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巴氏杆菌病又叫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在冷热交替,闷热和多雨的季节发病率较高。各种年龄的兔都可发病,幼兔和瘦弱兔最易感染。此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剪毛时产生的伤口传染。一旦发生则迅速...  相似文献   

2.
<正>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是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传染病。猪患巴氏杆菌病叫"猪肺疫"、禽类患巴氏杆菌病叫"禽霍乱"。动物主要以急性病例的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所以过去曾概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出败"。又因本病主要以高热、颈部水肿、流延、肺炎、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所以又叫"锁口风"、"清水症";嘉绒地区将此病称为"锁口癀"等、  相似文献   

3.
<正>牛出血性败血症(Bovine hemorrhagic septicemia)(又名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tocida,P.multocida)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简称牛出败。按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以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和内脏的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对养牛业危害严重。世界动OIE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的核心技术是猪链球菌2型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临时生产批准文号)和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国家一类新兽药)。项目在近两年的实施期内筛选出猪链球菌、兔巴氏杆菌的最适发酵增茵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确定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抗原大规模制造及灭活工艺,制定了猪链球菌2型氢氧化铝灭活疫苗和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灭活疫苗产业化制造工艺流程、生产标准和质量检验标准、免疫程序和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韦体生 《农家之友》2010,(20):70-71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牛的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性出血为主要特征。本文以苏圩镇两例牛出败病例为研究时象,详细阐述了时该病的治疗过程及体会。  相似文献   

6.
一、兔瘟又称病毒性出血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秋两季发病率高。三个月以上仔兔及成年兔易感染。以内脏出血,尤其以肺出血为主要特征,该病流行广、传染快、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有靠注射兔瘟、免巴氏二联苗预防注射,每注射一次可管半年。二、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病,四季蔓延,以春、秋季发病率高。成年兔与仔兔均易感染,以体内各脏器出血为特征,病兔可表现为传染性鼻炎、肺炎、全身败血症、中耳炎、结膜炎等不同临床症状,死亡率极高。治疗本病可喂磺胺嘧啶片,再加1片小苏打。磺胺…  相似文献   

7.
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明显症状,多在吃食或吃食后突然抽搐、倒地死亡;或突然死于池塘边、放牧路上或夜晚。 急性型为多见,病鸭常表现为精神萎靡、  相似文献   

8.
一、兔瘟  兔瘟的发生多由其他兔场将传染源带入,通过污染饲料、垫草、饮水等造成流行。其症状为:体温40℃以上,身体迅速消瘦,12~48小时后,突然兴奋、狂奔,四肢作划船状抽搐惨叫而死。  防治:预防为主,每半年接种兔瘟疫苗一次,每只兔作颈部皮下注射1毫升。  二、兔巴氏杆菌病(兔出血性败血症)  症状:急性者,突然发病,不食,体温升高,下痢,末期体温下降,1~3天死亡;慢性者鼻腔流出浆液性、脓性鼻液,打喷嚏、有的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病程较长。  防治:由于只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和伤口感染,因此要加强饲养…  相似文献   

9.
正鹅霍乱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般2月龄以上的育成鹅和成鹅易感,但雏鹅也有感染的,发生此病多取败血症变化,表现剧烈下痢,防治不及时死亡率80%~95%以上,覆灭性损失也不鲜见。鹅霍乱症状最急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初期,几乎看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有时鹅群看来很正常,白天吃  相似文献   

10.
一、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病兔表现为突然发热,呼吸急促,呈急性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迅速死亡。潜伏期1-3天,可多种途径感染发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兔,北京在每年的3-10月份发生较多,多呈急性暴发和流行性,传播迅速,流行面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相似文献   

11.
某养兔场饲养的1000多只家兔,突然发生厌食、呼吸困难,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急性疫病,经临床和实验诊断为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混合感染。现将诊断过程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兔场养兔1000多只,成兔和仔兔同室分笼,在大雨过后同时发病,死亡率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张原 《致富之友》2000,(2):22-22
腹泻是危害兔业生产的一种疾病 ,也是许多兔病的共有症状。一般病兔死亡约有60 %是由腹泻引起的。因此 ,做好家兔腹泻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导致腹泻的病因 ,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细菌性临床上主要有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螺旋形梭状芽胞杆菌及毛样芽胞杆菌等。这些致病菌在兔盲肠、结肠内产生毒素 ,损伤肠粘膜 ,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强。通过电解质的渗透作用 ,增加了肠内容物的含水量而导致腹泻。二、病毒性病毒一般是造成腹泻的诱因。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有肠腺病毒、轮状病毒、小球病毒等 ,其中肠腺病毒致病力较强。三、寄生虫性…  相似文献   

13.
江农 《农家之友》2007,(7S):48-48
一、搞好环境卫生。 二、注意防暑降温。 三、重视防疫灭病。要及时注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等传染病疫苗。给兔常饮0.01%高锰酸钾水或0.02%痢特灵水,实行母子分养,以减少相互感染。另外,要坚持用药物预防球虫病。  相似文献   

14.
《农家之友》2006,(1):46
鸡和獭兔应隔开建圈,单独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其原因:一、饲养密度较大的鸡群产生大量有割气体,对鸡和獭兔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二、鸡和懒兔的很多种疾病属于共同易感染者,如球虫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伪结核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鸡与獭兔共养易互相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5.
福希康     
《江苏农村经济》2008,(5):58-59
氟苯尼考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略优于甲砜霉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支原体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巴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本品高度敏感,对链球菌、耐甲砜霉素的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及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均敏感。细菌对氟苯尼考可产生获得性耐药,并与甲砜霉素表现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6.
獭兔的疾病很多,但对其影响较大的疾病主要是病毒性出血症、传染性鼻炎、巴氏杆菌病、疥癣病、球虫病、皮肤霉菌病和肠炎。  相似文献   

17.
兔瘟一般在春、秋、冬季多发,病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疫苗治疗效果差的特征.一般65日龄以内的幼兔不会发生兔瘟,主要以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与成兔多发.随着疫苗的长期应用,最急性的兔瘟已经很少发生,慢性兔瘟的发作率有上升的趋势.长毛兔比肉兔、獭兔更易感染兔瘟,有时与巴氏杆菌、球虫病并发.  相似文献   

18.
鸭三包病 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指以鸭心脏、肝脏、胸腹气囊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病原为鸭疫巴氏杆菌。该病发病快 ,传染快 ,发病率达 80 %,死亡率达 6 0 %,主要危害于 2~ 4周龄的幼鸭 ,由于该病往往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而且极容易产生耐药性 ,故治疗效果较差 ,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防治方法 :1 .严格检疫、消毒及接种苗。 2 .一旦发病可选用下列特效药物治疗 :“三包病”治疗剂 ,每羽肌注 0 .5毫升 ,1次见效 ;“94 9”(一服灵 )每瓶加水 5 0公斤 ,连服 3~ 5天。番鸭三周病 …  相似文献   

19.
<正>牛乳房炎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乳房的炎症,其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以及细菌学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外伤和牛的多种传染病菌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胃肠道炎症等均可引发本病。应用激素治疗生殖器疾病可导致激素平衡失调,也可诱发本病。而机械造成的乳腺组织损伤,病原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0.
猪肺疫又名猪巴氏杆菌病,俗称清水喉或锁喉风,是冬季生猪的一种多发性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90%以上。流行特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可感染。本病虽一年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