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艳 《理论观察》2013,(11):69-70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双方关系持续制度化的历史.中俄两国顺应国际制度化的潮流,在总结中苏同盟“非制度化”教训的基础上,在共同面对外部国际环境压力的驱动下,开启了双方的制度化历程.从中俄两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体制的差异以及中俄两国国家领导人的变更因素等角度考虑,为使中俄战略合作具有连续性和可预见性,将双方的合作置于制度化的框架下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塔两国双边贸易和投资都出现了快速增长,20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近739倍,中国已经成为塔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本文将中塔经贸合作2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起始发展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制度化发展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并总结了每个阶段中塔双边贸易及投资合作的成果和特点。虽然当前中塔经贸合作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由于两国具有较强的市场和产业结构互补性,在中国扩大对塔投资和援助及塔国入世的影响下,两国经贸合作将更加便利和符合国际规则,因此,中塔双边贸易与投资合作仍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澳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化进程对中澳贸易的变化发展至关紧要。过去二十多年,中澳贸易发展呈现起飞的特征,即80年代的缓缓发展、90年代的加速前进和本世纪初的连年高位高速运行。这正是二十余年来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轨迹的缩影。在一些商品领域,中澳之间互补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正随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而进一步深化,两国自由贸易正蓄势待发。所有这些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国总体关系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汽车尾气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从1999年实施国I标准到当前全国已经开始分阶段推进国Ⅳ标准,部分重点区域和城市已经计划提前实施国Ⅴ标准,机动车单车排放控制标准的不断加严,大大推进了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作的进程。但是从9月5日“国Ⅳ排放标准顺利推进对策”论坛上,记者得知,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将近30年,越南的改革进程也有了21年。在此期间,两国经济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将就两国经济改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阐述,并分析两国经济改革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越经济改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将近30年,越南的改革进程也有了21年。在此期间,两国经济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将就两国经济改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阐述,并分析两国经济改革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谢国忠 《新财经》2004,(9):15-15
中国和印度现在已经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们将决定全球经济周期的未来方向 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和印度是全世界两支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两国人口之和为全球劳动力人口的 4 0 % ,按购买力评价计算,两国经济规模之和占全球经济的18%。二十年来,两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高达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新华 《改革与战略》2008,24(7):159-162
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印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中印两国应当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加强民间交流,推动贸易多样化,扩大双边贸易额,加强经贸协作的制度化建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使双边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美30年     
美韶纪  郑伟 《走向世界》2009,(34):24-2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曾长期处于对峙状态.然而,彼此对立既不利于两国又不利于两国人民,中美两国逐渐开始寻求对话的途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访华,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结束了长期对峙的局面,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起点.两国关系距今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10.
毛艳 《理论观察》2016,(4):55-57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利用国际制度规范国家间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处理相互关系时的一种共识。新时期的中俄两国也在这一共识基础上确立了双边关系的制度化。中俄关系制度化能够迅速建立并持续发挥积极影响的动力不止一种,而是由多个动力因素所构成的动力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国际社会制度化潮流的激励、中苏同盟非制度化的历史反思、中俄关系制度化的国家利益驱动及中俄双方制度化的观念建构。  相似文献   

11.
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两国都开展了纪念两国邦交正常化的系列庆祝活动.这说明我们两国政府和人民都十分重视两国的关系.回顾过去的30年,两国关系的发展在前十年主要在政治领域;80年代后,中国奉行改革开发政策,两国经贸开始发展;90年代后,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印城市化基础、城市化动力、城市化演进以及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作用四个方面的比较,结合国际经验,在现有数据基础上对比分析两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提出中印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城市化经验、取长补短走出一条更为合理的城市化之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容提要《上海公报》是中美两国战略共同利益的起点。经过30年的发展,中美关系的多种因素发生很大变化,但是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在全球化进程中,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不断深化,需要保持和加强共同利益的战略框架。中美避免冲突和对抗符合两国的最大利益;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国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俄边境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迪 《黑河学刊》2004,(3):25-26
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沿边对外开放全面展开,为中俄两国的边境贸易发展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商机。今后一个时期,中俄边境贸易一是向法制化方向发展,二是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三是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治理深入人心。传统的民族国家及其国家主权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全球性问题必须国际社会协调应对,而国内问题的区域化,甚至国际化也开始成为常态。任何国家已经无法置身事外,一国事实上也不再可能长期选择闭关锁国的政策。把握世界民主化进程的大势,与时俱进,及时融入世界民主化潮流,推进民主化改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双边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竞争性和贸易模式的发展变化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次运用RCA指数和RTA指数、TII指数和C指数、TC指数和ESI指数、改进的Bergstrand指数和Brulhart指数对两国贸易中的上述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在比较优势方面,中日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中日贸易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贸易结合度和互补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现阶段产业内贸易已经替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升级为两国的主要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开采前景乐观。中俄油气合作的基础是供需互补潜力,不过,国际油气行情持续升温使两国合作的条件发生变化,合作目标和利益取向分歧扩大,合作出现阶段性徘徊。通过对中俄油气合作状况的分析可以大致确定至2020年前两国合作可能达到的规模和权重,这可以作为把握两国中期(至2020年)合作前景的重要尺度。从发展过程看,两国油气合作在经历"酝酿"和"启动"两个阶段后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反映两国阶段性合作规模和权重比从零起步逐渐扩展到的实际进程。两国在现阶段的油气合作更具务实性,对此,中国应该积极借助新的有利条件推动合作的发展,争取双赢结果,确保自身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东亚地区制度化进程中的问题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一体化呈现勃兴之势,而其制度化程度却非常低,并且在制度化进程中形成了以霸权国家或集团供应制度为主、东亚国家通过合作供应为辅、其他主体供应为补充的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东亚地区制度化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霸权国家或集团供应模式使东亚地区制度处于供应不足和严重私物化状态;受制于霸权国干预或反对、东亚地区各国历史和现实矛盾等诸多因素,东亚国家间合作供应模式仍处于磨合阶段,东亚地区制度供应依然匮乏;供应者和供应领域过于集中。今后,中国需要在东亚地区制度化进程中采取以下路径:加大对东亚地区制度化建设的努力,这也应是中国目前外交核心任务之一;与中国国内制度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重视NGO的创建和维护,同时注意发挥个体、团体和公司等主体在创建制度中的作用;遵循稳健、务实、循序渐进、平等开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汽车工业,又被称为“工业中的工业”,它是一国工业化的中期进程一个最为重要的产业。近年来中国的汽车企业逐渐开始走出口的道路,与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程度相比,这种出口并不能说明中国已经是一个汽车生产的强国,反而是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开始起步的征兆,因为这种出口带动了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的开始。本文通过对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和原因的一些分析,指出汽车工业发展中还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政治制度化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政党的制度化作用,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化特色。即: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不断与时俱进,实现了几代领导集体的顺利交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党的内聚力是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本质的组织财富和集体资源,是吸引和组织政党成员根本的动力和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