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农民工问题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主要是指户籍身份在农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人口。广义的农民工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和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我国现在外出农民工数量约为1.2亿人,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为2亿人左右。农民工对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做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主要是指户籍身份在农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人口。广义的农民工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和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中国现在外出农民工数量约为1.2亿人,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为2亿人左右。农民工对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做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新  王伟 《特区经济》2009,(6):204-206
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需求下降、订单减少、经营滑坡,用工需求大幅减少,约有2000万农民工被迫失业反乡,给农民工就业造成影响。这一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业是民生之本,帮助农民工尽快就业,成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回流是继"民工潮"后,我国又一新的人口流动现象。文章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政策支持、产业承接、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胡鞍钢:中国存在“四农”问题,农民工是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自法 《发展》2005,(4):21-21
“三农”问题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人人耳熟能详,但知名国情专家胡鞍钢却提出,中国其实存在着“四农”问题,除人们常常提到的“三农”问题外,还有一个农民工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正越来越突出,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胡鞍钢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去十年,中国“四农”问题日渐突出:1994年全国大约有4000万农民工外出打工,今天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3亿,从而使“三农”问题演化为“四农”问题。它虽已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但相对于中国8亿农村人口、5亿农村劳动力来说,这一迁移过程仅仅是个开始,还将延续到2030年甚至…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候才出现的,从第一代农民工到新一代农民工都为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民工队伍不断扩大和农民工结构的变化,农民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更好推进农民工发展?总的来说,要多管齐下,积极推进农民工创业,加大对农村和农民工政策支持,推进农民工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返乡是伴随着"民工荒"问题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文章对无为、颍上等地区的66位返乡农民工进行了入户访谈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分析出农民工返乡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等因素是深层次的原因;家庭、社会等因素是外在的原因.作为理性的经济群体,农民工返乡只是暂时利益规避的行为,外出务工是总体的趋势.并就如何为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出务工条件和劳务输出平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民工迁移选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瑞英 《发展》2006,(8):35-36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半工半农性质的独特的社会群体.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农民工不断大规模地涌人城市.然而,很多调查显示,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进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农民工在打工之外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选择.劳动力转移数量有所减少、流向不稳,出现了农民工的回流现象,表现为一种"钟摆式"的流动.本文试就这一现象,做一下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运动的开始,中国广大农村开始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转移。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村庄去城市打工,妇女、儿童、老人留守村庄。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1%,进城务工农民达2.53亿人;在农村人口中,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分别达到5000万人、4000万人、4700万人。三十多年过去了,农民工在中国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与农民工相伴的是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农村"空心化"背后的土地利用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两亿左右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或从事服务业,在这中间,第二代农民工逐渐占据了绝大部分,他们在成为农民工主体的同时,自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成为市民,不愿回到农村成为农民。因此,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而在市民化过程中,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就面临一种“天花板效应”。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农民工回流现象。文章运用CES经济增长模型对新形势下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等是影响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回流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将成为农民工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对城市更加的向往,融入城市化进程更快,这也加剧了农民工问题的尖锐性.这个庞大的群体将决定中国产业发展未来,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值得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严峻的现实化问题.这一特定群体的生存价值趋向和社会的接纳性考验着我们的政策制度.破除阻碍因素。让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的更有尊严,值得社会的忧思。新生代农民工特征概述 “新生代农民”,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关农业的、农村的、农民的"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约有1亿~1.2亿剩余劳动力,曾几何时,随着农村生产水平的提高、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土地等生产资料已经不能满足农村人口的经济需求,农村劳动力仅靠当地经济发展已经无法完全消化。于是大部分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就选择了离开多年耕耘的土地,来到城市就业,但是解决就业的同时也加重了城市的负担。然而,近年来情况有所变化,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许多"农民工"返乡后不再返回城市,而是选择回乡就业或者自主创业,导致大城市的某些岗位出现了"用工荒",这其实是市场调节作用于资源配置的结果。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因,浅析市场调节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蔡昉 《中国报道》2008,(4):46-48
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上的差距能缩小多少,户籍制度改革就能推进多少 我们现在没有正式的关于农民工进城数量的统计,所以,我看到的比较正式的资料显示,是1.3亿农民工进城。当然还有人说数量还要多,总之是一个庞大的数量。通常人们形容它是“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我们很多农民工进城打工,把他们的父母、孩子都留在了农村,形成了农村人口的“老少化”。就是说恰好就是中间这一块劳动年龄的人都出来了,留下了两头的人口,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农民工达13181万人,如果再考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大约9665万农村劳动力,则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2846万人,已超过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总量的40%。农民工己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是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农民工队伍的产生和不断壮大,对改变农村面貌做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且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公正与和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全局。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是我国城镇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我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却缺乏平等的城市社会权利,无法融入城市,次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转移就业、农民的增收、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因此,农民工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张宏  张佳 《特区经济》2009,(2):126-12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然而,在"民工潮"汹涌澎湃之际,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大量外出人员的回流和回归。通过分析回流现象背后的原因,探讨回流给社会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从而找出妥善、积极应对"民工潮"回流的有力措施,这对于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呼唤社会保障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将意味着还有约1.2亿仍滞留在农村的绝对剩余劳动力在未来将转移出来,如果加上前期已经转移到乡镇企业、其他非农产业和进城打工的 2.3亿人,总计为 3.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这表明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而这么大的社会群体却长期处在社会保障的“真空”状态。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农民工在城镇的边缘性社会地位是其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根本原因。没有城镇户口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城镇居…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等非农行业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每一个实现工业化国家的必经之路。但根据调查显示.山东平均每年外出农民工120万人以上.返乡农民工100万人左右,其中,因户籍原因返乡的约6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