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一直怀疑私奔会在现实中发生,这么实际的社会,刻骨铭心的爱情那样飘渺,私奔已经失传啦!当让我去采访现代私奔故事的时候,我是抱着无法完成的心态去寻找的,直到我遇见贺楠,她是我第一个私奔故事的讲述者.这个故事改变了我对"爱情和现实哪个更强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杨华坤 《魅力中国》2011,(10):331-331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包含了大量的仙凡婚恋故事。这些故事确立了桃源之恋、仙女下凡、始合终离等后世小说中仙凡交往的几种固定类型与范式,体现了魏晋六朝时代宗教、士人心理、性别观念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董群 《黑河学刊》2009,(3):46-48
由于其民间性和世俗性等因素契合了市民社会的心理需求,再加之统治者的推崇,到了明代中晚期,道教信仰非常盛行。正是市民阶层对道教神仙以及其事迹的喜爱,才促使以谋利为目的的神魔小说编撰者们选择更多的道教神仙故事去写,因而也就形成了神魔小说中故事题材的道教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输赢》     
小说以两大跨国企业决战中国市场为背景,生动讲述了双方销售高手争夺银行超级订单,冲刺销售目标的故事,以超级订单的招投标为主线,职场斗争,团队建设,销售对决,业务公关,情感纠葛等情节精彩粉呈,深刻,真实地描绘了销售人员的悲欢荣辱。所有故事集中发生在一个季度的13周内。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培训价值则是这部小说有别于普通商战小说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张亚玲 《魅力中国》2013,(23):93-93
世界名著《飘》中媚兰的角色设置。貌似暗淡无华,却以其多重人物身份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小说始末。在见证故事发展的同时,对斯嘉丽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用力的对比、反种、烘托、呼应等作用,从侧面体现了作者对斯嘉丽的审芙判断,表达了作者自身的审蔓评价。  相似文献   

6.
李星婷 《今日重庆》2006,(7):106-107
走马镇民间故事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巨大,讲述者众。主要包括神话仙话、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生活故事等。抢救、保护走马镇民间故事,不仅可以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而且能够为社会人类学、文化学、宗教学、民族学、方言学等多种学科提供研究资料,展示其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原著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据说不是一个人在创作,而是一个团队炮制而成,用的是小说的包装,但卖点还是诸如《穷爸爸、富爸爸》这样的技能简易教程。教读者如何在职场里规避风险,又能为自己赢得上升的机会。小说中杜拉拉与王伟寡淡无味的爱情故事是放在非重要的章节中。而在电影版中,徐静蕾就大刀阔斧地对原著小说进行了改革,将情爱故事提升到核心位置,淡化其他职场技巧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檀香刑》作为一部复杂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以赵甲行刑为故事主体,在“看”与“被看”的叙事结构中,揭露中国国民劣根性,探究民族悲剧宿命的循环,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下,打造民族语言,使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写作有了开放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石党云 《魅力中国》2010,(34):116-117
毛泽东自小博览群书,但很不喜欢经书,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故事。有一天毛泽东在小说读到的故事在现实中发生了,长沙饥民暴动、哥老会反叛、“吃大户”运动,一个个震撼着毛泽东。青年毛泽东读书更加努力,政治意识逐渐提高,在读到一本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后,毛泽东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相似文献   

10.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对传统小说样式有许多的突破与创新。单小说情节这一方面,就摆脱了传统小说对于戏剧情节的依赖,摈弃了基于情节巧合的戏剧性,把细节上升为情节、情节上升为整个故事。本文就从故事性的消解与戏剧性的隐没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契诃夫小说的情节特色。  相似文献   

11.
北京电视台最近正在播放电视剧“尘埃落定”。“尘埃落定”是作家阿来的成名作,这部荣获茅盾文学大奖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麦其土司的家族故事,故事发源地在康藏边境,时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个在外人眼中被当作傻子的二少爷大智若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王付生 《魅力中国》2010,(30):156-156
在小说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对于准确解读小说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分析有利于准确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有利于把握小说的情节设置:有利于把握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教会学生准确地把握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对教学定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英国当代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水泥花园》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姐弟乱伦的故事。小说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斗争和制约构成了这个荒岛家庭的伦理观,契合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模式。但麦克尤恩并不仅仅为刻画这个故事本身,而是希望通过描写社会极端现象向生活在文明荒原中的人们敲响伦理与道德的警世钟。  相似文献   

14.
走马镇民间故事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巨大,讲述者众。主要包括神话仙话、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生活故事等。抢救、保护走马镇民间故事,不仅可以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而且能够为社会人类学、文化学、宗教学、民族学、方言学等多种学科提供研究资料,展示其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应湄 《魅力中国》2014,(1):107-107
《荆棘之城》是英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的萨拉?沃特斯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在维多利亚时代大背景下,阴谋,欲望,同性之爱交织穿插的故事,同时也是沃特斯的经典之作。本文将联系酷儿理论,从小说中重要人物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分析沃特斯想要构建的别样的女性同性恋小说:独立而自由的女性在充满种种阴谋与犯罪的大都市终成眷属。  相似文献   

16.
原著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据说不是一个人在创作,而是一个团队炮制而成,用的是小说的包装,但卖点还是诸如《穷爸爸、富爸爸》这样的技能简易教程,教读者如何在职场里规避风险,又能为自己赢得上升的机会。小说中杜拉拉与王伟寡淡无味的爱情故事是放在非重要的章节中。而在电影版中,徐静蕾就大刀阔斧地对原著小说进行了改革,将情爱故事提升到核心位置,淡化其他职场技巧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单正 《东宇经纬》2001,(4):34-34
虽然作家写随笔有不务正业的嫌疑,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作家,都放下手里的小说,写起了随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国现实生活远比任何虚构小说来得精彩,因此小说家与其通过虚构故事对社会发言,尽知识分子的批判责任,不如干脆直接对社会发言更有效果,更有意义。左拉的小说在法国和世界学史上顶多属于二流作品,  相似文献   

18.
钟诗卉 《魅力中国》2011,(2):279-279
小说《螺丝在拧紧》讲述了一个带哥特传统的心理恐怖故事。本文从背景,情节和人物塑造三方面分析了亨利·詹姆斯在《螺丝在拧紧》中的所体现出的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19.
《海上扁舟》是美国著名作家史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讲述了船长、记者、加油工、厨子四个人在沉船后栖身于一叶小舟中与危险恶劣的环境做斗争的故事。这篇小说基于作者的真实经历,客观描述了冷漠无情的自然,渺小无助的人类,并强调了只有通过以团结合作、无私奉献、互相帮助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精神,人类才有可能在冷漠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20.
美国通俗小说家斯蒂芬·金于1982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丽塔·海华斯和肖申克的救赎》,是收于由四个故事组成的小说集《四季奇谭》里的首篇《春天永驻》中的故事。它既秉承了传统哥特小说的精髓,又创立了全新的现实哥特小说模式。斯蒂芬·金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从宗教主题、现实背景、哥特情节和冲突等方面,展现小说"回归现实"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