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对314名大学生进行评估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显著低于2008年大学生样本;生活事件因子与SCL-90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与SCL-90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事件多数因子呈负相关;自责、幻想、合理化、退避与SCL-90多数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事件多数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也是大学永恒的主题。虽然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来已久,但基于人格中介方式探寻其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内在关系的研究鲜有论及,尤其在国家倡导全民健康理念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新生心理质量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和迫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某高校2012级的30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某些维度和心理健康的大多数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心理健康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积极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3)母亲的惩罚严厉和人格的神经质维度对心理健康总分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4)人格的神经质在母亲的惩罚严厉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否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水平,并就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索,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某大一新生班级进行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对照组在相应学期不开展相关课程,使用自尊量表、自我接纳问卷、特质应对方式、社交焦虑量表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自尊(t=-1.938)、自我评价(t=-2.023)、自我接纳(t=-2.541)与积极应对(t=-2.450)维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交焦虑(t=2.220)水平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在自我评价及消极应对维度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水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建构适合大学生的体验式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艺术学院全体08级新生参加的生活事件问卷、卡特尔人格问卷和九十项症状量表普测结果汇总,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艺术类新生生活事件、人格及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心理辅导提供科学支持。加强新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教育,同时减少疾病以及学业压力负担可以增强新生心理健康,同时惩罚性事件对新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743名中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测查,并探讨其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中专学生面对问题时大部分优先选择的应对方式属于"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3)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而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对江苏省某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涉农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农专业学生;涉农专业女生在强迫、抑郁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涉农专业男生;涉农专业男生在焦虑、敌对、偏执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农专业男生;涉农专业女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农专业女生。这一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要多关注涉农专业学生,尤其是涉农专业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学新生的抑郁症状对生命态度的影响,本研究以温州市M高校大一新生为样本,选用贝克抑郁量表(BDI-II)和生命态度量表(LAS)为测量工具,对354名新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人口指标的大学生在抑郁水平上无明显差异;存在抑郁症状的新生群体生命态度相对消极;在生命的自我投入和爱与关怀两个层面与无抑郁症状表现的新生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症状水平的不同和生命态度的积极与否呈现较为显著的负性相关,较差的生命态度体验对抑郁症状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为探讨社区服刑人员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采用心理症状自测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290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中,自我和谐的不和谐与灵活性两个因子进入心理健康的回归方程中(β1=0.842,β2=-0.498,p<0.001)。研究说明社区服刑人员自我和谐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情况越好;社区服刑人员自我不和谐与自我灵活性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能够较好地解释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探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82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结果: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状况处在较高水平(2.89±0.13),其中,来自工作负荷方面的压力最大(3.51±0.11);不同性别的员工工作压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男性工作压力大于女性。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2,p<0.01)。结论: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工作负荷压力最大,男性压力大于女性。越是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员工感知到的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64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积极应对方式、幸福感呈正相关(r=0.57,0.56,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资本、幸福感呈负相关(r=-0.26,-0.24,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呈正相关(r=0.38,p<0.01);(2)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了解分析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抽取了本校400名大学生,获得有效样本375个,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本校大学生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2.9%;男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二在精神病因子上差异显著;大二分布在躯体化因子上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与乡镇大学在躯体化、恐怖两个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总体上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以及全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应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广西某高校2010级高职新生心理普查,数据分析表明: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总分和各因子均分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且症状分布存在明显特点。不良心理状况的成因:主要有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应对措施: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加大扶贫助学措施力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英语学习效能感量表》和《师生关系问卷》对486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效能感、英语学习中师生关系及其二者的关系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中能力因子得分最高,挫折因子得分最低;(2)大学英语学习中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一定的冲突性;(3)大学英语学习中负向的师生关系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正向的师生关系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评估了302名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高中生心理韧性与数学焦虑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平均得分为3.41;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总体得分与其数学焦虑呈显著性负相关(r=-0.20,P<0.01);高中生心理韧性中的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四个因子对其数学焦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男女双性化人格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甘肃省河东河西两地居民进行心理差异调查,结果发现:(1)甘肃省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较低,总症状指数白银地区显著地大于其它7个地区,天水地区显著地大于酒泉地区;阳性症状痛苦水平白银地区显著地大于武威、定西、张掖、酒泉和平凉五个地区,天水地区显著地大于武威地区,定西地区显著地大于张掖地区;(2)八个地理区域在9个因子上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3)八个地理区域居民社会支持在总分、客观支持分和主观支持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4)八个地理区域除在女性化上的分布差异不显著外,在其它三种性别类型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探讨留守经历医学生学习适应和心理韧性对择业效能感的影响。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对176名留守经历医学生和307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留守经历医学生在教学模式[(16.71±4.76)分]、学习态度[(10.82±3.34)分]、对自我和生活接纳[(49.49±8.18)分]较无留守经历医学生[(15.74±4.76)分]、[(9.16±3.13)分]、[(46.98±10.18)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择业效能感的社会支持[(13.11±3.30)分]较无留守经历医学生[(13.72±2.8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医学生心理韧性各因子、学习适应各因子与择业效能感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值=0.1620.648);留守经历医学生心理韧性在学习适应对择业效能感的预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提高留守经历医学生的心理韧性品质,能够正向影响其择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为了探明贫困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幼师学生进行部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贫困生多项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和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说明幼师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还存在问题;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教育措施:完善贫困助学体系,加大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加强良好校园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为探讨心理复原力在校园欺凌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为缓解被欺凌群体的消极影响提供实证依据,采用中学生受欺凌行为问卷、心理复原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回收有效问卷433份。结果显示,中职生群体校园欺凌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复原力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校园欺凌、心理复原力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且心理复原力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评估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校2014级和2015级共131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评工具,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对比不同性别、年级、籍贯、专业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并与全国青年组常模作对照.结果:我校学生的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以及阳性均分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女生各因子分高于男生;大一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大二学生;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理科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艺术生和文科生高.结论: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虽然低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但是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程度。研究结果:基线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成员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28个项目、4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的人际交往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从症状自评量表前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成员两次量表总分、总均分、各评价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团体干预评价表结果显示,实验组在5个评价项目上满意度较高。结论:团体辅导可有效提升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将其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具有较广阔的前景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