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经济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有些经济指标较高,以至于达到或接近了前几次经济过热时期的水平。在经济增长率方面,2003年达到9.1%,2004年保持9.5%的增长速度;物价也出现了上涨趋势,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2004年的涨幅为3.9%;同时,部分行业,特别是钢铁、能源、原材料、房地产等基础行业领域投资上升较快,使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由此导致了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绷得过紧,  相似文献   

2.
陈婷  林贵 《经济论坛》2005,(10):28-30
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性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结构本身不协调。据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民经济增长9.5%,农业增长6.3%;工业增长11.1%,服务业增长8.3%。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不但低于工业的增长速度,而且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经济发展经历1996年的“软着陆”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发展的态势。1990~2003年期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年度增长幅度的波动范围显著缩小。特别是1997~2003年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7~9%之间,2003年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期,GDP增长速度达到9.3%。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热度持续升高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升高。一季度GDP和全社会投资增长10.3%和27.7%,二季度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速度在第一季度已经很高的水平上进一步升高。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速度长期滞后的煤炭资源型地区在2001-2004年间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迅速提高至14.8%,高于同期全国13.3%的增长率。同时,在中西部地区迅速崛起的一批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宁、新等地,如山西的忻州、阳泉、晋城,陕西的榆林,内蒙的鄂尔多斯等,这些地区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佳、开采条件好,都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经济增长速度更高,如鄂尔多斯、榆林、晋城、忻州、阳泉在2001-2004年间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分别高达3o.3%、28.9%、17.9%、17.6%、16.4%。新兴煤炭资源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及高增长背后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们为中国经济喝彩,是因为中国经济去年交出了令人振奋的答卷。2003年,我国的GDP比上年增长了9.1%,创6年来最快,人均GDP更是首次突破1000美元,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这标  相似文献   

7.
浦一舟 《新经济》2005,(8):72-75
最近,美林集团和凯捷顾问公司联合发布《2005年全球财富报告》。报告显示,受经济及股市市值增长的影响,作为20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2004年全球富裕人口的财富增长幅度表现强劲。去年的全球富裕人口较2003年增加7.3%,总数达830万人;财富总值增长8.2%。其中,香港经济在去年连续第二年强劲增长,房地产及股市亦持续反弹,加上在将近7年的通缩后,使香港富裕人口增长速度较亚太区的8.2,5及全球的7.3%为高,在全球位列第三位。而相比之下,因受股市大跌影响,中国内地的富裕人口增长速度却放缓,比2003年只增加约4.3%,总数接近30万人。  相似文献   

8.
一、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 1.我国经济形势的短期分析。据有关机构测算,200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7106亿元,同比增长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速度为20.7%,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为19.1%,狭义货币(M1)增长率为20.1%。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四大表现(一)居民收入长时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资料显示,1990-2003年,GDP年均增长9.3%,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长7.7%,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4.3%,经济增长速度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高1.6和5个百分点。2003年,GDP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4.3%,分别比GDP增长率低0.3和5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风 《经济论坛》2005,(18):41-43
1.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我国进出口额达11547.9亿美元,出口5933.7亿美元,进口5614.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5.7%、35.4%和36.0%。其中,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额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尤其是出口。2004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497.3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47.6%,出口额为3279.9亿美元,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55%。另据2003年统计,我国总出口额51.9%的机电产品的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75%左右,1102亿美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90%左右。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额增长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是新加坡经济显著增长的一年。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1%,2004年增长约8%。失业率达3.4%,是三年来的最低点。赤字预算明显回落,为13.5亿新元,2005年可望收支平衡,结束连续四年的赤字预算。税收结构的调整和其它措施改进,使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从2003年世界排名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在人口2000万人以下的经济体中,竞争力排名第一,比2003年提升了一位。  相似文献   

12.
在连续4年持续繁荣基础上,国民经济今年以来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季度,GDP增长10.3%,为近几年比较快的季度增速。即使今年后3个季度比一季度略有减速,全年GDP增长也有可能达到或接近10%的水平,实现连续5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从单项指标看,今年头4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16+7%,比去年全年加速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季度增长12.8%,4月份上升到13.6%。出口总额前4个月累计增长25.8%,比2003年的34.6%、2004年的35.4%和去年的28.4%明显减速;进口总额增长22.1%,比去年同期的17.6%加速4.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通货膨胀现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目前是否出现通货膨胀 2003年我国CPI同比增长值由负转正,9月开始迅速上升,12月达到3.2%;2004.年1月,我国CPI同比增长继续保持3.2%,环比增长达1.1%。2003年9月末CGPI(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增长2.17%,12月末上升为6.31%,2004年1月末为6.7%,该指数连续13个月呈上升趋势。此外,2004.年1月末农产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以来.宏观经济总体处于一种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2003年-2006年.我国GDP增长率始终在10%以上且略有提高,2007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了11.5%。但经济的高增长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从资源要素的投入量看,我们的产出嫂宰是比较低的。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堞,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指标,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澳大利亚科技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至2003财年(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为7310亿澳元(2003年9月,1澳元=0.68美元,创5年来最高水平),比上一财年增长2.7%,但比上一财年3.8%的增长率大为减缓。人均GDP为37010澳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5%;失业率为6.0%;年度通货膨胀率为3.1%;职工周平均工资为897.6澳元,比上一财年增长5.2%;外贸进出  相似文献   

16.
宁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1.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以年均约16%的速度逐年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l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相似文献   

17.
2004年芬兰科技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概况 2004年芬兰总体宏观经济状况良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3%(2001年为1.1%,2002年2.3%,2003年1.9%)。失业率虽然有下降趋势,但仍然维持在9%左右的较高水平。通货膨胀率为1.4%。1至8月份外贸进口增加5%,出口增加3%。  相似文献   

18.
郑勇军  邱毅 《经济论坛》2005,(13):33-35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我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定,但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统计表明,至2003年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7%。二者增幅均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幅之和,超过了年初央行的调控计划。造成货币供应量偏离GDP增长的原因较多,但国际资本的流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我国纺织业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纺织业取得了长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纺织品几乎所有大类产品的产量均出现大幅增长,纱的产量为1095万吨,同比增长将近19%,布的产量为295亿米,同比增长19%,化纤布的产量为74亿匹,同比增长23%,服装产量为418亿件(套),同比增长15.79%。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配额的不断增长,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明显。2002年,2003年,2004年,纺织品出口分别达到617.7、788.4、950.9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5.90%、27.63%、20.61%,远高于1996—2001年的年平均增长率6.2%。其中2003年,我国纺织品在全球纺织品市场的占有率为17%。  相似文献   

20.
试析开放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勇军  邱毅 《经济论坛》2005,(11):53-55
2003年,我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定,但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统计表明,至2003年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7%。二者增幅均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幅之和,超过了年初央行的调控计划。造成货币供应量偏离GDP增长的原因较多,但国际资本的流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