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并进一步提出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骆浩 《商业文化》2020,(9):27-29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不管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比较显著的特征。民族服饰是一种物质文化,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象征。中国的服饰文化在历史上源远流长,从古代到现代每个年代都有特点,并且鲜明的特色为世界所瞩目,最主要的民族服饰是汉服,还有胡服以及旗装等。本文主要研究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从概念出发,不断地引申出民族服饰的具体特征。一个民族的文化既包含物质方面又涵盖精神层面,民族服饰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黑龙江省渔猎少数民族服饰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传统传播方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所带来的不同传播效应,提出了针对黑龙江省渔猎民族服饰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建立及数字化传播策略方案,为黑龙江渔猎少数民族服饰的数字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仁礼 《商》2014,(14):47-48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绚丽多彩,承栽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理想和信念,蕴涵着民族精神和多元化审美观念。然而,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冲击,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濒临消失,保护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促进民族精神传承和审美多元化的和谐,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对民族服饰市场化和民族地区旅游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做了探讨,从而将传统蒙古民族服饰的市场化进程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针对保护和传承好本民族民俗文化,积极发展民族服饰市场化,以及推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6.
第一眼春节装,第一眼美丽,虎年就要来到了,您穿什么……缤纷、夸张有趣的中式民族服饰在春节前夕呈现于眼前,如今的民族服饰已成为了一道喜庆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邵迎宾 《商》2014,(36):124-124
少数民族作为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地域、自然气候、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作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财富,是我国对民族研究重要的依据。同时民族服饰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心理素质、民族性格、审美意识的直接反映。本文就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保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服饰产业是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产业,少数民族服饰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变迁而演进,它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生产的重要内容,也是少数民族社会文化记录和展示的重要载体。本文针对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包括在此发源或长期居住本地的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赫哲族、满族和朝鲜族等七个民族,研究其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发展中现代化再造、文化传承和保护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具有参考价值的发展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服饰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产业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来讲,"服装"结合"文化创意"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服饰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主要从中国服饰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石——"民族服饰文化"和创新发展的手段——"创意"入手,通过讨论服饰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关系,探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化的创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民族服饰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民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族服装企业存在生产效率低下,产品销售范围狭窄、销售数量较低下、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本文对蒙古族服装企业营销策略研究,提出蒙古族传统服装企业需要依托政府政策措施,依靠特色民族文化,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才能扩大蒙古族服饰的影响力等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黑衣壮服饰是黑衣壮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以黑为美的民族服饰文化,但伴随着穿传统黑衣服饰人数的减少,纺织、印染、刺绣等服饰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民族服饰文化现状认识的缺失和中外服饰文化的激烈碰撞下,现代社会里黑衣壮传统服饰文化逐渐出现了衰落与蜕变的趋势。文章就当下黑衣壮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困境,分析影响其传承的因素,探索在现代服饰文化发展潮流下黑衣壮服饰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民俗学的角度,以民族服饰为切入点,分析青海民俗旅游的现状和资源,以及青海民俗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从而进一步探讨了青海民俗旅游开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56个民族,至今55个民族依然有自己鲜明的民族服饰。但占全国人口95%以上的汉民族,大部分并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服饰,而穿着者亦是极少数。虽然自2007年"汉服热"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汉服爱好者这个行列,汉制婚礼、汉制毕业典礼、汉服现代设计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但或多或少出现了重视符号而忽略本质的问题。文章以汉服的突出特点为出发点,并结合历史发展与现代中式服装,对汉服形制进行阐述。以期对加深汉民族自我了解和对汉服现代演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帆 《商》2013,(6):229-229
在世界民族服饰的舞台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具有最能够展现其民族文化特色的服饰。然而,今天的汉民族却没有。民族服饰作为一个民族的外在的形象的直观,是民族文化意蕴的"道说者",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同样,"汉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汉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汉服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并对中华周边各民族的服装文化发展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上溯炎黄,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下至宋明,连绵几千年,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汉服作为汉族人的文化象征受到广泛关注,其本质就是人们通过汉族文化归属感.全世界孔子学院的建立,世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汉服是礼仪文化的载体同时被广泛关注.全国各地穿着汉服举行各种传统祭祀、传统节日等活动,全面宣传传统文化,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汉服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内蒙古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反映蒙古民族特色、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个性需求的草原文化主题酒店应运而生。本文通过酒店的建筑特色、装饰风格、特色餐饮、民族服饰及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对民俗风情进行生动展示,为草原文化在主题酒店的文化氛围营造,起到了重要的积淀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各个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始终是服饰文化传播与接受的过程。服饰文化具有民族区域性与区域相通性的特点,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韩国,其服饰文化的发展也正是在广泛接受中国服饰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实现的。这里就中韩服饰文化的共通、差异和影响作出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7.
李鹤 《致富时代》2010,(6):118-119
介绍服装美学的内容与研究对象,以及服装美学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分析服装美学与生活美是相辅相成的,服装美学可以使服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章可循。阐释服装美学与现代服装艺术的结合,以及现代服装消费文化与服装美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9,(10)
云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符号,其装饰图案丰富,结构排列有寓意,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是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之瑰宝。本文通过分析云肩蕴含的文化价值,提取云肩元素结合现代丝巾设计手法,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顺应时代审美潮流,丰富丝巾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19.
<正>墨子曰:"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服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展示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更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集中度测定模型,逐层推进分析新疆石油产业的集中度,得出新疆石油上下游产业的市场类型,即:新疆石油开采业和新疆石油加工业属于高度寡头垄断的市场类型,新疆石油化工业则属于竞争型的市场类型。基于此,本文指出:新疆石油产业上下游发展极不平衡,新疆石油产业要想得到大力发展,新疆石油化工业必须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和规模,在提高规模的基础上,提高新疆石油化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使新疆石油产业上、中、下游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