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动宾动词+宾语”结构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是由汉语动词的“原型结构”通过句法成分的“移位”所造成。句法成分的“移位”带来动宾动词语法上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其可以再跟上一个受事宾语。本文详细比较了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动宾结构在形式和内涵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了一些动宾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规律,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2.
隋小凤 《魅力中国》2011,(15):99-100
中古汉语主要指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时期的文献语言,在这一时期,无论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汉语的面貌与之前之后都有一些不同之处,上古汉语的大多数语言形式延续到此期,近代汉语的某些语言形式在此期开始萌发,还有一些语言形式则为此期所特有。中古汉语以其口语化的特色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无论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不断拓展提高,出现了可喜的成果,但仍然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赵晨 《魅力中国》2014,(24):237-237
《左传》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历史典籍,从语言的角度看,它是一部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语料文献。其动词数量可观,而且其中有关战争场面的描写较多,因此有关军事的动词甚多。基于此,本文以《左传》为基础,以关于战争描写的动词为研究对象,按照起兵、交战、战果三个步骤将其进行分类,对其进行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动结构式在英语、德语等语言中广泛存在,是动词中的一种特殊构式。它的特殊和复杂性一直是中外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研究表明,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汉语的动词语义功能强大,因此,“汉语中同样存在中动结构论”历来是专家、学者们跨文化语言对比英语中动结构的一个讨论焦点。通过以分析语言学界强调汉语中动结构式的研究为出发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中国国内语言学界汉语“中动结构式”研究的发展情况以及肯定和否定该理论的主要代表学者和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谭小雨 《魅力中国》2014,(5):279-279
本文把配价理论运用到汉语二价动词的确定及相关句型的讨论上。论述了配价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对二价动词的基本式、特殊式和变换式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句式的讨论发现所对应的汉语二价动词语及其支配成分的语义特征,揭示其语法规律。为汉语动词的本体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6.
马洪波 《理论观察》2009,(2):110-111
如何对留学生进行语法教学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实现,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汉语语法、语用规则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中应把语法教学与语言交际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应展开生动有趣的语法教学,通过师生互动,设计语境,注重难点,利用汉语系统的有序组合,教师恰到好处地讲解语法,活跃课堂气氛,来实现语法课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继习  陈川 《走向世界》2012,(21):30-32
《孟子·离娄下》称舜为东夷人.结合众多证据来看.这点无可置疑。东夷一词源自西周金文.是周公、成王东征时对海岱地区诸方国、部落的总称,今山东省境为东夷起源的地区.也是夏、商时东方诸夷的核心地区.后世遂多以东夷来指代中国上古至商周时代的山东地区的人群。  相似文献   

8.
龙立华 《魅力中国》2009,(31):127-128
"在"是古今汉语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词,且出现时间较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大量出现。本文选取了上古时期的一些传世文献材料,拟对其中出现的"在"字的用法进行系统的考察,并探寻"在"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是古今汉语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词,且出现时间较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大量出现。本文选取了上古时期的一些传世文献材料,拟对其中出现的"在"字的用法进行系统的考察,并探寻"在"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尚书孔传》是《尚书》的注疏语料,其出现于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发展时期。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尚书孔传》语气词的分布、类型及其语法特点,全面、客观地反映文中语气词的实际概况,以期有助于揭示汉语语气词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1.
谈我国官员选任与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日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4):110-113
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和选拔出各级优秀领导人才,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作为一个政治文明古国,历来重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文章从西周世袭世禄制入手,重新审视两千年来、尤其是建国后我国官员选拔与管理体制的变迁,反思其利弊,明鉴其得失,对我国当前的干部人事制度逐步走向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方式进行的争霸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尊王"是一种在松散等级体系下较为有效的争霸策略。它是一种合法化的崛起方式,可以减小来自体系的阻力,通过"尊王"可以对周王室以及体系内其他诸侯进行安抚,并有助于孤立和威慑体系内的竞争性大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是一个体系等级性逐渐松散化的过程,到战国时代体系逐渐进入较为典型的无政府状态。春秋时期,诸侯"尊王"行为随着体系的演变而变化。争霸诸侯"尊王"的最高点出现在体系由严格等级体系转向松散等级体系的前期阶段。此后,争霸诸侯"尊王"的水平会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流于形式。此外,在诸侯尊王的过程中,存在王室与霸主之间对体系内与合法性相联系的权威的争夺。这一分析有助于丰富大国崛起和大国争霸的研究,深化对不同国际体系形态下行为体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孝"原始意义出现于西周,介于宗教和伦理之间。到孔子时期才具有伦理规范意义,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所提倡的"孝"是一种长幼之序和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孟子在此基础上把孝道思想进行发挥,使其复杂化。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翠  孔勇 《走向世界》2014,(28):91-91
到圣地曲阜游览,人们首提孔府、孔庙、孔林,但舞雩坛却鲜为人知。周代鲁国故城内外的古台很多,现仅存舞雩台、望父台两处。舞雩坛,本名雩坛,位于曲阜城南沂河之北,原为周鲁国祭天求雨的祭坛。"雩"是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礼。《周礼》有记:"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秩署东平州判官陈文信在台上立"舞雩坛"三字石碑,为保护此碑,将其移入孔庙。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德育思想是继承并发展了西周的思想而产生的,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当代德育思想则是传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进步的德育思想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们只能用当代德育理论来指导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曾有国家举债之事,但无论是从观念还是制度上看,都并非现代财政意义上的“公债”。经过相关人士的译介,现代财政意义上的“公债”概念渐为晚清社会所知晓。“公债”的词义亦经历了由古至今与中西交汇的转换与融合演进过程。“公债”概念形成与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清廷财政变革的实践过程。甲午战后,朝野逐渐对公债举借背后所关涉的国家财政制度、债权关系、国家信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晚清民初,现代意义的“公债”概念以及知识与制度体系逐步被塑造和建构起来。在国家财政制度剧烈转型之时,清廷亦展开了公债发行的艰难尝试与制度移植。  相似文献   

17.
于秋伟 《走向世界》2011,(10):52-53
1965、1966年间,山东省博物馆在青州市苏埠屯发掘了两座商代大型墓葬,在编号为M1的墓中,出土了两件铜钺。一件铜钺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长方形,方内,双穿,两肩有棱,弧形刃,器身作透雕人面纹,极富威严。钺正反两面铭“亚丑”二字,故得名“亚丑钺”。另一件铜钺,通长31.8厘米,刃宽35.8厘米,扁方形,方形内,肩部有两穿,刃部宽大,器身透雕张口怒目的人面纹,眉目鼻均突起,口稍凹下。  相似文献   

18.
千佛山溯源     
陈强 《走向世界》2014,(43):27-29
千佛山在隋代以前的史书中一直是默默无闻,直到隋朝初年,就山势在千佛山阴镌刻佛像无数,成为"千佛山"一名的由来。目前发现最早的石刻为隋开皇七年(587)《刘景茂造象记》。《续修历城县志·金石考》记载有隋代造像题记10种,最晚为开皇十五年(595)《女花仁造象题字》。唐至北宋时期的500年间,除了宋代《太平寰宇记》将县南五里之山称作"历山".  相似文献   

19.
博山琉璃     
琉璃亦被称为"瑠璃"、"流离",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琉璃色彩美轮美奂,品质晶莹剔透,是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装饰构件,在古代重要的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中都可以发现琉璃的影子。博山区地处山东省淄博市西南端,因其千年的琉璃生产史而扬名中外。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词语不但在现代语言交际中运用十分广泛,而且在古代汉语中也是如此.模糊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的运用具有它的合理性,这是社会历史及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读者的阅读心理的需要;同时是中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