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文章通过行为金融学中前景理论的视角探讨非对称货币政策。结果表明不同的货币政策下,收入水平和边际利得的不同会促使人们相应地调整参考点和权重,使总价值函数处于不同的位置使人们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通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通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时期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非对称,银行信贷配给的强度和范围不同,萧条和繁荣时期价格变动的灵活性有异,以及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张小宇 《金融经济(湖南)》2008,(1):100-101
本文利用我国货币供给的月度数据,分别采用估计货币供给回归方程以及H-P滤波的方法,对非预期货币供给冲击进行了识别。并进一步采用Cover(1992)检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方法对我国正向货币冲击与反向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利用H-P滤波方法得到的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反向货币冲击的实际效应明显大于正向货币冲击的实际效应,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传统凯恩斯非对称性。而利用估计货币供给回归方程得到的两组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非对称效应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研究了货币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问题。首先分析了货币传导机制非对称性的存在的原因和其表现形式,认为我国的货币传导是通过信贷渠道展开的,并从预期、银企关系、我国企业结构、信贷配给与财政传导的比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传导的现状及存在非对称性的原因,提出解决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应着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消除信贷配给、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小宇 《金融经济(湖南)》2008,(2)
本文利用我国货币供给的月度数据,分别采用估计货币供给回归方程以及H-P滤波的方法,对非预期货币供给冲击进行了识别。并进一步采用Cover(1992)检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方法对我国正向货币冲击与反向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利用H-P滤波方法得到的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反向货币冲击的实际效应明显大于正向货币冲击的实际效应,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传统凯恩斯非对称性。而利用估计货币供给回归方程得到的两组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非对称效应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张细松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5):3-8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区域差异有关。因此,要采取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内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和区域非对称性两个层次,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11.
There is widespread evidence that monetary policy exerts asymmetric effects on output over contractions and expansions in economic activity, while price responses display no sizeable asymmetry. To rationalize these facts we develop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here households’ utility depends on consumption deviations from a reference level below which loss aversion is displayed. State-dependent degrees of real rigidity and elasticity of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in consumption generate competing effects on output and inflation. Contractions face the Central Bank with higher responsiveness of output to interest rate changes, as well as a flatter aggregate supply schedule.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其广泛开展将对金融市场微观主体、金融市场结构,以及宏观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就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资产证券化通过银行信贷和利率渠道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并且将使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难度加大,中央银行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政策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1980~2009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MS-VAR模型检验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1980~1997年间,价格为货币政策主导区制;之后为财政政策主导区制。为检验该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分别对李嘉图等式和财富效应进行分样本区间的实证分析。最后,本文选取1996~2010年的月度数据,利用MS-OLS模型检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价格的关系,发现我国互补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稳定物价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中央银行的多重货币政策目标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重点对中央银行是否应当直接以经济活动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兼顾金融稳定、关注汇率以及如何应对名义利率下限等四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分析——兼论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天扬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3):56-65
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供应量受制于外汇储备使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双顺差积聚起的巨额外汇储备是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主要因素,通货膨胀也与货币政策的内生有关。应该改善一直以来实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为意愿结售汇制度,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尽快打通货币市场利率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长期使用外汇冲销干预带来的各种政策弊端和机制扭曲。 相似文献
16.
尹继志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4):45-50
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在致力于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而理性预期、信息不对称和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构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is study examines stock market gambling using a comprehensive set of investor characteristics and past portfolio performance measures. We find that retail investors overinvest in ‘lottery stocks’, stocks with gambling‐like properties. Significant portfolio underperformance is the result of gambling through lottery stocks. Investors are more likely to gamble following recent portfolio paper gains, regardless of realised performance, providing new evidence that paper gains trigger a house money effect. Investors trading greater values or holding more stocks, and older and female investors, are less likely to invest in lottery stock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local monetary policy stance determines the strength of US monetary policy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to global equities. Using a sample of 35 countries, we document that US monetary policy surprises exert significant inverse effects on global equity retur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ountries whose policy rates are brought into line with that of the US are less sensitive to US monetary policy shocks only when they have a high and intermediate level of cross-border financial linkages, and only when they have a low and intermediate level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