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姚文英 《新智慧》2006,(9):24-25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的事项。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需对报告年度报表的相关项目金额做出调整,故应先调整报告年度的相关账面记录,以使账表相符。调整账面记录时,如涉及损益则很可能会涉及报告年度所得税的计算。笔建议先考虑现行税法是否认可此损益的纳税调整,再结合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是否结束来进行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这样思路比较清晰。  相似文献   

2.
施谦 《新智慧》2008,(11):30-31
自2007年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后,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企业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所引起的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的争论,至今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销售退回业务,可能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或后,其会计处理应遵循不同的调税原则,进而调整报告年度与本年度会计报表中相应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一种补充或说明,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视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做出相关的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会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一、会计与税务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规定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做出重新估计,就要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收入、费用、资产、负债及所有权益进行调整,并调整报告年度相关数字及本年度报表年初数。  相似文献   

6.
高丽华 《新智慧》2005,(1):62-62
一、提取盈余公积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对利润分配单独做出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所制定利润分配方案中分配的股利(或分配给投资的利润。下同),应按如下方式予以处理:①现金股利在资产负债表所有权益中单独列示;②股票股利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制定并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比照上述规定处理。也就是说,利润分配事项作为分配年度当年的会计事项,不再调整上一年度的会计报表。而提取盈余公积事项,一般是与利润分配方案一同披露的,在这种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如果是,是作为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处理?  相似文献   

7.
袁太芳 《新智慧》2008,(2):16-17
本文通过案例探讨了所得税会计的三种调整对象(会计交易或事项、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项目、企业整体)的核算,并对其在资产负债表的披露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建议企业在很可能取得足够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条件下,采用会计交易或事项作为所得税会计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8.
肖凌 《新智慧》2007,(3):24-25
一、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在所得税税率或计税基础变动时,必须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也就是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然后根据本期应交所得税倒挤出利润表上的当期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9.
钞天虎 《新智慧》2004,(4A):26-27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如果涉及损益或其会计处理涉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净利润”有关调节项目的所属科目,则这类调整事项不仅涉及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调整,还将涉及调整事项处理当年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如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南中例1甲企业补提坏账准备31900元这一资产负债  相似文献   

10.
按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如同对待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会计处理,调整财务报表上的资产、负债以及相关收入、费用等,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财务报表作出相应调整,以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影响.但由于其会计处理方法难度大,记忆和理解较难,所以本文拟寻求一种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账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企业所得税核算,在内容体系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上,同以往规定相比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新准则制定的基础是资产负债表观;②新准则制定的目的是规范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适用于企业所有的所得税事项,包括国内外的各种所得税影响;③新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该方法是国际上占主流地位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④新准则充分体现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⑤新准则使得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前期损益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分散在不同的会计准则中,因前期会计差错引起的、因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引起的和因会计政策变更引起的前期损益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姚文英 《新智慧》2006,(3):37-38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属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一般情况下,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凋整不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即不涉及“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的调整。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是否要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与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政策变更是否形成时间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及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时,如涉及前期损益,需要考虑其对所得税的影响,并编制调整分录。其中关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是会计实务工作者面对的主要难题。本文通过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而产生的前期损益调整事项的性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所得税影响的情况及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5.
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是会计实务操作中较难的三类业务,其会计处理都涉及账务调整和报表调整。本文将比较这三类业务会计处理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一、会计政策变更、差错更正与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比较二、三类业务会计处理的异同点与原因分析1.涉及损益的账务调整使用的核算科目不同。会计政策变更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项目以前年度重大追溯调整法会计差错更正调整事项①影响损益的,将累积影①影响损益的事项,通过①影响损益的事项,通过响数对期初留存收益的影“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账务响直接调整“利润分配———未核算。②影响利润分配的目核算。②影响利润分配调整分配利润”科目。②不影事项,直接调整“利润分的事项,直接调整“利润要求响损益的,直接调整其他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相关科目。③不影响损益及利润分配目。③不影响损益及利润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①调整政策变更当期资①调整发现差错当期资产①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编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制的资产负债表相关项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数,利润及利...  相似文献   

16.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的会计政策变更、或有事项、销售退回和资产发生减损这4种情况,它们在会计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的填列上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会计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把握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关键,明确帐目价值、计税基础以及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准确把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形成原因与内在规律及其准确的计量过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使中国会计准则更加创新趋同于国际会计报表准则,进一步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缩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钟骏华 《新智慧》2007,(5):17-1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质上规定了我国企业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进行大量的分析与判断,应用起来难度较大。笔者总结出一套方法,通过建立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项目和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大大减少了计算过程中的分析与判断环节。限于篇幅,本文不考虑永久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王军会  李玉萍 《新智慧》2005,(11):25-26
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是会计实务操作中较难的三类业务,其会计处理都涉及账务调整和报表调整。本将比较这三类业务会计处理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在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前,对所得税的核算采用的是利润表债务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纳税调整差异表现为当期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准确理解当期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区别是正确计算各期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