3的伐区调查统计,剩余物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当前,伐区森林资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业区分散,林相条件差,立地条件恶劣,出现了“高、散、远、小”的新林型.同时,生产机械老化,机械故障多,效率低,生产工人素质差,加之伐区生产受气候环境等条件影响,致使伐区管理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伐区生产组织困难,生产管理难度大.为全面完成木村生产任务,实现企业的经济腾飞,必须改革粗放的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伐区生产.  相似文献   

6.
该文就内蒙古森工企业在现行资源状况下,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增加"后伐"、"一次 采育伐"两种主伐作业方式,对主伐作业广泛推行"畜力集材"提出了看法,为今后主伐作业方式设计提供了 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随着伐区不断伸入到林区腹部以至边缘高山地带,木材集运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多代替换变化。由人力板车、钢木平车、动力索道集运向汽车集运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山川地形条件的限制,林区公路(或简易便道)的造价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伐区森林资源分散和不足,目前普遍采用的绞盘机动力索道与汽车道路相衔接的“绞盘机——汽车”集材工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 ,森林可采资源的锐减 ,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 ,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已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伐区剩余物进行木片生产 ,既节约了木材资源 ,提高了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又创造了经济效益。笔者就鹤北林业局充分利用伐区剩余物生产木片的情况谈几点浅见。1 木片资源及生产基本概况鹤北林区木片资源来源于采伐剩余物。2000年林业局木材产量调减到20 6万m3,按1989年省森工总局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计算方法 ,可产生伐区剩余物40886层积立方米 ,折合28592m3 ,可生产木片71484层积…  相似文献   

9.
林区公路对于林业生产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局公路主干线基本已接近伐区,公路进一步延伸就要进入大高差的伐区成为伐区公路,所谓伐区公路就是指以主干线为起点在伐区内延伸的公路,具有高差大,自然坡度陡,其延伸长度短,多为沿溪线等特点.我局目前伐区公路一般均定为林区三级公路,按林区三级公路的等级标准延伸我局目前的伐区公路,要达到预期的延伸长度或集材地点,将提高很大的工程造价,甚至有溪流局部比降比最大的限制坡度还要大的伐区,即使大幅度提高工程造价也很难继续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往在集材距离又很远,使集材机车的工作效率大为降低.同时提高了木材生产的成本,也给木材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对营林防火也有—定的影响,基于上述情况对伐区公路存在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1.对于公路技术指标和汽车技术性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汤旺河林业局位于祖国东北部边陲,国家重点林区小兴安岭北麓,与沿边联运嘉荫口岸接壤.汤旺河林业局始建于1958年.第一个实行“采、打、集、清、装”一条龙作业法;第一个在东北林区采用解放牌汽车运材.尤其值得目豪的是,首创了“采育双包”经验.为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汤旺河林业局同大部分国有林区一样.多年沿用采掘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经济发展单纯依赖对森林资源的初级开发,形成了独木支撑的畸型的产业格局.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桎梏,迫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林木产品需求的牵动.违背林木生长规律过量采伐,致使资源存量明显减少,森林蓄积素质也逐年劣化.针叶材特点是大径级优质木材比重逐年下降,而小径级低价格混杂材比重却明显增加.尽管  相似文献   

11.
伐区采、育、用统筹生产法,是在华罗庚教授倡导的“双法”的具体指导下,于1973年由大兴安岭林区新林林业局塔源林场的职工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创造的。采、育、用统筹生产法,对于合理经营利用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产生了重要影响,带来了巨大效益。本文拟对采、育、用统筹生产法的基本内容,理论依据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概要的分析和探讨。一、采、育、用统筹生产法产生于林业生产实践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唯一的寒温带林区,这里成过熟林多,林型和植被群落复杂多样,林木生长率低,公顷出材量小;气候高寒,树干易脆断,原条摔折率高。但天然更新条件尚好。伐区生产实践迫切要求改革生产工艺,充分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加快培育后备资源,提高林木生长率,扩大林地面积。从劳动组织和管理体制看,历年经验表明,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分析了阿尔山林区实施天保后的资源现状,结合实际重点在有效地利用资源上,从森林分类、伐区调查设计管理、工艺设计、采用不同生产作业方式合理造材、改革贮木场管理体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分析了阿尔山林区实施天保后的资源现状,结合实际重点在有效地利用资源上,从森林分类、伐区调查设计管理、工艺设计、采用不同生产作业方式合理造材、改革贮木场管理体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4.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的下降,采伐方式已由皆伐为主变为择伐为主,采伐强度降低,公顷出材量减小,作业小班个数多、地点分散,80%以上的木材产量都在冬季作业.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集材方式,直接影响到木材生产的劳动效率、经济效益和森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三总量”即木材采伐总量、木材销售总量、木材运输总量。是国家对森工企业消耗森林资源限量采伐的一个控制性指标 ,只有上限 ,没有下限的量化性指标。十几年来 ,国家对森工企业实行“三总量”控制 ,企业为保护森林资源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善了采前调查设计 ,伐区拨交制度 ,采中检查制度 ,采后伐区验收 ,伐区回收制度。同时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对森工企业“三总量”执行情况的考核办法。每年派工作组对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进行抽检。森工企业内部对“三总量”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 ,自觉地执行“三总量”控制指标 ,为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山区森林采伐木材生产成本核算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采伐木材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是林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国木材成本的核算,是建国初期按苏联的核算模式学来的。木材工业苏联称之为木材采运工业,和煤炭工业一样按采掘工业进行管理,因此在木材成本中只有木材在采伐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作业流程为:林木采伐、打枝、堆枝、造材、吊卯、集材、归楞、运材(运至贮木场)、归楞、清理等10道作业程序。此种作业程序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多年来的木材成本核算调查,以往的木材成本费用支出如下表:木兰县林业局1994年-1998年天然林木材生产成本核算调查表从以上木材生产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的下降,采伐方式已由皆伐为主变为择伐为主,采伐强度降低,公顷出材量减小,作业小班个数多、地点分散,80%以上的木材产量都在冬季作业。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集材方式,直接影响到木材生产的劳动效率、经济效益和森林的生态效益。为了解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国营林场的年采伐限额也在逐年减少。在国营林场改革的轮廓已日见明晰的今天,如何使国营林场控制下的有限可采森林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是面临改革和正在改革的国营林场应该重新审视的一个问题。一、瞄准市场,开好“源”实践证明,在木材市场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瞄准市场,才能把握市场,驾驭市场。为此,要围绕市场把好生产和销售两个关口。(一)按市场需求把好造材关按市场需求造材要把握一个原则,即“长材不短造,优材不劣造”。所谓长材不短造,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造出长材。通俗地说,原条如能造一根4…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的下降,采伐方式已由皆伐为主变为择伐为主,采伐强度降低,公顷出材量减小,作业小班个数多、地点分散,80%以上的木材产量都在冬季作业。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集材方式,直接影响到木材生产的劳动效率、经济效益和森林的生态效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临江林业局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15  相似文献   

20.
一、木材采运成本核算的特点木材采运生产是对成熟林或过熟林进行采伐,并将木材运出伐区的生产过程。通常分为伐区生产、运材和贮木场作业三个阶段。只有研究和掌握木材采运成本核算的特点,才能正确组织木材采运成本核算。木材采运成本核算的特点是由木材采运生产特点所决定的。与其它生产部门比较,木材采运的生产特点以及由此反映在成本核算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木材采运成本缺少原料费,虽然经过改革将林价(或育林费)计入了木材成本,但远远低于维持木材简单再生产所需的补偿费。2.自然条件的差别影响木材产品成本的高低。3.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