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94年税制改革后,《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明确事业单位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但1994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会字(1994)25号)仅对企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作了规定,对事业单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没有明确。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仅规定事业单位,应在“结余分配”科目下设置“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在计算出应交纳的所得税后,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事业单位社会…  相似文献   

2.
谈谈事业单位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的所得税会计核算与企业单位差别很大:在企业会计中,同企业单位一样,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但事业单位所得税作为费用核算,而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所得税则作为结余分配核算,年终事业单位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出奉年应纳的所得税时,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和组织.其中包括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以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即事业单位同企业单位一样,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但目前事业单位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上与企业单位有很大差别.在企业会计中所得税作为费用核算,而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所得税作为结余分配核算,即年终时,事业单位根据税法规定计算本年应纳的所得税时,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所得税从其属性上说,是纳税人承担的一项费用,这一观念已在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中被人们普遍接受.将事业单位所得税通过“结余分配“科目核算,就是把事业单位负担的所得税作为事业单位对结余的分配,这种处理显然与所得税本质属性不相符.所以,事业单位的应纳所得税不应该作为结余分配核算,而应该作为支出核算.此外,本文认为,如果承认所得税是纳税人承担的一项费用,那么事业单位通过“结余分配“科目核算所得税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也有冲突.   ……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和组织.其中包括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以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即事业单位同企业单位一样,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但目前事业单位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上与企业单位有很大差别.在企业会计中所得税作为费用核算,而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所得税作为结余分配核算,即年终时,事业单位根据税法规定计算本年应纳的所得税时,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所得税从其属性上说,是纳税人承担的一项费用,这一观念已在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中被人们普遍接受.将事业单位所得税通过"结余分配"科目核算,就是把事业单位负担的所得税作为事业单位对结余的分配,这种处理显然与所得税本质属性不相符.所以,事业单位的应纳所得税不应该作为结余分配核算,而应该作为支出核算.此外,本文认为,如果承认所得税是纳税人承担的一项费用,那么事业单位通过"结余分配"科目核算所得税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也有冲突.  相似文献   

5.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关于所得税和以前年度结余调整账务处理的规定,尚欠妥当。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一、关于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新《制度》在“结余分配”科目的使用说明中规定: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单位计算出应交纳的所得税,借记“本科目...  相似文献   

6.
崔建才 《上海会计》2002,(12):69-69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有效地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加强了财务管理、促进了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但随着事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该《制度》中对事业单位涉税行为的会计核算显得有点不够规范,很值得探讨、研究。(一)事业单位的“应交所得税”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对此核算规定进一步加以规范。按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性收入,在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时,要作借记“结余分配”,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该分录在具体运用中,有时就会…  相似文献   

7.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以来,有效地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地运行。但随着事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该《制度》中的有些核算规定就值得商榷了。(一)对事业单位“应交所得税”的核算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存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建议给予修订。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性收入,在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时,要作借记“结余分配”,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这样,就把事业单位的所得税缴纳当成是对其“经营结余”进行分配的一种形式。于是就带来了两个方面的矛盾问题:一是在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8.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计算缴纳比较麻烦,需要分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归纳如下。一、企业所得税的日常处理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缴纳月度或季度所得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3.期末结转时: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  相似文献   

9.
《上海会计》 2000年第 7期刊登吴婧同志的《浅议视同销售业务的所得税处理》一文 (以下简称《吴文》 ),读后很有启发,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关于视同销售业务应纳所得税的帐务处理。《吴文》认为,视同销售的应纳所得税会计处理,应区别情况,分别借记“所得税”、“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欠妥。由于视同销售业务是税法与会计规定不一致,而导致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差异,这种差异一般是永久性差异,不会在以后会计期间内自行转回,根据…  相似文献   

10.
《上海会计》2002年第五期龚蔚同志《浅谈小规模事业单位应交增值税的核算》一文(以下简称《龚文》)指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规模事业单位应交增值税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笔者认为有些问题值得商榷。一、小规模事业单位以材料对外投资的核算《龚文》提出:小规模事业单位投出材料时,应按合同协议价扣除材料的账面价值及应交增值税后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笔者认为:第一,按增值税会计处理有关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应视同销售货…  相似文献   

11.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上海市财政局于今年8月以沪财会(1994)98号文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现将该暂行规定转载于此。鉴于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以下简称“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收规定计...  相似文献   

12.
王传沐 《上海会计》1998,(5):30-30,17
国家税务总局(199)153号通知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预售房地产并取得预收款的,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可按预计利润率或其他合理办法计算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并按季预征所得税,待该项房地产产权转移、销售收入实现后,再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税额,按预交所得税额计算应退、补税额。”对上述预征所得税在会计上如何处理,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大多数企业在申报计算应纳预征所得税时,不作会计处理;实际预交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预征所得税在资产…  相似文献   

13.
郭晓梅 《上海会计》1998,(3):20-20,38
1994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了所得税性质为费用,不是利润分配,允许会计利润和应税收益适当背离。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同时增设“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一损益类科目来处理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然而,笔者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理解该规定的要求,仍将所得税列入“利润分配”科目,在税务核定对上年损益进行纳税调整后,对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这么做的结果,使得上年损益及对应纳所得税的调整均反映在“利润分配”科目…  相似文献   

14.
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因此,研究会计与税法差异及其会计处理方法是所得税会计理论的核心。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科目设置的调整有:将"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调整为"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将"递延税款"调整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在旧会计制度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旧企业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年度终了,“事业结余”科目应无余额;“经营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如为亏损则不结转。《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年终“结余”科目贷方余额为行政单位滚存结余;有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将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进行明细核算。可是,在部门决算报表中,均有单位产生“负结余”。以山西省2005年度部门决算数据为例,有132个预算单位的年终结余总额或部分预算科目中出现负数,其中:事业单位113个,经费自理事业单  相似文献   

16.
《理财》1994,(2)
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中华入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巳经国务院颁发,现对有关会计处理办法规定如下:一、会计科目(一)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在“应交增值税”明细帐中,应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  相似文献   

17.
工会财会知识测试(十五)●叶朝雨财会知识测试一、填空题:1根据财政部197年发布的《关于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通知》规定,原事业单位经费包干结余中的“事业发展基金”应转入科目;原包干结余中的“职工福利基金”相应转到新的“职工福利基金”科目;...  相似文献   

18.
薛东成 《涉外税务》2004,(12):86-89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虽然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当期取得的预售收入一般都能按税法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费、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但是由于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个企业对预售收入应缴税费的会计处理比较混乱,大致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不做提取税费的会计处理,只做缴纳税费的会计处理,即实际缴纳税费时,借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这种方法反映在账表上的“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为红字或负数余额,本来是企业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应该缴纳的税费,却可能使信息使…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拿大与我国弥补亏损核算之比较武汉大学秦永和弥补亏损的核算是所得税会计的一部分。自财政部1994年颁发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来,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但该文件没有说明有关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为此,本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0.
袁继安 《上海会计》2000,(12):26-27,24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实施两年多来 ,在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制度》在收支核算和收支结转方面有几个问题似尚待改进。一、关于事业结余《制度》要求“期末”将与计算事业结余有关的11个收支类科目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这11个科目是 :收支类5个科目———“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 ;支出类6个科目———“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