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一、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加大稻虾共作探索力度,迅速发展产业规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护第一县",泗洪县城头乡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育基地"。(一)稻渔生产情况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1.2万亩,2020年新增面积5.4万亩,连片1000亩以上稻虾共作基地达32个,全年水产品产量39484吨,产值8.9亿元,水稻平均亩产560kg。  相似文献   

2.
正小龙虾,即将成为湖北又一个千亿产业。来自湖北省水产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综合产值达851.82亿元,同比增加17.76%。《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称,2017年,全国小龙虾总产量为112.97万吨,预计国内市场需求缺口近100万吨,国际市场需求缺口约30万吨。这意味着,小龙虾产量翻倍后,才会出现供求平衡。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在桂平市石咀镇旺龙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整齐排列着28张稻虾塘,每张面积约40亩,贵港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据悉,广西贵港市以实现"百亿渔业"为目标,加快推进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南方小龙虾之乡",到2023年计划种养面积达30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超5万吨、产值25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报告》重点对2018年度我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状况、特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并对中长期发展形势和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2018年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3690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养殖业产值680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284亿元,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2726亿元。2018年小龙虾总产量达163.87万吨,养殖总面  相似文献   

5.
<正>如今,提起小龙虾,必然让人联想到潜江。这是一座空气中弥漫着小龙虾香味的城市。在这里,产业因虾而兴,人们因虾而富,城市因虾而盛。至2018年底,全市虾稻共作面积已达75万亩,小龙虾产量近13.5万吨,养殖产值(含苗种产值)54亿元,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20亿元。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以来,全省围绕《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力打造小龙虾"千亿元"农业特色产业,多措并举,推动我省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省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综合产值达851.82亿元,同比增加17.76%。一、养殖规模效益再上新台阶2017年,全省新增"稻虾共作"、"稻虾连作"等稻虾综合种养面积64.14万亩,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小龙虾产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走过40个年头,在政府的推动、媒体的宣传、技术的介入、从业者的努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2020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超过2000万亩,产量突破200万吨。小龙虾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关注度最高的淡水水产品,小龙虾养殖业特别是小龙虾稻田养殖业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致富、农村环境的改善及稳定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小小"一只虾",形成从科研示范、良种选育、生态养殖到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的产业链条后,价值呈几何级增长。今年,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可达150亿元,带动7万人就业,实现"小龙虾、大产业"。受小龙虾产业带动,一座占地23万多平方米的生态龙虾城在潜江崛起,将  相似文献   

9.
《渔业致富指南》2021,(7):11-11
一只小龙虾带动了多大的产业?潜江的答案是:逾500亿元!3月19日,202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在潜江举行。潜江市政府负责人介绍,该市虾稻共作面积达85万亩,去年虾-稻产业综合产值520亿元。当天,在位于潜江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一箱箱鲜活龙虾“坐”上冷链物流车,被运往上海、北京等地。  相似文献   

10.
<正>我区小龙虾产业从最初的"捕捞+餐饮"起步,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物流餐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据测算,2018年我区小龙虾全社会经济总产值约8亿元,比2017年增长83.15%。其中,养殖业产值约4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约1亿  相似文献   

11.
<正>在荆门市召开的2015年湖北省渔业工作会议获悉,湖北省小龙虾综合产值直逼500亿元。湖北省渔业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小龙虾、黄鳝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57%和46%以上;小龙虾产量达38.8万吨,综合产值达490亿元,直逼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1.8%。河蟹产量达17.2万吨,同比增30.9%,养殖产值达到106.6亿元,继2013年小龙虾产值率先突破百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全省水产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鱼一产业"战略,着力调整养殖结构,努力提升渔业特色养殖比重,通过加强人工繁育技术研发、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高效养殖技术模式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精品名牌打造等措施,推动黄鳝、泥鳅产业健康发展。2015年,我省黄鳝、泥鳅产量分别达17.21万吨和4.39万吨,养殖产值合计107.38亿元,鳝鳅产业成为继小龙虾、河蟹之后的第三个"百亿元"产业。种业: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黄鳝是典型的由雌转雄性逆转生  相似文献   

13.
正盛夏时节,走马"鱼米之乡"潜江,水乡园林生态秀美,汉江、东荆河、田关河碧波荡漾,排灌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湖泊星罗棋布……潜江拥有水域面积40万亩,历来都是水产养殖大市。潜江水产,有着极具含金量的"金字招牌"——湖北唯一一个"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先进县市"。目前,潜江市渔业养殖总面积达到51万亩,其中稻田综合养殖面积31.5万亩。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14.3万吨,渔业产值28.8亿元,小龙虾产量5.4万吨,养殖产值16.2亿元!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但是目前小龙虾养殖技术并不成熟,出现了成活率低、疾病防控困难、产量不稳定等现象,严重打击了养殖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小龙虾养殖只要遵循"十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2020年,我国小龙虾养殖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再创新高;加工业保持稳步发展;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小龙虾产业整体受到一定影响,总产值同比下降15.07%,其中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受到较大影响。为促进小龙虾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导下,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湖北稻田综合种养再传捷报:种养面积达230万亩,其中"稻虾模式"225万亩,"稻鳅模式"和"稻鳖鱼虾模式"5万亩。仅"稻虾模式"就比去年增加30万亩;全年小龙虾产量达38.8万吨,同比增长4.05万吨;小龙虾出口额2.58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小龙虾综合产值达490亿元、同比增长21.8%。这张漂亮的成绩单是全省水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技术推广人员的心血。省、市、县三级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在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小小"一只虾",形成从科研示范、良种选育、生态养殖到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的产业链条后,价值呈几何级增长。今年,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可达150亿元,带动7万人就业,实现"小龙虾、大产业"。受小龙虾产业带动,一座占地23万多平方米的生态龙虾城在潜江崛起,将触角向电商、旅游、养生等第三产业深度延伸。26日,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就"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到潜江专题调研,首站就到龙虾城。他指出,"要深入挖掘、宣传小  相似文献   

18.
<正>河蟹凶猛!笔者从7月30日在荆州市召开的湖北省水产2014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上获悉,继2013年小龙虾率先百亿元产业规模后,河蟹预计产量可达15.1万吨,同比增长15%以上,有望成为第二个百亿元产业。上半年湖北渔业产值375.8亿元,增长18.2%;预计全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4000元,增长17%以上,有望实现年初制定的"渔业产值增长12%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的"双12"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一片叶子撬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广东省英德市正以她的独特的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依托"红茶发展、助农脱贫"的"英德模式"。英德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3.2万亩,其中"英红九号"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均为生态茶园,茶叶类企业超过286家,带动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2018年干茶产量8300吨,实现综合产值36亿元。为推动茶产业加快发展,富裕一方百姓,2018年,英德市成功申报省级英德红茶产业园项目,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9671.91万元。产业园总目标是通过英德红茶产  相似文献   

20.
正小龙虾养殖业是整个小龙虾产业的基础,而苗种又是养殖业的基础,是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十几年来小龙虾的苗种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小龙虾养殖业的瓶颈。目前,在我国小龙虾养殖界有一个很热门的做法就是"育养分区",它是2018年"湖北授渔水产"针对小龙虾养殖行业普遍存在的"自繁自养"的传统、落后的做法提出的一个"新"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