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最近,情况发生了好转。虽然某些国际经济组织下调了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数字,我们看只是暂时影响了股市,也许不久它又会上调,反正它们是一会儿一调,对于这些不知用什么模型和数据库计算出来的数字人们大可不必太认真,还是要相信自己,综合考虑。美国等失业率据说会达到10%以上。只要经济不过热,现在世界的生产能力如此强大,总会有能力是过剩的,就会有人失业。除非及时进行结构调整,但是结构调整哪会那么及时。总得有人失业,才会促进。所以世界是矛盾的,不必惊慌,必须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2.
各位看官,就全球经济发展,到底是中国依赖世界,还是世界依赖中国?不知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按我说,全球"中国因素"增加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用"中国拥抱世界与世界取暖中国"做为本文标题,意思不是想吹捧中国。  相似文献   

3.
申恩威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31-132
中国与美国同为贸易大国,但美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贸易强国,而中国则处于弱势地位,在这种强弱关系之间,需要寻找一个公正、公平、合理和客观的解决渠道、途径和办法,WTO恰恰提供了这一有效机制,对于中国来说,在处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时,应该从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理性分析和沉着应对,以平常之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WTO基础上正确应对,因势利导,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4.
最近5个多月来,在美国一个名为“知识的代价”网站上,已有全球12196位科学家签名抵制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有人用“学术之春”形容这场运动。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李阳是中国教育产业里的比尔·盖茨,因为“李阳疯狂英语”让世界语言教学界为之疯狂;也有人说,李阳现象是一种哲学,他的哲学就是让哈佛的人觉得不可思议,让“海归派”匪夷所思;中国著名策划大师土志纲先生则说他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中国资本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问题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处在初期阶段,中国用10年的时间搞了一个资本市场,虽然出了一些问题,但这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事,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有人总在说西方国家资本市场搞得如何好,但西方国家搞资本市场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出过多少黑幕,欺诈,操纵,丑闻?多少腐败?是这些问题出现以后,西方国家才逐步制订相  相似文献   

7.
历经15年艰苦谈判,中国终于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改变全球经贸格局的一件大事。在国内有人欢呼雀跃,也有人忧心忡忡,各有各的原因和感受。欢呼者以为人世便进了保险箱,不再有贸易争端的困扰,优心忡忡者认为强大的跨国公司将横扫整个中国产业,民族工业将遭灭顶之灾。两种倾向都有偏颇,机遇与挑战并存才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情况。从社会发展规律看,世界永远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前行的,不管走到哪一步,首先自己要站稳脚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加入世贸组织的深刻意义在于为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创造了参与全球经济自由竞争的平等权利,与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和分享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8.
必读     
《商界》2010,(4):148-149
它说:雅克看好中国,因为从文明国家、民族、朝贡体系和统一性这四个方面来看,显然中国历史极为独特。任何一个国家,都习惯于凭经验去看待世界,如果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她就会试图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去塑造世界。因此,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实在有些过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可能也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WTO经济导刊》2011,(7):60-60
如果杯子里边有半杯水,我们怎么来看待它?有人说这杯子里边只剩下半杯水了,也有人说这杯子里边已经有半杯水了,很快就要满了。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前面那种我们叫做缺陷思维。第二种,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我们姑且叫它富裕思维或者充足思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份,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放出豪言,长沙最多用两年时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再用10—20年.完全有可能成就工程机械的全球霸业——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  相似文献   

11.
李文明  高伟 《中国广告》2003,(11):130-131
如何看待江苏卫视落地上海这件事情? 江苏卫视能在上海落地,是一件让人很高兴的事情。上海不仅是华东经济的中心,也是中国经济的中心,现在也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城市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风险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应在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前提下,找到正确的应对措施,尤其是要分清不同行业面临的不同情况,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入世”,使中国经济,企业融入世界新潮流,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制造赢得声誉、取得突飞猛进的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还充当着世界打工仔和跑龙套的角色。不仅如此,“卖苦力”式的粗放型增长,消耗了中国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在承受着环境污染的同时,中国制造还险些成为劣质品的代名词,并且背负着倾销的恶名。也难怪有人心有不甘地反问道: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落后于信息革命时代,当整个世界都把中国定义为"世界工厂"时,难道我们真的就甘心守在“微笑曲线”的末端?  相似文献   

14.
如果21世纪可以用一个词来描绘,那么"变革"是最合适的选择.如果全世界有一个地方,变革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脚步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个层面,那么这一定是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今的中国正处于世界的焦点,变革的中心.著名的变革大师约翰·科特与丹·科恩合著的以变革为主题的力作--<变革之心>适时在中国推出,无疑是给变革之潮包围之中的中国企业领袖们带来了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WTO经济导刊》2008,(7):51-51
四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球领先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在斥资1460万元全力投入救灾重建后,又通过赞助世界著名的美国费城交响乐团2008亚洲巡演和休斯敦儿童合唱团中国巡演的独特方式向灾区人民送上祝福之音。  相似文献   

16.
变革永恒     
李东生 《商界》2014,(1):140-140
能在世界著名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新作《变革之心》中文版出版之前先睹为快,实为幸运。我不能肯定这奉书对于中国所有企业家都是万能的,但对于正在或持续领导着企业变革的企业家来说,没有这些经典案例的指导参考则是万万不能的。  相似文献   

17.
线勤 《中国报业》2015,(3):92-93
世界是艺术之父,心灵则是艺术之母,艺术观念与本体世界的结缘,孕育了艺术生命的种子,而艺术生命之种能否结成丰硕的果实,则取决于表现形式和观众的接受程度。面对大自然,不同的画家会有迥然不同的感受。同在大山之巅,有人体会到层峦叠嶂的深静幽妙,有人沉浸于"一览众山小"的远思遐想,有人感悟"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的旋律回荡,有人则颇有孤身独立、高处不胜寒的凄凉。名如其人,刘九洲取其名,志在尽情抒发胸臆,刻苦学习,努力使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纵横四海,誉满九州。为此,  相似文献   

18.
有人曾形象的把当今中国的外贸比喻成大象,把世界外贸格局比喻成瓷器店。2004年,中国外贸额突破1.1万亿美元大关,一举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巨象,一举一动,都会引发世界各国的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9.
张颖 《商场现代化》2012,(27):190-191
《人间世》所表现的是庄子所感受的世界。而庄子讨论的是一个以政治为中心的世界。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就无法逃避。庄子拒绝这个世界的呼唤。但是逃避世界,不代表我们必须积极地入世甚至救世。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既不逃避也不进入。庄子笔下的知识分子,虽然置于政治权利的中心,但却是知进退的。"心斋"可以让我们的是非善恶之心消失,减少痛苦和焦虑。而"无用"可以保全自我的生命不受外界胁迫,当然这种"无用"并不是指形体无用,而是指无用之心。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泡沫用泡沫来形容一种经济现象,是一个残酷的比喻。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后果,至今令人心悸。对于尚不熟悉资本运作的中国投资者来说,他们还无法理智地看待投资的整体现状。而今,由互联网引发的网络经济再一次挑起了人们的利益欲望。在我国,门户网站热起来了,专业网站热起来了,现在,B2B的电子商务网站也热起来了。在美国,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亚马逊的网上书店颠覆了传统的售书方式,有人乐观地认为,网络经济的时代将大踏步前进;也有人惊呼又一个泡沫出现了,直到4月14日纽约股市的“黑色星期五”,纳斯达克的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