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热播,反映了人们在社会转型期对家庭伦理的关注和思索.电视剧<双面胶>展示了当代家庭伦理的困惑.通过着重开掘婆媳之间的矛盾这一古老的命题,该剧演绎了文化差异、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辛湘娅 《改革与开放》2012,(22):174-175
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伴随着宗教史的发展,本文试从人类心理需求(马氏需求论)的角度分析宗教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宗教体现了人类心理上的不同需求。而人类的这些心理需求对宗教的发展也起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而每个家庭都存在着不同的家庭矛盾。文章介绍了一例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家庭生活矛盾的案例,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个体社会心理,从成就感与责任感的关系、旁观者效应、分离与个体化等心理学的专业视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聂美琪 《魅力中国》2014,(21):96-96
《寒夜》叙述的是抗日战争背景下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的悲剧故事,通过平凡的小人小事,通过小人物的受苦和悲剧,控诉那个如同寒夜般凛冽彻骨的旧社会,为在黑暗中挣扎的小人物喊出痛苦和悲愤的呼声。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汪文宣、汪母和曾树生,汪文宣是一个性格懦弱、喜自我安慰的知识青年;汪母则是个爱子心切、身心都依靠着儿子生存的封建家长;而曾树生就是一个有思想又大胆追求幸福的新时代女性。他们彼此紧密相连,互生矛盾,由此产生出夫妻关系、婆媳矛盾和母子情怀三个主要的矛盾冲突,这是促使家庭悲剧产生的内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矛盾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强大的理论保障。在不同的形势下,矛盾思维运用的具体形态是随着发展的需求而有所差异的。如何变革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时代形势引发了理论者和实践者的深思。马克思主义矛盾思维从“对抗”主题向“和谐”主题的转变为构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止高校经济犯罪的发生,促进高校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文章从不同的需求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外部监管者、高校实际管理者以及高校审计人员等在不同需求驱使下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与矛盾,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高校内部控制应包括的范围,高校内部控制的性质及其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7.
化解文化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矛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化解文化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是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着力化解的文化矛盾主要有信仰层面的矛盾、价值层面的矛盾、心理层面的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化解文化矛盾,从文化本身来说,应在加强文化教育、开展有益文化活动、引导文化消费、强化文化管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走向腐败,都经历了从心理蜕变到行为偏差的过程。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分析,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诱因理论为基础,以求通过满足公务员心理需求为预防和遏制腐败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吴义能  贾舒 《特区经济》2004,(12):135-136
自从1996年底中国宏观经济出现需求不足的现象以来,从需求人手来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文献层出不穷。于是相对而言需求不足(或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该理论认为,中国的主要经济矛盾和任务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相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但是,刺激需求好像并没有解决中国经济中的这个最基本的矛盾。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相对需求不足的理论以及按这个理论开出的“药方”有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文本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盛行的恶搞文化。从外在的环境因素、社会需求和内在的心理需求、抵抗的快感几个方面,重点以约翰费斯克关于大众文化的产生和抵抗式特点的观点为依据分析了网络上恶搞文化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周晓婷 《魅力中国》2014,(16):268-268
婆媳问冲突话语是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又复杂的语言现象,婆媳类冲突话语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其既存在负面性,又存在正面性。如果处理得当,在人际交往中,它就会产生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如果处理不当,它就会破坏人与人之间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本文以当今热门的有关婆媳题材的家庭电视剧为语料来源,从中搜集整理相关语料。在前人的研究上以会话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冲突话语的起始阶段的三种起始模式:表态称述-否定性表态、指令-拒绝和质疑-否定性回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走向腐败,都经历了从心理蜕变到行为偏差的过程.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分析,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诱因理论为基础,以求通过满足公务员心理需求为预防和遏制腐败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四、权利均衡的重要性我们否定言论自由权利的优先权,并不否定言论自由在一定条件及一定范围内的重要性,甚至极端重要性。尽管权利均衡重要性可能鲜为人知,但我们肯定权利均衡的意义在于,当出现不同权利冲突时,尽量寻找能够协调不同权利之间的矛盾点,努力实现他们的统一。不同权利之间的冲突和制约不是找不到他们的“界限”,而是能够找到这个界限。依据这个界限,正确处理权利冲突所引起的纷争和矛盾,平息纠纷,达到不同权利的和谐。若是从在整体社会权利的总配置上大处着眼,权利均衡最能缓和社会不同主体不同需求的矛盾和冲突,使…  相似文献   

14.
涂文婷  陈圣泉 《黑河学刊》2013,(12):181-182
腐败心理的形成是有发展阶段和过程的,首先其来源在于行为人的内在需求,是人都有需求的共性和各人不同的需求倾向性结合的产物。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导致不良需求,领导干部这一特殊职业给不良需求提供了土壤和环境。当体制不健全和监管不力时,腐败心理有可能转化为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在所难免,随之而来的矛盾、纠纷、冲突,以及明争暗斗的心理博弈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拆迁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为城市房屋的拆迁和土地征用工作,做好心理疏通,为城市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王昇璞 《魅力中国》2010,(7X):138-138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移动网络带宽不足的矛盾,决定了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每一分一秒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争执,自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不断地爆发。通过心理防御机制的影响下,才能够调整各方面的心理需求达到平衡状态,让个体的精神面貌维持正常状态。一旦心理防御机制出现失效时,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生理疾病和心理障碍,以致个人无法参与社会、家庭和学业等活动。尝试透过弗洛依德所描述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去讨论其重要性和意义,领略到它的本身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具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提高,在婚姻家庭中也出现一些与经济相关的问题,例如为经济出现争吵、离婚甚至是"出轨"等。利用社会学的相关知识,从收益、制度、信息、精神需求等角度讨论这些问题的表象和原因,有助于解决婚姻家庭中的矛盾冲突,增进婚姻家庭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社区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居民心理需求对于社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的必要性,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社区居民心理危机需求以及社区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从政府、社区、民众三个角度提出社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疆从2010年后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如何进一步提高养老院服务水平、质量,将是该地区养老机构进一步发展必须关注问题。本文通过新疆喀什市深圳市对口支援的福利院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了当前新疆养老院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心理需求。目的是因为该老人院对服务对象的已有信息不多,为了更好了解老年人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的各类需求,为后续的跟进以及社工和义工开展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