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越 《经济研究导刊》2009,(14):143-144,147
分析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哈尔滨市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通过农业现代化的外部指标与农业生产力指标及农业现代化效果指标系,对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归纳,结合农业现代化的实际情况对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我国需要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学习经验。基于此,介绍了美日法3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及其发展特点,通过比较分析美日法3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异同,并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得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郭岚 《江南论坛》2023,(1):18-2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农村高效高质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现代化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关于“三农”工作重要的理论创新,只有走农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之路,才能形成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新格局,才能让人们更好地共享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针对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路径进行探讨,为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运用资金的集中投入,进行以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精品农产品生产、种苗繁育、技术培训及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它是我国农业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形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新的增长点,也是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切入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94年在我国出现,到现在总量已达3500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园区80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近1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区分为三大历史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涌现出了各自典型代表园区,也都在发展建设大环境、园区数量、投资建设体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下面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和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他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加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强调农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鼓励发展商品经济,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农业机械化。这些观点对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发展研究》2012,(6):7-9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动向表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受到更多关注,农业技术改造的步伐明显加快,传统农业正在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企业成为农业应用性研究的主体,农业知识产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各国政府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并努力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上述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向与特点,对于明确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方向,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人口结构比例中农业人口占较大比例。在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中,还是以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为主导,现代化农业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所以需要加快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人化。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扶植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文中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原问题,并进一步对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从生产关系变革到现代农业经济体系重塑,从全面进行乡村改造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不同体制条件下不断演进,其基本逻辑在于动力塑造中对个体与组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邃思考和不断调整。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考虑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动力、资源注入、市场联结等问题,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出发,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激励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