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载列车在长大下坡道发挥电阻制动效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大下坡道上重载列车利用空气制动机制动时,由于低速缓解产生缓解波自前向后逐渐传递,而车钩处瞬间加速度和瞬间拉力越来越大,易造成断钩事故,并使制动力下降。采用电阻制动可消除或减缓车钩处的拉拽力,避免断钩事故发生,并可解决副风缸充风不足问题,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铁路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介绍了列车空气制动机的工作原理,紧急制动停车的适用条件,紧急制动停车的措施、注意事项和紧急制动阀的使用方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对列车制动安全形成危害的常见问题,强调了清站查车对确保列车安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列车检测作为列车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列车追尾等事故造成的人身危险和财产损失。为实现精准的列车检测,选用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PVANET)对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在此基础上,采用候选区域网络,从生成的特征图里滑动搜索,判断出图像中可能为列车的区域位置,并进一步采用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对每个候选区域进行分类,计算出其所属类别的置信度,同时精确定位列车。经验证,该方法适应范围广、鲁棒性高,可以有效地检测不同环境光强及不同朝向的列车,保障列车安全,为列车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1994年×月×日,某铁路线上的一敞货物列车发生脱轨事故。在我们到达事故现场时列车已经起复,线路已恢复正常运行,这给事故的勘查与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铁路行车事故,是指列车在运行途中或站场调车作业过程中,由于人为的、机械的或自然的原因造成机车或车辆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等,致使人员伤亡、货物毁损、机车车辆或线路设备损坏等,影响铁路运输生产的事故。  相似文献   

6.
安太堡、安家岭两大露天煤矿若通过大秦线到秦皇岛开行万吨列车,两端装卸设备和沿途站线是符合要求的。但用双机牵引会引起机力浪费,司机间协作不好,大下坡制动困难,列车长于部分自动闭塞分区长度,难以发挥自动闭塞作用,反而降低通过能力,因而综合考虑,以单机开行6000t列车为宜。  相似文献   

7.
山区地形复杂,影响山区行车安全的主要问题就是汽车制动效能的降低,其中制动热衰退是造成山区汽车制动效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制动失效,直接后果就是在危险路段上车辆不能有效减速而发生翻车、坠崖事故,导致车毁人亡。云南省近几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与事故车辆制动热衰退导致的制动失效有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09年冬季的一天晚上,天津某高速公路的硬路肩停着一辆发生故障的半挂列车,第二条车道驶来的一辆普通大货车未能及时发现,来不及反应一头撞了上去.造成严重的追尾事故。民警在审核案卷时发现,该条高速公路的硬路肩宽度为2.4米,而大型半挂列车的宽度为2.48米,且右侧车轮未靠边,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重载铁路普遍采用固定闭塞,列车追踪间隔较长且基本达到当前闭塞制式下的极限,而移动闭塞可以大幅度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因此根据我国重载列车运行特点,结合道路车辆跟驰理论,从工况选择的角度,分析建立基于移动闭塞的重载列车追踪间隔模型,并借助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可行;出站和到站的列车运行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大于区间内的列车运行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在考虑列车工况选择时,若前后列车均采取常用制动则最小追踪间隔时间更短。本次研究为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提高重载铁路运输能力提供理论思考,也可为基于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列车自动驾驶做出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事故树分析法分析列车冒进信号机事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列车冒进信号机事故作了分析,通过分析计算,对事故诱因的重要度作出排序,从而为制定预防事故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间站列车事故中,多数由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引起。济源车务段通过模拟提出了确保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安全的措施,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市场需求,2000年铁路列车运行图继续进行了改革和大面积提速,对西部地区作了能力倾斜,调整了旅客列车等级和列车车次,增开了特快列车、夕发朝至列车、旅游专列、行包专列、五定班列和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列车重量也有提高,突出了品牌效应,扩大了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对沈阳铁路局现行列车运行图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铁路运输能力和运量角度,论述了现行列车运行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范技术条件和技术标准、合理调整列车结构、推出适销对路的运输产品等项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旅客的问卷调查,旅客对铁路列车最关注的是“准时、快速”,但由于铁路旅客列车的运行距离长、作业中涉及部门人员多和施工、设备故障、气候等影响,极易造成列车晚点,因此,应在提高重视程度、加强考核、认真统计、优化施工组织、提高调度水平、改善设备环境等等方面加大作力度,以提高客车正点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止车站多方向接发列车错办进路,长沙北站开发了多方向接发列车防止错办进路系统。该系统结合车站微机联锁系统、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车站办理接发列车进路出现错办时的自动报警。在论述基本原理、系统性能、数据流程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实现手段进行了探索,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延误引起滞留旅客较多和短期运力不足的情况,提出同时采用车站限流措施和灵活跳停策略的列车延误调整方法。通过构建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延误列车运行图进行优化调整,将优化目标分为延误旅客总人数最小化和线路延误总时间最小化2部分,同时引入跳停决策变量,考虑跳停对计算线路总延误时间的影响,精确调整线路延误列车运行时间。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既有效缓解因滞留旅客过多造成的站台拥挤,又快速恢复因某趟列车延误造成的大面积晚点。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相较于传统的运行时刻调整策略可有效缓解站台滞留旅客的拥挤情况,缩短线路总延误时间,快速恢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组成线路能力分析系统的三套软件,即列车牵引计算分析系统、列车运行图编辑绘制系统和列车运行模拟分析系统的特点、功能、原理及应用。在列车牵引计算分析、列车运行图管理、线路通过能力评价、扩能方案评估及列车运行计划的合理安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V旅与机车使用台数、机车在本(折返)段及所在站停留时间的相互关系,提出货物列车旅行速度波动幅度的概念,以此优化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及改善日常调度指挥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绘制列车运行图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列车运行图用手工绘制费时,费力,利用电子计算机采用C或C++语言能够编制出精练,快捷的程序代码,通过编制AUTOCAD图形交换文件函数和宏命令。即可进行列车运行图的绘制。  相似文献   

20.
对列车在高坡及电化区段发生断钩,分离,途停后,处理不当,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止溜逸,重新连挂,确保行车与人身安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