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毕节市威宁县常年种植马铃薯165万亩,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威宁,其马铃薯享誉四方,也是威宁农民增收致富的依靠之一。2012年被贵州省农委定为全省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以来,威宁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当地政府紧抓机遇,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进程,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投巨资建设马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内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脉交汇处,这里海拔在750—2067米之间,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适宜马铃薯生长。从2001年起,围场因势利导,把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和加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截至2009年,围场马铃薯面积已发展45万亩,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建湖县九龙口园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在董事长叶依斌的带领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做大生产基地,做强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在建湖大地上催生一个花卉苗木产业.目前,项目区已开发种植面积9000多亩,培育种植各类常绿、落叶、彩色和耐盐碱树种60多个,拥有以竹柳、美国红枫、日本樱花、红叶石楠、加拿大紫荆、黄山栾树等为主导产品的苗木8000多万株。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村经济》2010,(7):45-45
葡萄种植是巴城镇传统农业种植中的强项,已有30年的种植历史。围绕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要求,2006年10月,巴城镇在原有种植葡萄1500亩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万亩葡萄基地,计划建成十个葡萄特色基地,引进、培育百只品种,带动千家农户,建成万亩规模。基地以优质葡萄种植及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进行集约化、设施化生产,采取“龙头组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威宁素有百鸟之城、阳光之都之称,是贵州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县之一,被当地人戏称为贵州的"高富帅"。盛夏时节的威宁,天空湛蓝,空气清新,阳光尽情地灼照着大地,一路驶来,田野里盛开着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马铃薯花,成片的马铃薯种薯基地,让人颇感震撼。"我们威宁发展马铃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拔高、光照充足,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陕北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然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为种植农户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陕北地区在发展马铃薯产业过程中具有多项优势,结合其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其科学的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马铃薯产量以及质量。本文分析了陕北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产业优势,并深入探讨了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以期可以为后续马铃薯种植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玖圣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坐落在威宁经济开发区五里岗产业园内102省道旁。公司于2012年成立,是一座标准的现代化淀粉加工厂,该项目投资5个亿、占地面积500亩、年加工马铃薯50万吨、年产值5.74亿元、年创利税5000万元。短短两年时间,公司依靠一流的生产场地、一流的生产设备、一流的生产技术、一流的科学管理,为威宁马铃薯产业开启了广阔发展空间,也为威宁发展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  相似文献   

8.
《浙江林业》2012,(1):29-29
金沙县源村乡在调整产业结构进程中,引进富甲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i000余农户种植优质香菇,其产品远销韩国。该乡采取“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的产业模式,由合作社投入300余万元,先后引进8个香菇品种共3万袋菌丝进行指导种植。同时培育种植大户400余户,带动种植农户1065户。  相似文献   

9.
泸西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是红河州马铃薯的主产区,境内适宜种植马铃薯的面积有16.67万亩,多数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地区,土壤条件较好,有机质含量1.53—2%之间,PH值5—6.5,气候较冷凉,昼夜温差较大,常年种植马铃薯5万亩左右,每年鲜薯上市时间可达10个月,它既是山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也是城乡人民的主要蔬菜,做好马铃薯的产业开发,对提高我县高寒山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如此迅速,与该省重视马铃薯科研紧密相关。目前,贵州省有省马铃薯研究所、毕节市农科所、安顺市农科院、六盘水市农科院、威宁县农科所、盘县农科所6家科研机构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有了科研的强力支撑,贵州省脱毒马铃薯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省每年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多达5000万粒。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河南省西峡县农村信用社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果、药、菌"三大特色农业,累计投放"绿色贷款"11亿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科技信贷服务模式,抓特色、抓营销、抓服务、抓增值,加速特色农业产、供、销、贸服务体系建设,引领5万户农民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把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努力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全市春秋两季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65万亩,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物产区。该市的马铃薯不仅种植面积大,而且产量高。春马铃薯平均亩产20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北安市二并镇利民脱毒马铃薯合作社,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合作社建立“合作社+科研院所+基地”的运营管理模式,定期为社员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组织社员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统一原种,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销售。2011年,合作社生产种著4000吨,纯收入达180万元。农户种植种薯比种植大豆每亩增收850余元,纯收入相当于种植大豆的3.5倍,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今年合作社准备扩大800亩种植面积.通过2至3年努力.力争脱毒种薯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  相似文献   

14.
目前,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千亩金银花进入采摘季节。乳山寨镇采用"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种植了1000多亩金银花。为保护农民利益,当地中药材企业以每公斤16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金银花,农民每亩每年可有1万多元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泰和县塘洲镇按照“市场牵动、组织推动、典型带动”的工作思路,利用本镇平缓红壤丘地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到2008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8万亩,产量达3.15万吨,创产值378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260元。  相似文献   

16.
陕西果业产业化发展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产业是陕西农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陕西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总体来讲果业发展仍没有脱离分户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推进陕西果业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来克服农户分散经营带来的种种弊端,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玛咖种植业和高原特色牧业,并创建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据介绍,目前丽江市已种植玛咖2万多亩,亩产值达6000多元:优质羊年出栏达到60万只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不同区域农户马铃薯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别,能够提高农户种植马铃薯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为马铃薯主粮化进程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1 261个农户样本调研,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和多元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体禀赋、生产经营、社会资源、市场认知、政策需求五个方面对农户支付与受偿意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马铃薯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再比较分析典型产区马铃薯种植影响因素。结果 马铃薯农户种植受偿意愿均值为4 069.5元/hm2,支付意愿均值为724.5元/hm2;马铃薯农户种植意愿受各项成本收益、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社会资源、市场信息认知及政府补贴的影响较大;北方种植因素受规模和利润率的主导,南方更多受到家庭生产经营特征的综合影响。结论 个体决策影响群体决策,群体决策影响整体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变化。区域内农户采取基于种植约束、成本收益和政策支持的种植方案选择,通过有限区域范围的无限趋同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种植集聚、产业集聚和市场集聚,进而影响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19.
该文系统阐述了云南芒果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云南芒果产业规划布 局,将云南芒果产业区域划分为低海拔种植带、中海拔种植带及高海拔种植带,并对不同海拔种植带进行 了品种布局,同时对产业发展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从1996年以来,定西马铃薯已跨越自给自足而走过规模扩张和产业培育两大阶段.目前正在加速向“中国薯都”新阶段迈进。16年来,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左右;发展举措由“洋芋工程”提升为“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