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师》2017,(19)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大量的股权众筹平台,相较于国外,我国对股权众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股权众筹平台爆发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股权众筹的概念、特征及发展现状等角度发掘股权众筹在创业企业融资中的价值,根据股权众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众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众筹(Crowdfunding)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新形式的融资模式。2014年中国股权众筹飞速发展,势头强劲,然而,中国股权众筹仍然承受着来自现有规则的压力,潜藏了尚未可知的风险。本课题通过搜集国内外股权众筹的发展动态,对当前中国股权众筹发展所面临的众筹平台权利义务模糊,专业水平较低,众筹项目优质项目少,风险大,领头人匮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最后通过借鉴美国股权众筹的监管制度,结合中国股权众筹发展的现实环境,从发行人制度、众筹平台监管两个方面提出完善中国股权众筹相关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股权众筹在中国的发展特征、现状的基础上,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角度证实了中国具备股权众筹发展的可行性,而且通过研究英美股权众筹的发展经验来寻找新监管框架下中国股权众筹的发展突破口,提出明确市场定位、简化融资流程且减少融资约束、完善融后管理机制、注重模式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发展股权众筹的案例以及台湾地区场外交易市场参与股权众筹发展的先进经验后认为:我国当前发展股权众筹的根本问题是缺乏股权众筹发展的法律土壤,同时传统的债权思想也成为制约股权众筹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股权市场在开展股权众筹业务时具有资源、风险控制、股权退出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区域股权市场开展股权众筹试点可以成为我国发展股权众筹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范文波 《新金融》2016,(4):38-41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股权众筹对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动力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股权众筹内在机制及外部约束两方面,分别讨论了股权众筹与小微企业融资、制度环境的匹配性问题,认为股权众筹作为一项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小微企业融资具有较好的匹配性,但目前我国的信用基础及制度环境难以满足股权众筹大规模发展的需求。基于以上判断,本文对股权众筹提出了"明确定位、公私分开、分类监管"的发展思路以及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股权众筹概念逐渐清晰化,其具有"大众、小额、公开"的特点,这便致使目前中国的股权众筹均不合法.为何股权众筹作为一种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的金融创新未能在中国蓬勃发展而是以"变异"的方式生存呢?文章对目前股权众筹在中国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以期寻找促进中国股权众筹发展的方法并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概述了股权众筹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股权众筹发展过程中存在监管落后致使行业发展混乱、存在法律障碍、平台定位不清致使主体权利义务不明、信息披露不规范等问题,之后根据美国股权众筹的监管情况提出了对我国的经验借鉴,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解释,二是加强股权众筹平台管理,三是建立投资者资金银行存管机制,四是明确股权众筹信息披露标准.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股权众筹行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其在解决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创业、创新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日益发挥出积极作用。与实践相呼应,股权众筹也正在引起监管层面的重视。2014年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12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就《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我国股权众筹发展将有规可依。围绕着未来我国股权众筹的规范化发展,本刊特别组织专题,从不同视角解析问题,并就制度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股权众筹作为中小企业募集资金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目前我国股权众筹发展面临着发行方式认定模糊、监管规则空白、投资者被合同欺诈等权益保障方面的风险。201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草案)》解决了股权众筹平台注册或核准的豁免问题,但是缺乏对于股权众筹网络平台地位以及监管规则的规定。应当通过明确互联网股权众筹的非公开发行地位、认定股权众筹平台是专门从事股权众筹业务的经营机构,建立股权众筹平台的专门设立制度,通过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设置融资上限、建立保证金和风险基金制度等充分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最终实现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典型代表的股权众筹模式,在经过3年的初步发展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并愈发突显其重要性。但就国内股权众筹发展现状而言,存在着配套制度建设滞后、风险隐患突出等诸多问题。本文在梳理国内股权众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了规范发展国内股权众筹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目 《河北金融》2020,(12):10-14
互联网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为股权众筹这一满足小微企业融资和大众投资的新型融资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然而金融创新必然伴随着对金融安全的考量。在厘清公募股权众筹的主体法律关系基础上通过分析公募股权众筹主体法律风险,结合立法和司法层面的监管现状和域外监管成熟经验,立足于新《证券法》的实施从明确融资人的权利义务、监管股权众筹平台和保护投资人权益的角度对构建我国公募股权众筹的监管体系提出完善建议,以拓宽普惠金融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2.
《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虽对股权众筹的发展作出了积极回应,但作为现行法与社会实践妥协的产物,相关规定显示出适用性不足。对股权众筹予以再松绑不仅是理论上契合的需要,更是社会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除修改《证券法》相关条文外,尚需补充配套制度。创建融资限额豁免制度、放开股权众筹份额流转限制、建立股权众筹平台声誉机制、创新纠纷解决机制等,为股权众筹的有序、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切实可行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股权众筹平台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监管制度缺失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完善股权众筹监管的必要性,比较分析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股权众筹监管的做法和经验,指出我国需要建立健全股权众筹平台监管制度体系,加强股权众筹平台的全程持续监管,同时,要建立股权众筹平台与投资资金隔离机制,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众筹平台与企业家的声誉对预售众筹与股权众筹这两种众筹模式选择的影响及其经济机理,在发现众筹平台和企业家声誉对发起预售众筹与股权众筹的正向促进作用基础上,比较并提出了两种众筹模式的选择条件:(1)当产品质量较好而股权众筹投资者却并不偏好产品时,无论众筹平台声誉如何,预售众筹均占优,而企业家声誉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预售众筹的优势;(2)当股权众筹投资者偏好产品而启动资金需求小时,若平台声誉弱,起投门槛低的股权众筹占优,若平台声誉高,则预售众筹占优;(3)当股权众筹投资者偏好产品而启动资金需求大时,无论众筹平台与企业家声誉如何,起投门槛低的股权众筹均占优;(4)当股权众筹投资者偏好产品而启动资金需求适中时,若企业家声誉较弱且平台声誉较弱,股权众筹占优;若企业家声誉较弱且平台声誉较强,预售众筹占优;若企业家声誉较强时,无论平台声誉如何变化,股权众筹均占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众筹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其中股权众筹却存在着不少争议,监管者对股权众筹的态度也不够明确,导致中国股权众筹平台大多采取"领投+跟投"的这种规避监管的模式.然而必须看到,股权众筹的发展符合市场的需求,创业者与投资者两方面的力量会共同推动股权众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股权众筹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然而股权众筹指标的持续下降预示着这一市场需要进行制度调整。本文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出发,揭示了股权众筹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所谓众筹,本意是筹集大众的力量,实现梦想。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在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了,众筹越来越火,现如今股权众筹慢慢发展,尤其在软件网络公司计算机和通讯消费产品、媒体等企业中应用比较广泛。本文分析了当今中国众筹行业发展及出现的问题,众筹平台,投资人,发起人等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中国股权众筹提出建议,并指出未来中国众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股权众筹对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14年以来在国内发展迅速。本文从股权众筹的运作模式出发,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其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积极作用与风险,并针对股权众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健康发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双创"和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战略部署下,股权众筹这一新兴业态被寄予厚望。然而,随着发展进程的加快,股权众筹发展受到的制约也愈发凸显,主要制约因素来源于法律地位、投资门槛、平台功能、征信体系、退出机制等层面。结合国际经验来看,需要从立法支持、模式创新、信息披露、监管协同等维度,构建股权众筹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股权众筹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股权众筹对于实现便捷高效融资,解决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深远意义。但由于法律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等诸多原因,我国股权众筹投资者保护面临着诸多困境。只有明确界定股权众筹各相关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才能构建符合我国股权众筹发展实际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实现对投资者的有效保护,推动股权众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