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问题是古今中外研究文学现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孟子“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观点,旨在剖析孟子对此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及对后世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邢娟娟 《商》2012,(17):198-198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在文学批评上为我们开辟了一方天地。要正确的运用"以意逆志"并且避免常出现的断章取义和死扣字句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骆萍 《商》2014,(44):108-109
人性论在中国伦理思想吏上占据基础地位,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围绕人性问题展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孟子认为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但人性可失,所以要通过修身养性、反身内省等方法找出人本身的善良之心。所以孟子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而荀子却认为人性向恶,他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的自然本性,但人性可化,所以可以通过注错习俗、进行师法之教,从而成为圣人。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虽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一致的伦理目标,就是成为圣人。  相似文献   

4.
丁文林 《商场现代化》2005,(12Z):378-378
关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研究文学现象所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引用孔子“文质彬彬”观点,旨在剖析孔子对此问题的看法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研究文学现象所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引用孔子“文质彬彬”观点,旨在剖析孔子对此问题的看法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尚旸  水晶晶  芦亚楠 《消费导刊》2011,(7):95-95,44
《文心雕龙·知音》是中国古代一篇文艺理论批评著作,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对文学鉴赏理论的突出成就,而立足于篇名即“知音”本身探讨刘勰的修辞意识的则寥寥无几。有关“知音。气兑的美学信息,还隐含在“知音”这个词本身的修辞原型当中,“知音”说的命名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7.
何谓王道?在古代,“王道”一词,最早出自孟子的学说,指的是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王道”可以解释为最正确最被一致认可的方法。每个问题都有最适合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杂志媒介的营销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朱哲 《消费导刊》2014,(9):198-198
“义”和“利”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义利之争,也即道德的最高原则同人们的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之争。先秦儒家讲究入世原则,从孔子的“先义后利”的义利观,孟子“重义轻利”的动机论,到荀子“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的义利观给予后世的中国伦理思想家们探索义理关系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孟子把仁政安放在人先天所固有的仁心的基础上,认为君王应该或者能够以怜悯同情和爱护他人之心来处理国事民生,即所谓的“发仁施政”。 在孟子关于仁政的学说中,仁政思想的哲学基础与出发点就是人的“不忍人之心”,也就是“仁心”,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种同情、怜悯他人之心,是人的内在的本性。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都认为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哲学是人本的、非自然的。而孟学作为儒学的重要部分,与儒家的基本思维倾向和理论特征是一致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孟学是把“人性善”作为理论基础的关于人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虽然不断有人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斥责,但始终不能抹杀其理论光芒,而它之于道德实践的意义也是有目共睹的。正如宋代大儒程颐所言:“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相似文献   

11.
李真 《商》2014,(22):87-87
尝读《孟子》,对《告子上》篇中孟子与告子的一番问答深感兴趣,此番问答是讨论舜对其弟弟象究竟是“流放”还是“分封”。这段故事在中国古代典籍《史记》中也有记载:“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淦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思想丰富多彩:有他作为自”、有关于政治管理的“仁政说”、有关于政治统治技巧的君为轻,社稷次之),还有其作为经济管理思想基础的“义利说”等等。本文只对他的“义利说”进行一次再认识,以便发现其对现实经济生活的指导意义。一、 孟子是公民所应该享有的个人利益,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其目标当然不外乎推进公共利益和增进公民的个人利益包括自身的利益了。然而这些利益并非等量齐观,不分先后和主次的。由于政府是国家公共意志的执行机关,其首要职责当然是实现国家的公共利益,实现人民…  相似文献   

13.
“非违法之诉”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把握,“合理期望原则”作为“非违法之诉”的适用原则对于准确应用“非违法之诉”至关重要。本文拟对WTO争端案例对“合理期望原则”的背景、适用范围、预期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非违法之诉”的应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杨晓静 《商场现代化》2007,(10S):129-130
孟子的“仁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我国的管理理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的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了解根植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这些“仁政”的管理理念,然后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对我国企业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中,传统翻译对“信”(忠实)的追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取代的高度。翻译时对原文的“删节”与“增补”一直因为有悖于“信”而受到批判,该文从另一个角度,翻译的目的论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透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学理论批评化是导致文学理论危机的重要原因,因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并不属于同一个学理层面。搁置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片面发展文学批评理论,导致文艺学学科的知识化、浅层化和无序化。以方法论代替本体论研究,使“片面的深刻”相互否定,耗尽自己,最后只好走出文学的边界。促成文学理论批评化固然有文学理论自身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文艺学学科的体制化,学术研究功利化、市场化。因此,仅用二十年时间走完欧美百年之路恰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幸运:消化不良才中毒不深,改弦更张还有余地。在加强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借鉴欧美文学批评理论的成果,发展自己的批评理论,形成文艺学学科各部类共谋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许晓雅 《商》2013,(5):179-180
当今社会,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在极大的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网络版权频频受到侵害就是一个例证。我国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确立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侵权的归责原则,最为典型的即“红旗原则”和“避风港原则”。本文简单介绍了二者的具体含义及其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体现,并对二者确立的法理基础进行详细阐述,从而对二者的实质内涵进行归纳和探析。  相似文献   

18.
投资收藏艺术品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如何鉴赏和选择艺术品的问题,因为并非任何艺术品都适合投资.还真需要一双“火眼金睛”不可呢。要想从浩如烟海的艺术品世界中精选出那些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品.应该按以下4个标准来判断:  相似文献   

19.
孟子和柏拉图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不同的国度里,在道德起源问题上具有相似性,都认为人本性善。本文通过对孟子、柏拉图“人本性善”思想相同点的阐释,旨在挖掘二者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对当前我国道德教育事业的现代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政 《商场现代化》2006,(6):123-124
绪论1898年,近代翻译事业的开拓者严复首次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人们运用这一原则指导各种翻译实践并进行不同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信”主要是指准确、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达”则是在语言形式上要做到自然流畅、通俗易懂;“雅”则体现了一种艺术风格与神韵的追求。三者之中,“信”和“达”是基础,“信”得贴切、“达”得恰当,便会产生“雅”的风格、“雅”的神韵。“信”、“达”、“雅”既然作为翻译的基本原则受到翻译界的推崇,它是否适用于所有文体的翻译呢?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