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斯·韦伯的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关系。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一学说不断受到怀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的基础上 ,通过反思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的内在“亲和性” ,以及批判性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与经济伦理的“二律悖反” ,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重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代表作。在这本书里,韦伯通过对西方宗教改革的考察,发现新教伦理,特别是加尔文改革后所形成的禁欲主义的职业观(天职观念)对近代经济生活的精神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作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基础,使清教徒具有一种合乎理性的组织资本和劳动的精神气质。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新教伦理有助于一种理性的资本主义的产生,"它哺育了近代经济人"。韦伯的研究揭示了与一定的历史的社会现象相关的诸多因素中,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韦伯基于对20世纪初德国官僚政治伦理问题的批判与思考,在资本主义新教伦理的天职观念、康德责任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责任伦理范畴,要求政治实践主体自觉担当自身的伦理责任,实现对责任伦理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新教精神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文明高于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然而15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激速膨胀,借着美洲大陆的发现向外殖民扩张导致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社会经济形态出现。韦伯的观点受到质疑。该文深入挖掘历史现象揭示了被韦伯忽略的一些史实,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不是"不可替代"的:人口变迁是资本主义发展、扩张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以下简称<精神>)是西方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代表作.韦伯认为,是资本主义新教促使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从而也使西方走在了世界历史的前沿.他提出了精神文化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促进作用.既然这种精神文化能够对社会历史发展有用的话,则它能否也适合于其它不同的社会发展情况呢?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相似文献   

7.
叶雷 《中国高新区》2011,(2):121-122
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不仅探究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企业家创业发展背后的文化密码,更总结了至今仍得到公认的企业家精神,即强烈的事业心、理性地追求利润、禁欲主义的生活观、劳动致富,以及诚实公平交易。  相似文献   

8.
周福 《理论观察》2007,(1):49-50
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命题上韦伯和托尼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二者由于对历史因素强调的不同,从而对资本主义的兴起采取了不同境遇的解读,韦伯为资本主义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托尼则认为这是皇帝的新装。托尼对宗教思想、道德观念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论述,是对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命题的回应、批评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出现的文化热,使学术界对韦伯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一般人的学术旨趣集中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和《儒教与道教》,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以及东西方学者关于现代化的道路与模式、东方民族固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等理论问题的重新认识不无关系。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是通过对世界各大宗教的比较研究,来考察和论证不同类型的宗教对于人们的社会行动的影响及  相似文献   

10.
在撕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部著作中,韦伯认为现代理性的扩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韦伯所要探究的并不是现代理性概念本身,而是理性背后的精神原因,即从神秘的宗教入手,研究西方宗教改革之后,新教教派的教义所产生的人的精神和思想的转变过程,包括这种精神所生产的理性思维和行为,及其相关理性形态的组织.韦伯试图从意识形态、新教伦理的角度探究现代理性起源的内在动因以及其存在发展的合理性,并反思了现代理性膨胀所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在道德建设过程中,重视将民族精神与时代风尚相融合,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伦理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伦理精神。中西方伦理精神体现了中西方各自的道德文化特征,反映了中西方各自的道德精神风貌,为当代中国伦理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资源。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舶来品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其灵魂。我国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仍在照搬西方社会伦理,致使助人过程中产生伦理困境,阻碍服务的有效开展,使得社会工作伦理亟待走向本土化。儒家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有相通之处,通过对社会工作伦理概念及儒家思想主要内涵、儒家传统思想与社会工作伦理中的契合性进行论述,结合实务工作中的伦理困境,提出推进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天职观的含义,探讨了天职观对资本主义精神的作用:天职观使人有了劳动的动力;天职观使人们追求财富变得正当合理;天职观使得资本主义积累了许多财富。韦伯的天职观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可以学习近代清教徒一样的天职般的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4.
刘倩 《科学决策》2003,(8):57-60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现代化"的讨论,大多都将民间传统看作"落后"因素,当成现代化进程的"阻力"和"障碍".这种观点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社会哲学家斯宾塞和韦伯等的社会进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前提是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而东方的印度教、佛教、中国宗教(儒教、道教)不具有这种精神,没有提供现代化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准备,所以现代化过程中有更多阻力.这种观点被许多非西方世界的国家奉为政治的宗旨,对其治国的政策和策略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秦汉企业家到明清商帮,再到近代及改革开放时期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可谓光辉灿烂,有关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尚待扎实耕耘。理解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不仅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而且有利于认知中国与世界的长期经济变迁。韦伯认为在新教伦理中,"敬业"是企业家的"天职",新教伦理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而儒家思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正义     
20世纪90年代,当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对环境保护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无能为力。与此同时,由于环境保护中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引起的"环境不公"问题在环境保护运动中日益突出,并且由此引发了一场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响应的"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和"环境正义"的一些重要思想,既对当代环境伦理理论及其指导的西方主流环境保护实践提出了挑战,也为当代环境伦理提供了一个从现实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环境问题的崭新视角。"环境正义"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正是当代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应用哲学的兴起是现代哲学的重要走向,尤其表现在其分支——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上.在西方世界,一批活跃在应用伦理学领域的哲学家既使哲学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生命力愈发增强,也证明了哲学的不可或缺与不可替代,为哲学重新赢得了声望和尊重.其中,生态伦理或环境伦理的发生与发展更具时代价值和意义.但在具体研究中有一些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前提性问题,对它们的澄清与解决有助于生态伦理学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通常被从儒家思想的某些原则中引伸出来,就象人们从新教教义中引伸出北欧人的(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从伊斯兰教中引伸出阿拉伯人的经济伦理.从印度教中引伸出南亚人的经济伦理那样。久而久之,儒家的某些道义原则便普遍地被人们看作是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基本取向准则和外在标志。然而,这种以社会“一般的”意识形态原则规定它的特殊文化层次的演绎方法并不可靠。就中国的情况而言,这种方法总是误导人们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认识.仿佛我们的先人们是一个崇尚禁欲,安贫自守,漠视物质利益的族类。这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无庸置疑,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有探切的关联.但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这种关系.而不是想当然地把后者作为前者的简单延伸。这对于正确地把握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基本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商业伦理与实践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基因。美国的商业精神始终贯穿着美国文化的根基。研究美国商业伦理必须以其文化根脉作为发轫。只有将美国的商业伦理和商业精神放在清教文化整体传统中才能解析美国商业伦理与美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美国商业精神的成功体现在它经济的奇迹般的发展。而支撑其经济成功的核心文化因素则是美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清教思想中的?工作伦理”及“契约观念”与现代“资本主义创业和创新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马浩 《魅力中国》2011,(20):23-23,22
在当代中国大众传媒权利膨胀,逐渐化身为伸张正义、锄强扶弱的无冕之王时,媒介伦理渐渐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参考西方媒体文化的伦理价值取向,构建当代中国媒体文化的伦理价值精神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将通过对中日媒体在地震报道中的比较对灾难报道中的媒介伦理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