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 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一大支柱。早在60年代初香港经济起飞时,制造业就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到了70年代,制造业已在香港经济结构中占主要地位。制造业产值占当地生产总值一般都在四分之一以上,比重远高于其他行业。在80年代,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旅游等行业的崛起和发展,香港经济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制造业在当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除1980年和1984年分别占当地生产总值的23.8%和24.1%外,其余几年均只占21~22%。制造业尽管在香港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了,但它仍以强劲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着。这表现在港产品出口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谭刚 《特区经济》1996,(5):27-28
<正> 一、正面作用 目前香港正处于从制造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的经济转型时期。一方面大部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序相继迁往土地及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中国大陆和亚洲其他地区。特别是1987年以来呈现出制造业加速外移的趋势,1994年香港在大陆加工制造的附加值已达香港本地工业附加值的3倍。但1995年制造业外迁势头有所收缩,甚至出现回流的案例,表明香港大规模外移制造业暂告结束,制造业主导型经济已让位于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另一方面服务业明显扩大,特别是金融服务(如融资、财务、投资等)、贸易服务(如运输、进出口、市场推广)、信息服务(如电讯、传媒、广告、科技)及各种专业服务(如工程技术、法律、市场中介等)发展迅速。据有关统计,目前香港服务业已占全港生产总值的80%以上,吸纳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80%以上,近年平均增  相似文献   

3.
对香港经济转型中制造业发展路向的探讨蔡秀玲(福建师大经济研究所讲师,福州350007)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经济由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转型。据资料显示,香港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24.3%降至1995年的...  相似文献   

4.
昔日的制造业大省,如今正谋求新一轮现代服务业发展契机。2010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浙江立足发展基础、顺应发展趋势、发挥优势条件、确保继续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香港是典型的小型开放式经济体,服务业所占比重在90%以上,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差距较大.为了验证香港产业结构失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等地从经济总量、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由此得出香港制造业比重过小,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的结论.最后本文为促进香港制造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香港制造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战后香港制造业由于高速发展,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七十年代中期,香港当地生产总值中,制造业约占三分之一左右。金融业的崛起使香港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制造业所占比重因此而相应降到1981年的26%,但是制造业仍不失为香港最大的经济部门,其重要性并未受到影响。这种重要性表现在,它为90多万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一数字占全港就业总数的36.5%;制成品的出口赚取了大笔外汇收入,1981年港产品出口收入高达797亿港元。同期,在金融业和地产业工作的总人数还不到25万人,仅占全部劳动力的9.8%,而旅游业的收益也只有77亿港元,等于制造业出口收入的9.7%。  相似文献   

7.
一、呼和浩特市服务业的发展基础
  (一)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呼和浩特市服务业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为整个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器作用。自1997年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2%,超过工业40%的比重后,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95.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58.7%。进入“十二五”时期,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43.93亿元,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不含拉萨)排第16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4.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排第3位,仅次于海口的69.54%和广州的64.62%。2000-2013年,呼和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8.2%,服务业平均增速为18.7%,服务业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省际比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行政成本定量研究比较缺乏的状况,本文首次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至2006年的行政成本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的定量分析,运用行政成本增长率、行政成本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行政成本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行政成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分析各地行政成本的变化趋势及省际差距.研究发现:全国各地的行政成本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绝大部分地方的行政成本增长率都高于同期的财政支出增长率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六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成本合计占地方财政支出合计的比重维持在9%~10%之间,各省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各省行政成本合计占地方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行政成本合计占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的比重并不高,但各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沪港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安山 《沪港经济》2006,(11):51-51
香港产业结构已经高度轻型化 二次大战前的100多年时间里,香港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利用其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发展转口贸易.即使是制造业,不少也是为本地转口贸易服务的.由于过分依赖转口贸易,朝鲜战争的爆发及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禁运"之后,香港经济即刻陷入危机,转口贸易一落千丈.但香港人善于掌握机遇,他们充分运用来自上海等内地大城市的资金和人力,努力发展工业,使香港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在第二产业的坚实基础之上,并在上世纪60-70年代从根本上改变了香港过去100多年来以转口贸易为主的产业结构.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9%提高到1970年的31%.即使到了1988年,制造业的比重依然保持在20%以上.可以说,195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是香港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0.
CEPA与深圳服务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志琼 《特区经济》2005,(2):278-279
深圳与香港相连,临近澳门。由于地理位置和三地经济的关联性,三地之间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互动非常频繁,CEPA的实施无疑对深圳服务业产生较大影响。一、港澳经济的优势——服务业2001年服务业占香港GDP的86.5%(根据2003年中国经济年鉴P888),占澳门GDP的92.1%(根据2003年中国经济年鉴P936)。港澳经济的优势是服务业。1.香港的服务业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随着香港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香港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香港经济体的主要特征是都市型的服务经济体系.2000年以来,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来自服务业,是全球经济体系中最侧重服务业的地区.在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发达,占服务业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北京服务业快速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完善首都城市功能和发展首都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此,北京市科委设立了"现代服务业促进"的主题计划,就是要充分发挥集成资源的优势,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推动新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及发展,提升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一大支柱,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长期雄居首位。然而8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一直处在由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过程中,随着大批工厂的内迁北移及邻近地区竞争力的增强,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香港“工业空心化”,香港工业  相似文献   

14.
要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的后发优势,使服务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经济正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比重已超过70%,发达国家中服务业占比75%以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比也将近60%,全球500强企业中56%的企业从事的是服务业。201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1%,远低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其中金融保险、信息科技、高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则更为落后。作为沿海  相似文献   

15.
创新之城     
2010年,济南将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该年及"十二五"期间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主线.2009年.济南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51%,税收比重50.8%,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3.7%,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约43%.到2012年,济南规划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5%.服务业税收比重提高到60%左右.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到50%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育、改善投资环境、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初步预计"十五"后三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到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从业人员达到4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8%.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从业人员达到560万人,就业比重达到45%.  相似文献   

17.
苏州高新区"十一五"发展目标是: 一、经济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人均GDP3.5万美元(按户籍人口和现行汇率计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3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以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香港的经济是以制造业为支柱的,该行业约占香港生产总值的25%,古就业人口总数的36%。据估计,香港制造的产品,90%供外销。以生产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是香港的主要工业。纺织、制衣、电子、塑胶、玩具、钟表等工业所雇用的人力约占香港工业总劳动人口的76%。1985年。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大陆正在经历一个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新里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中国大陆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达44.6%,和制造业占比拉近,相距不到1%。而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预测,今年大陆服务业占GDP比重将首度超越制造业。目前中国大陆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内需市场正在以每年两位数字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去年达2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00万亿元新台币,规模相当于台湾7年GDP的总和。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20.
一轴,即贯穿全市的延安路一世纪大道现代服务业发展轴的东段。从西向东布局金融、会展及相关服务业、信息及文化服务业、现代物流及旅游服务业。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以金融为核心,现代物流、商业贸易、旅游会展、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预计到 2010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0%以上;加快发展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技术提升汽车、造船、成套设备等先进制造业能级。继续促进科技农业、服务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合理规划,提升农业的科技、生态、服务、观光、示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