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开展综合经营,提高稻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安吉县梅溪镇陈斗村的农户采取稻虾轮作的方式,取得了稳粮、增收的良好效益,1998年该村三队五户农户实行稻虾轮作,面积30亩,生产稻谷11250kg,亩均单产375kg;共放虾苗120万尾,总产虾1200kg,平均亩产虾40kg;稻和虾的总产值达59566.5元.亩均产值1985.55元,总纯收益40387.5元,亩均纯收益1346.25元,其中虾产值45000元,亩均产值1500元,养虾净收入34200元,比种植  相似文献   

2.
金湖县稻虾轮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金湖县作为江苏省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县率先进行了稻虾轮作的试验示范,在全县设立了五个示范基地,取得了亩产小龙虾94.13kg、水稻472.64kg,亩纯效益2544.32元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虾稻轮作(即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是指在中稻田里种一季中稻后,接着养一季小龙虾的一种种养模式。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3.
<正>宜城市堰塘众多,水草众多,小型水库的库底是平地,是养殖河蟹虾类的最好选择,宜城市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到2013年,全市稻虾河蟹轮作模式面积达到10000亩,南营南洲村稻田生态甲鱼面积达到1000亩,已建成鑫亿田小龙虾繁育基地年产能力1亿尾、现有小龙虾河蟹标准化面积5000亩,已培育水产品牌2个,稻田养殖青虾是宜城市一个区位优势的水  相似文献   

4.
<正>年未过半,黄冈以虾稻共生模式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就达64.17万亩,完成了65万亩年度目标的98.7%,虾稻共生、稻虾鱼鳖生态种养、稻鳅共生、稻田养鱼种等模式大力推广,呈现一派蓬勃发展态势。自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现场会召开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市长王浩鸣提出"要把稻田综合种养放在黄冈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5.
<正>武穴市余川镇余川村九组龙虾养殖示范户柯金定,2004年开始利用村组低洼稻田30亩,投入150kg不同规格小龙虾种源,实行粗放野生寄养方式,后续每年同规模水面小龙虾实行自繁自养,没有添加新的种源,亩单产从25kg增加至50kg以上。2011年稻田养虾规模扩大到100多亩,共四处田块,面积分别在10-60亩之间,实行稻虾连作,7-8月份在新增的70亩稻田的田间沟内投放亲虾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养殖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综合种养模式。虾稻连作,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不仅虾可丰产,每亩龙虾产量可达100-200kg,亩获纯利2000元左右,而且稻田养的虾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杂草和其它水生动物,节省了除草的劳动力,虾在稻田中不停地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3年起,全国掀起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的浪潮,其中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发展速度最快、新增面积最多。成都崇州经过3年多的发展,稻虾共作已初具规模,养殖面积从2013年的30多亩发展到2018年8000多亩,每亩稻田可收获小龙虾150kg、优质大米400kg,稻虾综合效益比单纯种植一稻一麦(油菜)增收2500元,增收效果明显。现将崇州市稻虾共作生态健康养殖增产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随着城乡一体化、工业区建设的推进,城市商品房用地速度加快,在全国生态环境大保护政策下,湖北省宜城市稻虾共养已经开始了新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增加。稻虾养殖基本情况:宜城市稻田稻虾轮作循环利用化肥肥料,水稻病虫害频发,农药量下降,产品质量提升,生态效益显著,稻虾轮作模式在全市得到迅  相似文献   

9.
数据     
正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20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应用面积达到1200万亩。其中,"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等种养模式,亩均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最高超过万元,比单一种稻纯利润高3倍,甚至10倍以上,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促进了稻、渔、田的绿色、高效、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笔者先后在陕西省榆林、汉中、安康三市示范推广稻田生态养殖河蟹、中华鳖、泥鳅、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品种,研究探索稻-蟹、稻-虾、稻-鳖、稻-鳅和稻-鱼五种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稻鳅轮作、稻渔轮作养殖模式,形成"香草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后季稻田养殖不同水产品放养模式对养殖效果的影响,探讨出适合后季稻田养殖的优良水产品放养模式,我们于2002年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及条件课题组选择了本市搬经镇丁许村连片的后季稻田100亩,分成五个组,每组20亩,五组稻田进、排水条件相似,都由防渗渠供水,五组稻田的种养布局结构比相同,田间沟塘占大田面积的30%。2、试验设计将所选择的五组稻田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养操作模式,第一组采用“稻-鱼(育种)”模式,第二组采用“稻-鱼(养成)”模式,第三组采用“稻-鱼-虾”模式,第四组采用“稻-鱼-蟹…  相似文献   

12.
正分宜县位于赣中西部,为新余市辖县,属丘陵地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良的地理环境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有利条件。一、稻渔综合种养基本现状分宜县稻渔综合种养现有面积2119亩,主要养殖模式为稻虾综合种养、稻蛙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小龙虾在稻田中开沟养殖,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钤山镇、分宜镇、杨桥镇,养殖面积达1900亩。  相似文献   

13.
<正>稻虾轮作是建立在“繁养分离”的基础之上的。一般会在3-4月份之间进行虾苗放养,选取优质虾苗,规格为200-400尾/kg,密度为4000-6000尾/亩,养殖30天左右可以开始捕捞,捕捞出来的小龙虾规格可达30g/尾之上,6月份小龙虾养殖结束,可以进行插秧种植水稻的工作。采用稻虾轮作模式,小龙虾产量可达到100-150kg/亩之间,效益可达2500元/亩之上。此模式下,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黄冈市水产局召开推进稻田渔业综合种养研讨会,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十个一"工作举措,力推该市稻田渔业综合种养发展。2015年上半年,黄冈市共发展稻田渔业综合种养面积53.84万亩,虾稻共生、稻蛙养殖、稻鱼养殖等模式蓬勃发展。为继续大力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双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湖北省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大力实施虾稻连作与鳖稻共生模式的示范与推广,在潜江、仙桃、洪湖建立面积分别为1000亩、879亩、500亩的三个核心示范区,三个示范区共培育核心示范户81户,三个核心示范区小龙虾产量亩平100kg;稻谷产量亩平606kg,稻田亩平综合效益1800元。在宜城、京山、赤壁建立了面积分别为300亩、100亩、50亩的三个试验示范区,三个示范区亩产中华鳖80-100kg,中华鳖平均增重超过150%,水稻平均亩产在600kg左右,稻田亩平综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日,湖北省潜江市渔洋镇金城村的刘文清正忙着在稻田里捕捞小龙虾,"今年又有好收成,虾子大,稻苗好。"潜江有"稻虾共作"面积13万多亩,亩年纯利2000元以上,刘文清是众多受益农民之一。去年,他的200亩"稻虾共作"养殖基地获利54万元,效益比传统种粮模式放大5倍以上。从潜江发源的稻田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到湖北全省,近年来在宜城、监利、钟祥等35个重点县市区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17.
<正>湖北省潜江市出产的小龙虾,在海内外刮起一阵又一阵的美食旋风,潜江小龙虾加快产业创新升级的做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起跑:从"一稻一虾"到"一稻两虾"刘主权这个积玉口镇宝湾村的普通农民,却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小龙虾养殖第一人。因为他打破了"稻田不能养殖小龙虾"的禁区。2001年春,他率先在1000多亩低湖田尝试"虾稻轮作",一举实现了钱粮双增。2006年,这种生态种养模  相似文献   

18.
<正>宿迁市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三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河湖密布,拥有水域面积350余万亩,水产养殖面积约109万亩(含稻田养殖),盛产螃蟹、小龙虾、青虾等水产品,是江苏省的淡水渔业主产区之一。宿迁市也是农业大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28万亩,特别是沿湖、沿河约有100万亩低洼稻田非常适宜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宿迁地区具有稻渔综合种养传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宿迁地区一些沿湖、沿河低洼稻田,不少农户开展过  相似文献   

19.
一、稻棉轮作的作用 湖北省洪湖县属平原湖区。全县常年有稻田85万亩(复种),棉田24万亩,为粮棉兼作区。1970年开始实行以稻棉轮作为中心的水旱轮作制,随着农田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1976年后得以大面积推广,至1984年底,水旱轮作达33万亩,其中稻棉轮作达20万亩。这一重大技术措施的推广,使全县粮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湖北稻田综合种养再传捷报:种养面积达230万亩,其中"稻虾模式"225万亩,"稻鳅模式"和"稻鳖鱼虾模式"5万亩。仅"稻虾模式"就比去年增加30万亩;全年小龙虾产量达38.8万吨,同比增长4.05万吨;小龙虾出口额2.58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小龙虾综合产值达490亿元、同比增长21.8%。这张漂亮的成绩单是全省水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技术推广人员的心血。省、市、县三级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在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