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手中的这把评价学生的“尺”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教师评价学生的“尺”应该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应该是分层分级、因人因时而异的。  相似文献   

2.
于佳 《活力》2011,(5):75-75
学生潜力无限,教师眼中的“问题生”更需要教师用发现美的眼睛,寻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开发他们身上无限的潜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彭巧钰 《活力》2006,(5):210-210
新课程改革在我区全面展开。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实践。新课改理念己被大多数教师认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方式呈现出“灵活、新颖、多样”的态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实践层面上的新气象。但我区由于受经济、文化、地域的影响。新课改实施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理论误解和认识上的偏差,甚至出现了许多与新课改理念相悖的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董静 《活力》2009,(1):58-58
一、什么是自主探究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也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5.
胡湘 《活力》2005,(5):156-157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0sner.1998)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林崇德教授也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界兴起,并逐渐影响到世界范围的教师教育。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怎样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1988年,我到北大和清华去做学术报告时说,如果“五四运动”时的学生和知识分子,除了提出“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之外,还提出两个“伊先生”(Economy,Education),那么中国的历史很有可能要改写。  相似文献   

7.
王晓鸥 《活力》2012,(12):33-33
如今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各地各校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笔者以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执行者——教师。教师以怎样的角色去参与课程改革是个颇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家里有一只古壶.据说是爷爷那时候买的。我儿子小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次,壶嘴略有破损。由于年代较久,壶颜色已不鲜艳了,我几次搬家,也觉得安置它极为不便.正好有一天我同事王某来我家串门,好像对这只壶特别感兴趣。我说.“你感兴趣我送给你好了”。王某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给你50块钱.如果以后这壶值钱了,你别找我要。”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因此也造成了一些学生不太喜欢地理.甚至有些惧怕地理的情况。地理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学习地理的潜力.学生们学习地理就能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成绩就会相应提高。那么如何教学地理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常常想起小时候的那片杨树林.冬天的杨树林.冬天到了.父亲去自留地里挖菜窖,我小跑着跟在他后面杨树林是去自留地的必经之路.夏天和秋天,宽大的杨树叶随风,而舞,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置身杨树林,感觉那“哗啦啦”的声响就像一个浪漫的乐队.在不知疲倦地演奏着可是冬天一到,北方原野萧务,杨树叶也落光了,杨树光秃秃的枝干在空中张牙...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想说就说 进入还是退出? “如果连擦鞋匠都开始涉足股市,那就到了退出股市的时候了。” 进入?还是退出?对于近亿中国股民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连和尚.学生都冲进来,股市变成了“庙会”。有人创作“股歌”.有人提议设立“股市节”。  相似文献   

12.
天路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奔波中度过的。人在一生中走过的道路各式各样。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里的人们走惯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沥青路、砖石路,乍一走在乡间的泥土路上,往往还会连连咋舌、抱怨不休。可是,如果要是让他试着走一次“天路”的话.那么我敢说.他绝对不会再抱怨那乡间的泥土路了,不仅对道路、甚至对人生,他的看法也立马都会大大改变的。  相似文献   

13.
济南与大连     
很久未见的好友自大连回来,难免一聚。除了回忆那同在一起快乐、美好的时光外,她同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大连:海边的风光,广场的化,商厦的现代,人群的时髦.当然还有不低的消费。张口是大连的美,闭口是大连的妙。我听后不禁问她,“那济南呢?”“济南?如果有它一半的好,那我当初就不会走了!”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今年在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凡是在谈到国际地位提高、“港人治港”以及反对“台独”这些问题时,都出现了非常热烈的掌声.这说明大家希望不要受人家欺负,要有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这种强国富民的愿望如果实现了.就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性和谐。对海尔集团来讲,我认为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创建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在这个工作中,更大的挑战就是要创建一个第一的世界品牌、第一强的品牌。我认为,创造有竞争力的品牌实际上是创造这个品牌的价值,如果创造第一品牌,那就是创造第一价值。这个“第一价值”就是一种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这个主流价值,我认为就是全体人类向往的美好的价值。如果能够满足这种愿望,我认为要争创“第一世界品牌”就是一种最大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一般人往往太顾惜自己的“面子”,以为让人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一件羞耻的事,尤其是让部属知道,更是有损颜面的。他们以为“我身为上司,缺点如果都被部属看透了.那么部属怎么尊重呢?”可是,我认为,不必顾虑这么多。以我个人为例。我从创业到今天,一直都让部属了解我的缺点,并且一再请求指正。可是从来也没有发现那一个部属因此而不尊重我,不但我没有损失,事业反而更能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少数群众对改革政策的理解有片面性,甚至有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势必影响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准确理解税费改革政策,关键要把握好八个“不等式”:一、“减负”不等于“减税”。农民原有负担由“税”和“费”两部分组成,加重农民负担的根子不在于“税”,而在于“费”。由于“费”的恶性膨胀,导致农民不堪重负。税费改革就是要通过取消“费”、调整“税”、规范征管,从而实现“整体减负”。改革后,具体到一乡(镇)、一村、一组、一户,“费”取消了,整体负担减轻了…  相似文献   

17.
何凤玲 《活力》2006,(3):147-148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人们常把差生当成“坏学生”,总以为“朽木不可雕也”,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影响整体数学水平。我在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差生智力并不差,只是他们不愿动脑筋。一遇到疑难数学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迪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下面就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合作是一种常见的创业方式.然而很多时候双方看中了“资源互补”,却忽略了“志同道合”。我自己试过多次与别人合作创业,其中不乏有过失败的经验教训。回顾这些经历,我认为如果不是想着通过整合大家的资源做更大的事情,而是惦记着合作之后如何分掉赚取的财富.那这种合作从一开始就要不得.更不能寄望于通过合作可以共筑大业。  相似文献   

19.
李爱莲 《活力》2006,(3):144-144
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兴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心理学研究,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由此看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自主参与,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兴趣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相似文献   

20.
何颖 《经营者》2012,(19):219-219
如果自驾游、深海潜水等也开始满足不了你,你可以考虑—下冲上云霄!上太空也不是人人可以,不过谈到亲身翱翔天际也并非太高难度。是的,我怀疑我前生是猴子,总是坐不定,甚至有点“好高骛远”,总想飞上天。有一年,我和妈妈到澳洲悉尼旅行,在满足了她的“景点游”欲望后,我就去报名上“空中飞人”体验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