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新千年的钟声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经济时代悄然而坚定地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开始成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是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作出的战略反应 ,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新趋势。一、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以便使他们能够作出最好的决策。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这是因为 :首先 ,知识管理是培养企业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内部能力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被看作是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企业缄默知识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毅 《改革与战略》2005,(1):124-126
企业知识包括显明知识和缄默知识,只有企业缄默知识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其原因在于企业缄默知识所拥有的四个重要特征,即路径依赖性、不可模仿性、高转移障碍、高价值。获取企业缄默知识的途径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学习、企业并购、企业联盟学习、市场购买等,其中企业联盟学习是获得企业缄默知识的一条最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才 《特区经济》2005,(4):139-140
<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从原有的物的形态,转向那些无形的知识形态,只有那些能快速地发现、创造、传播、创新和运用知识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以知识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源泉,对知识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再仅仅被视为员工的技能,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本和生产要素,企业知识管理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然而,企业的知识管理仍面临许多基础性的问题,如企业员工不愿分享知识、企业缺乏有效的交流体系或便捷的学习平台等。面对上述问题,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为视角,提出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通过知识管理平台的搭建打造一个全流程的、立体化的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满足员工学习的需求,提高员工分享知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新兴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跃上了工业经济时代最辉煌的颠峰,并开始向新的经济时代迈进。传统的金字塔型企业组织结构失去了活力,知识经济带来了产品形式、交易方式、经营管理、服务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变化。针对我国企业当前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学习和创新将对我国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洪 《北方经济》2007,(11):80-80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已从过去的效率、质量、资本、服务的竞争过渡到了以员工素质为核心的竞争。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现代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因此,树立知识管理理念,建设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人类社会已悄然走进了知识经济时代。以科技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中,知识型、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我国企业必须结合经济及企业发展现状,积极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打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上有三大企业管理模式,除美国、日本外,就是德国模式。长期以来,一提到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国内不少人都将目光盯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然而在美国,现在却掀起一股学习、研究德国企业管理的热潮。美国企业界普遍认为,德国的企业管理远比美国更富活力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培训(training)指在短期内以提高受训者工作绩效为目的的活动,开发(development)则是指扩展个人的能力素质使之在未来能胜任某项工作任务。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和企业成员要保持竞争优势,最可行和最必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培训开发来持续不断地补充知识、技能。因此,近年来人才培训开发备受关注,发展速度最快,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每一项工作中。在企业管理中应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加强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