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利润日益微薄的今天,包含“小商品价格、市场景气程度、原材料成本波动”等指标在内的“义乌指数”让全世界看清了中国小商品市场的水深水浅。  相似文献   

2.
张岩 《中国报道》2014,(6):56-57
义乌作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支点,是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的窗口和门户。从一个贫瘠的小县城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义乌的快速发展,引领着未来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作为丝绸之路的新起点、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商品每天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座以小商品贸易为基础的城市,创造了太多不可思议的奇迹。“世界超市”的传奇“如果你在每个商位前停留短短三分钟,按照每天八小时计算,全部逛完需要一年半。”一走进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就会立即破各类小商品淹没。“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绝不徒有虚名,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和《小商品分类与代码》的行业标准邮是由义乌编制发布的。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义乌因市场享誉全球,具有“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之称。可以说义乌实体市场已经走出了一条有义乌特色的成功之道,也确定了全球市场龙头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后,网上市场的兴起是否对义乌的实体市场有所冲击,而义乌又如何抓住机遇,在全力推进实体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在网上再建一个市场,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两个市场”的互促共荣,则是摆在义乌人面前一道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亟待尽快破题。  相似文献   

4.
义乌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定的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已成为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目前,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在积极谋划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国际贸易名城。由此为新引擎,联动推进周边城市发展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5.
世界小商品之都——浙中小城义乌过度依赖出口的弊端渐渐显现。剧烈的阵痛中,义乌抬眼瞄向国内旅游商品市场。这个历经市场风雨洗礼的“全球小商品航母”有着充分的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6.
"义乌商圈"发展概况义乌小商品市场自1 982年建立第一代批发市场以来,不断地发展壮大。2005年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土丹利等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报告称"义乌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2006年10月开始,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成为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义乌小商品市场虽然受到各种国内和国外经济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和空间聚合作用,以及在国内小商品市场中地位的分析,可以看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小商品市场中规模最大、绩效最好、影响力最强的小商品市场。本文分析总结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动力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义乌蛰居浙中内陆,没有地缘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浙中小城,二十来年时间,从“鸡毛换糖”起步,一跃发展成了万商云集的“全球最大小商品交易市场”,成为一个“卖天下货、买天下货”的国际性小商品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9.
义乌的重新定位与"义乌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小商品市场,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2003年,义鸟小商品市场拥有营业面积150多万平方米,经商摊位4万多个,经商人员16万人,汇集了28个大类32万多种小商品,市场成交额243.8亿元;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万多名外商来义乌采购小商品,常驻  相似文献   

10.
浙江义乌自1995年义乌小商品城建立以来,充分利用其国际小商品市场优势,打造出了义乌特色的“专业市场+展览会”的会展发展模式。义鸟会展市场推动了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业态的转变和市场档次的提升,会展市场对客户和厂家的聚集效应和对浙中经济的助推效应,带动起产业集群,支撑着浙中经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方民生 《浙江经济》2004,(13):63-64
《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突破了总结义乌成就、宣传义乌经验的框框,研究视野超越义乌小商品市场及其辐射范围的地域限制,揭示了“义乌模式”所展示的农村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经济》2008,(12):65-65
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活了义乌人的经商传统,激发了义乌人的创业激情,在历史长河的弹指一挥间,义乌创造了令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三十年来,义乌确立并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通过繁荣发展小商品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走出了一条以商贸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义乌蛰居浙中内陆,没有地缘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浙中小城,二十来年时间,从“鸡毛换糖”起步,一跃发展成了万商云集的“全球最大小商品交易市场”,成为一个“卖天下货、买天下货”的国际性小商品交易中心。漫步义乌街头,不沿边不靠海的义乌市,国际氛围日渐浓厚。从发展空间看,义乌市场已经不仅仅是义乌人的市场,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义乌市场的超常发展模式折射出的是,在全球化背  相似文献   

14.
孙祥和 《浙江经济》2009,(17):50-51
义乌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义乌政府能应用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相机决策,推进市场在规模和层次上不断演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先发优势来源于政府对人民自发交易市场的推动。在改革开放之初,类似于义乌廿三里的小商品市场可以说在全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遍地开花。政府对待市场的态度有三种,即打击(很多地方的市场由于政府一味地打击而绝迹),  相似文献   

15.
张柏兴 《浙江经济》2006,(20):31-31
提起义乌,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商品市场。可是,你是否想过:二十多年过去了,市场经济潮起潮落,当时蜚声中外的市场中,不少已销声匿迹,不少仍停滞不前,可义乌市场为什么越办越红火甲正是有鉴于此,才有专家认为,义乌经验是无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省情出发,选择走“建市场,搞流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子,不仅在省内兴办了4300多个类型各异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创造了由政府牵头,业主集资兴建,年经营额超300亿元,连续10年全国之最的义乌、温州小商品批发市场,而且在全国各地兴办了数以万计的小商品批发网点,仅在北京、天津、上海、乌鲁木齐、广东等一些大城市形成的愈互0万人的“温州村”已有10几个。近几年,浙江又凭借其在国内举办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成功经验,推动企业重点是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大力兴办境外市场取得显著成效。近日,我们赴浙江杭州、义…  相似文献   

17.
也许人们还记忆犹新,3年前,义乌市领导在全市大小会议上反复强调,我们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依托小商品优势,努力占领国际市场,尽快让外贸出口这条“短腿”长起来。时间过去3年,外贸出口成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小商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12亿美元。全市自营出口额三年连续翻番.去年出口创汇20846万美元,比前一年增长96.4%,今年一季度又比去年同期增长87.6%。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义乌的外贸出口为何能一枝独秀,连年翻番?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模式”的崛起,凸显出政府“无为而治”的管理经验,备受全国各地瞩目;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逐渐崛起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被人们归结为“市场经济,有为政府”。目前这种“义乌模式”正在被更多的地区尤其是中部各省作为自身发展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朱家良 《浙江经济》2005,(15):14-15
义乌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的路径,与温州有很大差异。小商品交易市场从区域性集散市场到全国性集散市场加产地市场。再到国际性小商品交易中心带动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义乌经济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实现了民营经济国际化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20.
闻名遐迩,誉满神州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如今,当你步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眼前展示的是一幅交易商品种类繁多、质优价廉,管理规范、服务配套,网络庞大、辐射强劲,万商云集、商机无限的宏伟市场场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此高度聚集,产生了无限商机,令世人睹目。众多国内外企业纷纷看好并抢滩小商品城,或直接设立市场营销窗口,或寻求商业代理、特约经销。无怪乎,“占领了义乌市场,就掌握了通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已成为众多商家的共识。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义乌小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