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三国演义》之“义”——“义”与性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义”是《三国演义》创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不仅体现了作家的道德评判和价值观念,而且渗入到了小说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还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本文从“义”与性格的关系出发,揭示“义”对性格刻画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义”不仅是人物的性格而且是塑造人物的有效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世俗化”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独特的风格,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家庭身世、时代环境与中西两种文化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世俗化”倾向的追求。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及作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世俗化”倾向这一主题让我们看到了乱世中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3.
威廉·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方,对南方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小说是在美国南方这个特殊历史空间形成的,包含了南方宗教、种族等问题.福克纳小说中的人物正是按照南方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生存下来的,即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南方区域意识.  相似文献   

4.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了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历史话语的本质是诗性的”的观点对当代人历史类纪录片的创作风格的影响,对“形式论证”、“情节设置”以及“意识形态的暗示”三种叙述策略结合优秀实例进行了分析,以此探索历史纪录片创作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所谓的“范式”,主要是指某个科学共同体所共同接受的理论观点和研究假设。在历史研究中,历史主义和革命史范式是中国史学界两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如果以革命史范式来审视晚清的“羁縻”政策,那么这一政策有违于民族尊严和损害了国家利益,具有“投降主义的嫌疑”。倘若从历史主义的范式来考察这一政策,晚清时期,清廷所推行的“羁縻”政策,无论从其催生的情境来看,还是从统治者本身主观上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作用来看,与传统并无本质区别,即都是力图通过牺牲一定的国家利益来换取苟和的一种权宜策略。无知和历史的惯性使他们没有意识到对手的强大,在列强的咄咄逼人的态势面前,一步步滑入丧权辱国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The Lady or the Tiger是美国法兰克·史塔顿1882年出版的一部著名悲剧短篇小说。小说从践踏生命权、漠视尊严权的人权悲剧叙事开始,描述了一个充满悲凉和残酷的社会悲剧现状,并借此引出人物悲剧。在个人悲剧叙事部分,小说对人物内心的伦理纠结进行了详尽叙述。整个小说交替使用非聚焦型叙事方式和声音叙事方式,从视觉和听觉上强化悲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小说的字里行间从始至终弥漫着无奈的悲情色彩,悲剧情节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7.
梅娘是我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一生写下了许多杰出的女性小说,被世人称之为“北梅”。她的小说塑造了普通人物的悲欢生活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记录了主人公的生活痛苦与追求。对此,本文从小说人物形象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梅娘小说中正面和负面的男女形象,以更清晰地认识梅娘小说人物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是美国历史上反种族主义斗争的经典之作。本文尝试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分析《宠儿》如何通过一名女黑奴扼杀亲生女儿的人间惨剧,以死者还魂与生者重逢后又神秘消失的魔幻情节。设计出一场令人震惊的生死对话过程,实现对美国奴隶制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世俗化”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独特的风格,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家庭身世、时代环境与中西两种文化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世俗化”倾向的追求。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及作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世俗化”倾向这一主题让我们看到了乱世中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投资》2013,(28):120-120,122
王安石是中国经济史、政治史上充满了重大争议的标杆性人物。我们常常说一个历史人物不易评论。是因为他“面目不清”,可王安石这个人面目很清晰,还是不易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像王安石这样的人虽然凤毛麟角,却也并非仅见。他们为官清正,工作操劳,办事雷厉风行,行政效率极高,而且不将私利掺杂于国事。他们力主国家主义,不惜以牺牲民间工商自由为代价,换得中央集权制度的恢复与稳定。他们提出的行政口号往往是“均贫富”,可是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将民间的富人和穷人一起剥夺。从经济史角度来观察,这些“理财大师”往往是中国式的“治乱循环”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主义文论是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历史主义开始兴起。新历史主义者之所以引起轰动效应,在于它以文学、历史视角重新审视了哲学、历史和文化,其理论本身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具有后现代的超越意向。  相似文献   

12.
杨显惠夹边沟系列小说采用了历史批判这一主题,其对强权意志的批判体现出"错位"、"历史缺席"、"不动声色"的特点。通过对"批判"的深度审视与辨析,在面对当下情绪化文风和享乐主义风气较为浓厚的文坛,发现杨显惠夹边沟系列小说产生了一种新的批判意义,即一种批判的"历史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一词具有纷繁复杂甚或互相对立的涵义。诺斯为拯救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选择模型而建立的意识形态理论,突出了意识形态得以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社会经济功能。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将意识形态的产生与分工的发展、阶级及利益集团权力相联系,揭示了意识形态的产生机制及其社会功能上的矛盾特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合理运用意识形态的功能,界定其合法范围,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是以自己独特的现实感为基点来观察汉以前的中国文学的著述。在鲁迅的文学史叙事中,形式文采与思想内容的区分是其主要特点,而且在一种历史主义的视角下,表现出鲁迅反传统的思想微言以及对文士在场感的论述,同时所采用的文言表述,也透示出鲁迅强烈的克服“被描写”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阙迪伟的小说《雨季的错误》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颇有特点。与那些反映了广阔社会生活的作品相比,《雨季的错误》不枝不蔓,意蕴单纯而集中,主要是对乡村农民的精神贫困问题作艺术上的观照。受意蕴单纯集中这一内容特点的制约,《雨季的错误》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聚焦法的运用。另外,小说中典型环境的设置也颇可称道。  相似文献   

17.
旅游高等教育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对接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出发,阐述了现代旅游业导入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是实现知识经济型产业化战略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旅游业发展对高等旅游教育培养人才规格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我国高等旅游教育构建创新体系的选择维度和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8.
从本次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经历了一次十分严峻的资产缩水及危机洗礼。随着全球金融市场逐步从恐慌情绪中触底并逐步回复,主权财富基金正在重新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客观分析主权财富基金在金融危机前后一些表现,以及新的发展趋势,对于把握总体的全球金融市场格局以及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的新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动漫旅游是一种体验性极强的旅游形式。在日本、美国等动漫强国,动漫旅游已非常火爆。中国动漫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动漫旅游的内涵以及动漫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抓住动漫旅游的实质"体验",对动漫旅游的产品模式进行粗略设计。  相似文献   

20.
该文突破了以往特写写作集中论述营造“现场感”、“形象感”和“镜头感”的局限,指出新闻特写的一种新视角,并将特写写作过程归纳为七组共十四个“四字”口诀。七组口诀分三部分:第一步部分是说对“镜头”的捕捉,第二部分是说对“镜头”的拓展,第三部分是说对“镜头”的截取和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