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洪涛 《中国经贸》2011,(14):199-200
绩效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绩效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绩效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审计主体必须要客观地认识绩效审计环境,并了解绩效审计与其环境的融合度与摩擦,从而进行改进和调整,使二者相互作用达到和谐状态,这是我国绩效审计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绩效审计所处的环境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也必须从国情出发,认识目前的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和法律环境等诸方面因素,才能使绩效审计与外部环境协调地运行,从而保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审计是审计研究的新领域,在我国刚刚起步,尚无成形经验可循。文章论述了我国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环境审计的概念、发展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环境审计在国外有了较快的发展。本文结合国外环境审计理论与实践,探讨环境审计的概念、发展与实施,以对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的建立、实践与发展作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协调发展,而加强和不断深化资源环境审计,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分析资源环境审计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目前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推进资源环境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依据环境审计标准,运用绩效审计方法,评价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活动。我国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PSR是反映环境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概念框架,广泛应用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环境评价和决策过程。本文基于PSR建立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环境优值模型,对甘肃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提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郭晓峰  马宏杰 《发展》2006,(11):36-36
我国的审计发展如何适应审计环境,进而改善审计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国家审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问题,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环境问题时有发生,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发挥审计在企业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对于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进行了探讨,重点关注环保资金筹集与支出、资源环保政策落实、污染物治理、资源利用及环保投资项目与建设项目情况。  相似文献   

8.
由于环境审计监督对象的特殊性,社会公众作为资源环境的所有者,是当之无愧的环境线索发现主体。文章通过对长春市333位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对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审计的意愿及方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了解到目前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审计意愿较强,但较多出自于对"小我"利益的关注,缺少监督环境审计的大局观与责任感;由于公众对环境审计了解不够、对参与环境审计顾虑较多以及政府开设的环境审计渠道不畅等原因的存在,目前社会公众未能很好地参与环境审计监督中来。政府应当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多样化参与平台等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审计的信心与可行性,以恰当履行社会公众作为环境线索发现主体的职能,提高公共受托责任视角下中国环境审计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注册会计师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是我国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身努力和良好执业环境,是这一行业得以发展和注册会计师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前提。目前各种各样的因素,使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有很多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光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审计质量同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若想提高注会的审计质量,改善其执业环境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应在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难点问题和经验,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环境绩效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玻 《特区经济》2008,228(1):303-304
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绩效审计的最新发展阶段,本文在对环境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研究的发展和现状综述以后,重点论述环境绩效审计的对象、内容、方法、难点以及实施环境绩效审计应树立的理念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危机越来越大,全球各地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推动了环境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环境审计的含义入手,进一步针对我国现阶段环境审计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今后在环境审计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手工整理国家审计署层面的政府环境审计数据,以 2007—2019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了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在媒体监督较强时更显著。分析影响机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主要通过环境规制机制和环保补贴机制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其中环境规制机制表现为环境处罚力度提高和环境税收水平提升,环保补贴机制表现为环保补贴力度提高。检验经济后果发现,政府环境审计视角下的企业绿色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其环境绩效,表现出环境有效性,更能够提高其经济绩效和经济效率,表现出经济有效性。研究结论丰富了政府环境审计的有效性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的制度因素研究,为审计部门完善政府环境审计制度以推进绿色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谭昳 《中国经贸》2012,(12):155-156
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政府环境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一种类型,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应当成为环境审计的主导力量。一直以来,国外的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都领先于国内,学习借鉴外国丰富经验必不可少。本文重点阐述了墨西哥国家环境审计项目的成立、发展和现状,并提出墨西哥环境审计工作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邱晓弢 《中国经贸》2012,(10):267-269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化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对审计工作开始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和传统的人工审计相比较,由于审计作业方式的变化使审计成本的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审计成本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基于信息化环境视角分析了审计成本构成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审计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成本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审计是一种社会行为。与审计有关的各种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构成了审计存在与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兴衰成败。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工作的作用将愈加突出。因此,医疗单位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该重视并加强对审计环境的研究和建设,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创新工作,建立"医院兴衰、审计有责"的使命感,使审计工作真正成为医疗单位的"经济卫士",为医疗单位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在新发展阶段,我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变得极为迫切。审计是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营商环境虽然有显著改善,但是营商环境审计仍存在依据不清、方法有限、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结果指导性不强、反馈渠道不畅等问题,因此需要从解放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方法、建立合作机制、培育高素质人才等路径入手,通过实行行之有效的实施对策,强化审计作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导致部分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成为政府和人民关心的热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并提出了适用于本国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环境审计立法、积极借鉴和研究发达国家的理论与技术、重视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环境审计最初产生于内部审计,但很快政府审计就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关于政府环境审计的研究大都是以"受托经济责任"为起点,鉴证受托人是否履行了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管理受托经济资源而产生的环境管理和报告其管理状况的义务。然而环境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危害的广泛性,涉及的利益主体不仅仅是委托受托双方。因此,政府环境审计的目的不仅在于解脱受托责任,更应该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环境"的过程。强化政府环境审计行为活动中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行为及其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境审计成果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才能体现环境审计的价值,不断推动环境审计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整体来说,我国三类审计机构的环境审计成果皆有更大的利用拓展空间,文章主要探析两个问题:一是环境审计有哪些用途,二是如何提升环境审计成果的转化,以增进环境审计成果的利用,使环境审计更加受到重视,扩大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